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城北现状(广西玉林昼不关屋)

【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系列报道

从2011年到2019年,广西玉林容县容西镇的祖立村已连续九年被评为“平安村”。北流新圩镇河村则已实现几年来“零盗窃、零刑案”。在这里,古人所向往的“昼不关屋,夜不闭户”的安宁幸福,成为了现实。满满的安全感背后,是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广西玉林城北现状(广西玉林昼不关屋)(1)

祖立村全景

11年前,台湾老板叶国斌来到广西玉林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租下一片土地准备开发兰花园。得益于先天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祖立村的兰花种植由来已久。为扩大规模,叶国斌打算引村里的山泉水用于灌溉。“兰花需要娇养,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普通自来水是不行的。”叶国斌说,他想引村里的山泉水来灌溉,但却遭到当年集资修建水管的16户村民坚决反对。

双方僵持不下,矛盾越演越烈。叶国斌便找到了容西镇司法所长陈波。这些年,叶国斌跟司法所长已成了老朋友。“像土地租赁、合同审查、跟村民沟通,这都得靠司法所长协助。”叶国斌说。这次,陈波和祖立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两名调解员一起,通过玉林市的线上智慧联调系统为双方进行调解。为迅速勘察争议地域,陈波所长还在玉林市司法局的协助下,启用了无人机拍照取证。综合论证后,调解团队提出了“村民优先雇用”的方案:叶国斌可以无偿使用水管,但今后在兰花园聘工方面需优先考虑祖立村村民,还要积极为村民们培训专业技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从情、理、法入手,多角度说服,村民们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一根水管引发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广西玉林城北现状(广西玉林昼不关屋)(2)

祖立村法治文化墙

村里有矛盾,除了找司法所、调解员,还能找“法律四人组”——村民们每家每户门墙上都醒目地贴着“三官一律”信息卡,卡上印有法官、检察官、警官及律师四人的微信二维码等信息。有难题问一问,有问题扫一扫,不知不觉已成了村民们的习惯。

位于北流市新圩镇河村的广西东云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是3位返村创业的“80后”创建的。据该公司行政总监钟冬介绍,自己就是河村人,以前的河村屋破、路烂、水脏,甚至有人说“嫁女别嫁河村人”。“现在的河村颜值非常高,是我们的百香果网红直播基地了。”钟冬望着眼前河畅水清的田园风光,由衷地说。近两年,北流市政府试点推进的美丽乡村改造工程首先惠及了河村,颜值提升了,人气也随之而来。不过,据河村村支书陈家平说,旧村风貌改造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有的村民强烈反对自家土地被征用,甚至扬言“谁敢拆我房子,就跟谁拼命”。陈家平说:“我们的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干部就天天上门跟他们谈心,在他的要求之上跟他谈政策讲道理,协商补偿方案,白天去晚上也去。”终于,调解团队把这些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改造工程也继续推进。

广西玉林城北现状(广西玉林昼不关屋)(3)

河村法治元素随处可见

在祖立村、河村,法治文化的宣传内容举目可见。法治趣味墙前,村民动手翻转正方体,拼出“依法治理、共建共享”就赢得了游戏。意趣十足的法治小故事、“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等标语被贴在村道和外墙,不知不觉也就记在了村民心里。

基层事无小事,村里最寻常细微的矛盾,也有可能成为引发重大冲突的“导火索”。在玉林,司法行政部门着力打造包括“三官一律”、各行业骨干、专家学者等在内的“调解专家库”,组织村民在“和谐廊”协商议事,确保群众的大事小情有人理,矛盾纠纷有人调。同时,积极建设便携式调诉服务“掌中宝”、无人机等信息化、智能化调解系统,使公共法律服务能更高效地到达村民家门口,让矛盾纠纷刚冒头就迅速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也就水到渠成。

作者丨陈禹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