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张士府邓庄故事(张玉庭杂文有趣的分家故事)
有趣的分家故事
作者:张玉庭
A
旧时,每当长辈老了,孩子大了,便会分家,即,由子女们分割长辈的家产各得一份。
当然了,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儿子们平分家产,但也有不是平分而根据实际情况分家的。
那么,有没有反对分家的故事呢?有。南朝《续齐谐记》中就有一个。
古时候有兄弟三人,一心要分家,分家前还商议过,一定要平均公配所有的财产, 院里有棵树不好分,就决定第二天一早把它砍成三片。不料第二天起床一看,那棵树居然自行枯萎了。哥哥大惊,就对两个弟弟说:“多么懂事的树,听说要一分为三,居然变得如此憔悴,难道咱们兄弟还不如这棵树?” 两个弟弟听了顿时醒悟,也就决定不再分家不再砍树,而那棵树听到了这番话,也就立刻枝繁叶茂,变成了原来的样。
是的,这故事极迷人也极美丽,你瞧那树,刚听到一句要被“分斫”,便立即枯萎身亡,而一旦听到不再“分斫”,便立即应声繁茂起来。
真佩服古人的想象力,故事中的树给我们上的这堂“分则亡合即荣”的课,不是极富哲理吗?
B
提到分家,我还会想起两个有趣的故事。
其一。有兄弟二人,当他们按父亲的遗嘱分到各自应得的那一份财产后,仍喋喋不休地吵闹着,硬说对方分得比自已多--老大非要老二再给他一只羊,老二则非要老大再给他一匹布,就这么吵了个天昏地暗。聪明的邻居老人发现了这件事,就一本正经地问了他们一句:“你们都觉得对方得到的财产多了,是不是?”兄弟俩回答:“是。”老人又问:“你们的感觉肯定没错?”兄弟俩再次回答:“肯定没错。”老人于是立即表态:“既然如此,那就请你们立即交换你们的财产!”而兄弟俩一听,也就立刻不再吵了--为什么?因为两相比较,他们实在更舍不得失去已经得到的那一部分财产。
其二。分家时,兄弟二人决定平分一块金子,但都担心对方分到的那一半会比自已的多,于是争吵起来,见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一位聪明人提了个建议:“这样吧!为了公平,就抛掷硬币定高低吧!正面朝上者先切,反面朝上者先挑!”表面看,两个“先”字每人都可以得到一个,但先切者却肯定不能先挑,先挑着却肯定不能先切,尤其妙的是,“先切的”那个只有尽力“公平地”切,才能避免“先挑的”那个从中挑走较大的那一半, 而“先挑的”那个一但看出“先切的”那个能够尽量地主持公平,也就不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自然,就这么一来,两人也就不再争吵,反而变得互相谦让起来。
那么,上述两位劝架者为什么能够在转眼间化干戈为玉帛?其奥妙究竟在哪?说穿了,就是他们极善于引导“换位思维”--即,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吵架的双方努力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自然,就这么让双方换了个位置,也就使为分家吵架的双方迅速恢复了理智。
C
提到分家,有一则民间故事曾毫不留情地谴责了故事中的老大。
一家兄弟两个,老大特懒,还常常欺负老二,老二不仅要干活,还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后来,老大不仅闹着吵着要分家,还索性赶走了老二,让他上山开荒种地,只分给了老二一升炒熟了的高梁做种子。不料一升种子中恰好有一颗没炒熟,种下去后很快长了出来,还壮实得像棵树,结了个老大的高粱穗。可是有一天,一只老鹰飞了来,硬是把高粱穗叼跑了,老二就匆匆地追,一直追进了一个山洞,但山洞里没有老鹰,却堆满了珍珠财宝,老二不要财宝,只想要回自己的高粱,就细细地找,无意中把一面小铜锣碰落在地上,怪的是,随着铜锣落地的一声脆响,桌上立刻出现了一个大馒头,饥饿的老二这才有了饭吃,他想,既然山洞里的老鹰叼跑了我的高粱,就拿走洞里的铜罗做赔偿吧!当然,自打有了这面铜罗,老二也就再不挨饿了。再说老大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上三只麻袋摸进洞偷盗金银财宝,不料被洞里的神仙捉住,神仙也就惩罚了他--揪了揪他的鼻子,使鼻子立刻变得有三丈多长,老大一无所获,还被揪长了鼻子,鼻子太长不好走路,就把那长鼻子挑在一根竹棍棍上,他老婆远远地见了,还以为他赶回来一头能下金蛋的老母猪呢?
细想这故事,的确编的巧妙,谁贪婪就立刻惩罚谁:揪长他的鼻子!让他没法见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