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中桃花的意象(从主题意象入手)

据《山海经》记载,在我国西北部生长着许多野生桃树,在秦初,就有记载人们开始有概念地培育桃树,常见种类碧桃、千瓣红桃、寿星桃等,颜色有深红、绯红、浅粉、白色等深浅变化,随着文人墨客们对桃花的探索与运用,桃花走向文学的大门就此打开。

桃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在诗词中出现尤为频繁,象征的意义也是十分美好,其使用为文学增添了一定的艺术价值,桃花作为一种植物,但在不同的创作题材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对人物的象征、对景色的衬托、抑或是借景抒情等等,桃花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是从主题、意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桃花扇中桃花的意象(从主题意象入手)(1)

寻花之源

先来到先秦,看看桃花在文学中的最早运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其中《诗经》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这一句广为人知。作为贺新娘的诗,这里以盛开的桃花象征即将出嫁的女子,桃花色彩艳丽,以此喻出嫁女子长相端好,其中的“夭夭”、“灼灼”更是形容桃树、桃花的壮大与繁盛,为这样的嫁娶场面赋予了和谐的美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物质的向往。

在这个时候的桃花意象仅仅是简单的比喻阶段,使用的方式较为简约,这与先秦时期生产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在文学中往往是通过桃花自身的特点,如颜色艳丽、果实可吃、生命力顽强等,用这些特点来进行比兴。

花之主题

1.探花之用

远离了先秦,靠近了汉朝,这时候的桃花文学跟农事、玄学挂上了钩,如在东汉时期写成的《神农本草经》对桃花的记载是关于药用价值,在文学方面则是《礼记·月令》中的“始雨水,桃始华。”只是简单了记载桃花盛开的时间等物候特征。对于更深层次的研究并没有发现相关文学记载。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又穿梭到了魏晋南北朝,在这个时期桃花的创作得到了新的提高,文人墨客开始了对桃花的叙事文学,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虽然只是辅助文章脉络发展,但不难看出一大片桃花盛开时候的壮大宏观场面。桃花的创作不再局限于桃花本体,更多随着创作者的心境进行变化,染上了主观色彩,桃花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桃花扇中桃花的意象(从主题意象入手)(2)

这个时候魏晋玄学达到顶峰,因“桃”同“逃”同音,因有避世之意,桃花也被赋予了驱邪的意义,后世民俗文化中也常用桃花木、桃花剑来驱鬼,人们在神仙文化中也能知道仙桃等存在,使桃花的功能得到夸大,传言可使人颜貌永存。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咏物赋流行,咏桃诗悄悄出现,如傅玄《桃赋》曰:“华落实结,与时刚柔。”描写了桃花的生长过程。再如南朝·陈张正见《衰桃赋》曰:“独夭桃之灼灼,轻擢采於寒踪,尔乃万株成锦,千林似翼...。”

作者对桃花的盛放、凋零进行大量描写,语句华丽,比兴得当,借景抒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世间美好事物逝去的叹惋之情。这时候的文学借景抒情手法运用得十分熟练、巧妙,对于文人来说侧面描写更能烘托出自己所表达之情。

2.赏花之绽放

唐朝盛世,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抑或是文学方面,都达到了一种顶峰,在这样开放包容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得到空前繁荣。在文学体裁中的诗歌作为一种全新文学表达体裁,为桃花意象的使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唐文人继承了前人对桃花隐逸、美好的期望,桃花大量出现在诗歌中,据调查唐代文学有桃花意象的作品达1553首,毫无疑问,唐前文学奠定了桃花意象在唐文学中的地位。

至此,刮起一股桃花热,人们在花艺的欣赏中转向了桃花,园林设计的发展又为文人提供了新的文学创作内容。如唐代周朴《桃花》中描写道“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有谁忍住不去欣赏明媚动人的美丽,诗句语言朴素却能表达自己对桃花的喜爱。

桃花扇中桃花的意象(从主题意象入手)(3)

桃花的美好寓意进一步深化,如那句崔护所写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对桃花颜色“红”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两美相辉,描绘传神,成为诗人心中美好的记忆,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惆怅。

而到了宋代,文学创作之路坎坷,受社会发展制约,自建国以来时局动荡、内忧外患,文人墨客报效祖国无门,一腔报国热枕无处撒,出现了一大批咏物叹物之作,宋词包含了家国破碎的悲伤之感,因此这个时期笔下的文学是雅俗共赏与隐逸并存。

作为表达闲居和隐逸的生活的桃花意象,在《桑图》“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陵,歌与桃花柳絮听。”、《桃花坞》中“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春居杂兴》“两株桃花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后来明朝农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诗人们在描写农民耕作时更倾向于桃花的种植与培育。如大家所熟知的唐寅《桃花庵歌》中的“桃花坞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花换酒钱。”满眼都是桃花,而桃花作为桃花仙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包含了一种对隐逸、耕作生活的向往。

终日与花为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对花和酒的执着是对生活极度向往。诗人选择了桃花的意象,说明桃花的寓意是十分宁静、淡雅的。

桃花扇中桃花的意象(从主题意象入手)(4)

总的来说在主题上大多运用借景抒情、比兴手法,以桃花之特点喻人,或以桃花之美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或明艳、或隐逸,抑或是送别友人的环境描写,如《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花之意象

1.借喻美人

春季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桃花作为种植最广泛的植物之一,花香飘十里,粉红一片,桃花往往是女子青春、健康象征的寄托。这里主要是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桃花的特点高度概括出来,这类桃花美人的特点大多年轻、明媚。桃花还是女子妆容上的灵感来源,女子们往往喜欢微微一扫桃红色的腮红,也喜欢在眉间描摹桃花状的花钿,还会嘴巴抿上一纸桃花红。

2.春天使者

从《礼记》到《神农本草经》中都有对桃花绽放的季节或者绽放的条件描写,还有对桃花、桃果药用价值的描写,并未染上太多的主观色彩。桃花作为春花,在古代诗歌的花朵意象描写中占据重要地位,独享风光,具有勃勃生机的特点,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桃花成为了季节景色的见证者,其花开时香飘十里、花落时缤纷各异,触动了文人们的情绪,纷纷泼墨挥毫。

桃花扇中桃花的意象(从主题意象入手)(5)

3.桃源向往及美好化身

时局动荡、家国不宁,战乱之时人们都迫切需要寻找一个宣泄口,都希望有陶渊明的桃花源那种静谧的地方,文人墨客们似乎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隐逸生活,在这生活中桃花好像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这句诗真实自然的场景,生动再现了诗人心中世外桃源的美好向往。再如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都能体会诗人们对“桃花源”的向往,在这个地方没有压迫、战乱,有的只是袅袅炊烟、淡淡花香。

美好化身下的桃花意象,并没有具体指代,只是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感。如汪藻《春日》里的“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李商隐《嘲桃》”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是对桃花绽放时候的赞誉,只论了这种美好景象在自己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

还有的桃花只是一种客体承载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人们似乎把心中所有说不明白、道不清楚的美好向往与祝愿赠给了桃花,使之更富有“情感”。

总结

总的来说,桃花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如美丽容貌、隐逸之地、春季景象等,但桃花也有悲剧意象描写,桃花的飘零表现了作者理想幻灭或生命流逝的感慨,抑或是刘禹锡的《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朝廷官僚问题的抑郁激愤。

桃花扇中桃花的意象(从主题意象入手)(6)

桃花的主题是丰富的,桃花的意象是具有多重性的,桃花因你而不同,你怎么看待它,它就怎么送你寄托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