为什么李奇微能代替麦克阿瑟(跨过鸭绿江反面角色)
《跨过鸭绿江》已经走向尾声,目前看剧中塑造的联合国军司令官有两位: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和中将李奇微(后晋升为上将)。因为是大视角的战争片,所以这两位美军大boss的出镜率都比较高。
从广义上说,每个观众都是评委。那么我这个“评委”,对麦、李二将的形象塑造给出的分数分别是80分与90分以上。
一部好的片子,既需要正面人物出彩儿,也需要反派角色演绎出色儿,正反角色的演绎应该有一种平衡,能顶起来,“敌”得住,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戏才有看头,有嚼头呢。
李奇微:严峻、睿智,又狰狞、冷血李奇微是个冷峻、严肃的职业军人,不曾想也有一些桥段咏流传:
剧中汉城撤退时,李奇微在他的办公室留下一句话:“谨向中国志愿军司令敬礼”。
这个细节是真实的。李奇微不知道岔了哪根筋,突然萌生了这么有仪式感的奇思妙想。恐怕主要还是敬重彭总、惺惺相惜吧。
哲人说,强大需要证明,却又不能自己证明自己,只好求证于对手。两强之间的碰撞注定是壮美的,也是残酷的。
第二个桥段是,李奇微这个译名出现之前,至少出现过李奇伟、李奇威、李奇危这三种翻译。
据报道称:“过去的侵朝美军司令官李奇微(Ridgway)原本译为‘李奇伟’,后来将伟大的‘伟’改成了微小的‘微’,是有意要贬低一下。”
历史走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短短几年时间,李氏迎来了军旅生涯的持续高光时段:
一一1950年12月,由美军陆军分管作战事务的副参谋长,改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
一一1951年4月,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并于下个月晋升为上将。
一一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一一1953年10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不到三年的时间,李奇微经历了四个重要职务,而在朝鲜战场的两个职务,无疑是他最难忘的经历。
尽管李奇微在朝鲜战场上只有区区一年半时间,但其作用却不容小觑,彭德怀视其为最值得重视和尊敬的对手。
从剧中看,无论是磁性攻势、空中绞杀攻势和坦克楔入攻势,还是汉江阻击战、铁原阻击战和五次战役分割包围180师,这个李奇微严峻、睿智的一面和狰狞、冷血的一面都表现的十分充分。
总的感觉,这个演员的自信很强大,强大到觉得自己就是李奇微,并传染给了观众,确实是该剧最成功的演员之一。
麦克阿瑟:缺少“大帅、名帅”的魅力
在朝鲜战场上,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八个多月,从1950年6月至1951年4月。仁川登陆是他人生的高点,也许这耗去了他的大部分智慧,所以过此就没多少好日子了。
作为凤毛麟角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履历光彩夺目。据统计,早在二战期间,他的部队与日军对战的击毙之比竟然达到了1:30,相当的惊人!这战绩,在二战时没有任何一位将军能够与之比肩。
当然,后来麦克阿瑟一方面膨胀了,固步自封,另外也有些江郎才尽,让人想到红颜迟暮,将军老矣。他执掌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不时的手忙脚乱、应接不暇,部队士气低迷,还不服气。
更重要的是,他常常同白宫、五角大楼的节奏不一致,还总是希望对方来适应他。感觉麦上将就是玩大了,他的功业之高足以使他目无余子,但屡次挑战总统权威,只能最后逼着对方把自己拿下,闹了个两败俱伤。
对这位过气的传奇名将,我们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不能失之简单化,而应该把人物形象背后的逻辑关系理清爽,并有机的、形象的展示出来。
比方说,麦克阿瑟既有骄横,目空一切的一面,也偶有“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式的灵思一现。
再如,他既有乘作战飞机飞临鸭绿江上空的冲动与傲慢,也有策动圣诞节攻势的奢望,与用倾倒核废料阻断志愿军后勤保障供应线的痴心妄想。
总之,这个人物的含量很大,尽管有时有点大而无当,但对表演的要求很高,比演李奇微难度还大。
从剧中看,演员总体上有一定的把握,有范儿在,煌煌上将,赫赫威势的意味略有一些,但由于开掘的不够深,也就显得有些空泛。更主要的是,由于演员绷得紧,有点僵硬。
再者,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开始时已经有七十高龄了,正可谓“老麦年高”,至少应该有几分饱经硝烟的沧桑感吧?可片中的形象却象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甚至有几分帅哥的味道,偏奶油的小白脸,是不是有点跑偏呀?说到家,还是缺少“大帅、名帅”的魅力。
剧中没有见到麦克阿瑟从不离手的玉米烟斗,烟瘾很大的韩先楚也没见抽烟,不知是不是考虑环保呢?
人物性格中粗线条的成份开掘的不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脾气大,但不像霸气,像狂躁。
本来,还想写写四星上将克拉克,但这位李奇微的后任,1952年5月履新联合国军总司令时,大仗基本上都打完了,敌我态势难有大的改变,所以只赶上“战事尾巴”的克拉克注定没有什么作为,也就如鸡肋般食之无味了。
倒是在停战谈判时,克拉克留下那句话耐人寻味:“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文件上签字的美国将领。”
一部戏的成功,首先是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有那么几个关键的人物形象出了彩儿,这部戏就立住了。如果出了大彩,就可能拿大奖了。
《跨过鸭绿江》能塑造出李奇微这样多层次有个性鲜明的反派人物,真的是可喜可贺!
我是珍珠大笑,资深媒体人,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喜欢 “读旧书唱老歌喝陈酒品新茶偶尔吟风弄月” ,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