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武侠中的四大女侠(38年前银幕上的一位)
提到华语武侠电影,大家最先想到的更多的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徐克监制,李惠民导演的《新龙门客栈》。这些影片中,观众们可以看到传统武侠小说里的家国千秋,英雄儿女。而再更早的武侠类型片,观众们往往只闻其名,不见其“形”了。也的确一些老的电影,特别是和邵氏同时期的武侠电影,很多是在摄影棚中完成拍摄的,布景的感觉太重,往往让观众很难感受到,江湖旷野的意境。
在邵氏时期(20世纪60-80年代),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楚原被合称为邵氏四大导演,其中除了李翰祥没有太多涉足武侠片,另外的三位导演,几乎是那个时期武侠片的专业户。其中张彻以暴力美学见长,他的影片总是以男人间的情义为永恒主题。而楚原则是以改编古龙的武侠小说见长,楚原之后,再也没有见过能够将古龙的武侠世界,呈现的如此有味道的影片。胡金铨最早凭借《大醉侠》成名于邵氏,后来他出走邵氏,到宝岛台湾发展,在这个时期,他拍摄了《龙门客栈》、《侠女》等经典武侠电影。
其中《龙门客栈》被徐克改编成了《新龙门客栈》,延续了胡金铨在武侠片中的经典。如果说张彻和楚原是武侠电影中的古龙,那胡金铨就是武侠电影中的金庸。他的武侠电影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人的那种武侠情结。武侠的世界,是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排挤之后,而在艺术领域中,寻求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个世界里,蕴藏着传统文人们太多的失意,和对家国民族的使命感。
胡金铨是早期武侠电影大师中,将武侠世界的那种写意风格,发挥的最淋漓尽致的。在画面风格和动作设计上,胡金铨的影片有种传统水墨山水的悠远意境,当然这也得益于胡金铨的很多影片都是实景拍摄的。另外胡金铨是一个明史爱好者,所以他的很多影片喜欢以明朝历史为背景。胡金铨和李翰祥是好哥们,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胡金铨更有一种古代传统文人的风骨,而李翰祥则更多的表现了传统文人的潇洒和风流。
1971年上映的《侠女》是胡金铨所有武侠电影的巅峰之作,但是这部影片上映之初,和很多在艺术上取得突破的伟大电影一样,票房惨败。但是胡金铨对自己的影片表现出了信心,他将这部影片重新剪辑之后,送到了戛纳电影节,并一举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侠女》威震戛纳,让全世界的观众,第一次在银幕上领略了华语武侠江湖的魅力。《侠女》的成功,也为《卧虎藏龙》和《英雄》铺平了道路。
《侠女》改编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名篇,这篇小说出自自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的蒲松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但是他本人却怀才不遇,屡试不第。他的遭遇,让他成为我国古代失意文人的典型。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本身就透漏着,传统文人的家国和江湖的双重情怀。正如范仲淹所讲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胡金铨就是将这样的一部作品,进行了细致的银幕化。但是他将原著中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更具有史诗的气质。将小说中那个传奇的女侠形象,在表现的更有立体感,更有可信度的同时,又不失江湖的深远意境。
影片中为了表现传统文化中,人们在小说里,用文字展现出的江湖意境和女侠风采,而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全景镜头。这样的技术处理让整个影片的画面,表现的更为宏大,而影片中角色的打斗和追逐动作,也表现的更为潇洒和具有一种接近于舞蹈的美感,但是在这些美感中,又不失杀机四伏,扣人心弦的紧张氛围。
在影片中最经典的打斗场面发生在一场竹林的追逐战中,这场武打场面的设计,堪称中国武侠电影中的动作设计典范,即使是在过了很多年之后,这个武打场景,依然对华语武侠电影影响深远。在竹林中,侠女和同伴与追逐而来的锦衣卫两两对决,影射在竹林中的光影配合着传统古典音乐,透过银幕,观众们仿佛就是躲在石头后面的顾生,亲历了这一场武侠会战。在光影之中,观众们感受到的除了时光轮转,还有那个江湖意境,胡金铨通过巧妙的电影语言,让观众们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厮杀场面的同时,仍然领略到了江湖的悠远意境。
这部影片能够成为华语武侠的典范,除了它的电影语言和思想内涵契合了传统文人对江湖的寄托之情外,更重要的是,它全方位的,让一步武侠电影有了充分的电影技术验证,从剧本,实景,画面,动作设计,镜头语言等各个方面,保证了一部武侠影片在故事性上和思想性上的完整性。也正是因为这部影片的超前精神,造成了影片票房的失利。
说到票房的失利,在这里周游君多说两句,有的票房失利是因为先天不足,比如影片的故事性和思想性混乱,影片内容表达的不清晰。还有一种影片,是因为在思想性和故事性上的超前,造成了当前观众的接受能力与影片的展现内容不匹配,而后者的票房失利,往往又标志着一部伟大影片的诞生,就如今天我们说到的这部《侠女》。这部影片虽然当年票房失利,但是却成了华语武侠电影的巅峰和扛鼎之作,即使是《卧虎藏龙》和《英雄》这样的巨制,也借鉴了很多的《侠女》中的技巧。
如果不是因为胡金铨和他的《侠女》,可能我们现在的华语武侠电影,会是另外一种形态。早期徐克视胡金铨为恩师和偶像,但是他们在拍摄《笑傲江湖》时闹的有点不愉快,问题就是胡金铨认为打斗的动作设计不能太快,太快了会影响动作的美感,和整部影片的意境。但是徐克我们很多观众都是了解的,他讲求动作的快,以快来表现打斗的美感,以及和江湖氛围的契合。
于是这部影片,在两个人你来我往的控制权中,闹得很不愉快。后来徐克自然是延续了他自己理解的风格,但是在后来,李安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他在影片中的那场竹林战,明显是借鉴了《侠女》中的竹林追逐,只是李安将打斗场面设计在了竹林的上部,而《侠女》中的打斗,则在竹林的地面,他们一个是利用了竹林中的光影,一个则是利用了竹林的飘忽。竹子对中国传统文人也有一种尤为重要的象征意义,曾经有句话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竹子,在一个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节气和风骨,所以胡金铨将这场打斗设计在了竹林中。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女侠的徐枫女士,在多年之后监制了华语电影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电影人的一种对影片品质的传承。而在拍摄该片时,还有很多在日后颇具影响力的华语电影人参与其中。这其中有洪金宝、林正英、成龙等武打动作明星,也有日后成为香港电影中文艺片大师的许鞍华。
《侠女》虽然在当年票房失利,但是在多年之后,它的艺术生命力不降反增,这说明了这部影片的伟大。特别是在这部影片的影响之下,又诞生了诸如《卧虎藏龙》、《英雄》等享誉海外的武侠电影。《侠女》的导演胡金铨,就好像他影片中的顾生一样,静静的看着自己的“侠女”扬名天下,成就了华语武侠电影中的一座不可忽略的巅峰,而他自己,依然以一个执着的电影人的角色,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1997年仙逝。有些人注定为商业性质的票房而生,而另有些人,则注定终身带着一种文人的风骨,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成为王者,如蒲松龄,如胡金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