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生二胎孕前准备(备孕二宝四成靓妈不到30岁)

23岁生二胎孕前准备(备孕二宝四成靓妈不到30岁)(1)

同时带两个孩子不容易(图文无关)。广州日报记者何波摄

“单独二孩”实施一周年 截至今年2月底佛山受理申请超14000例

统筹/赵冬芹

文/广州日报记者赵冬芹、潘慕英、霍泽凯

去年3月底,广东省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佛山市各区的“单独二孩”申请审批工作也随之展开。本报曾报道,截至去年年底,佛山的申请率全省最高,达到了88.86%。在申请人数方面,佛山符合条件的夫妇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时隔一年,佛山到底有多少夫妇申请了“单独二孩”呢?又有多少“单独二孩”已顺利诞生?昨日,本报记者从佛山市卫计局获得相关数据,对佛山“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梳理。此外,二宝的诞生也成为不少家庭“甜蜜的负担”,记者也回访了几户“单独二孩”家庭,记录他们的快乐与忧愁。

佛山“单独二孩”再生育申请85例未审批同意

早前广州日报曾经报道,佛山申请“单独二孩”的成功率省内最高,符合条件的夫妇对“二宝”也十分期待。根据前期调查数据,佛山符合条件的夫妇约有16032对。而根据佛山市卫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今年2月28日,佛山共受理“单独二孩”再生育申请14045例,其中已审批同意13960例。有85例未审批同意。至于为何?有关负责人称,一部分人尚在审批程序中,另一部分是因为申请人确实不符合条件,资料未通过审核。

从佛山五区来看,南海区申请4626例,审批同意4623例,申请人数稳居全市第一。其次是顺德和禅城区,申请数分别为3966例和3312例。不过,从申请的成功率来看,三水区申请1203例,全部审批通过,成功率为100%。

女性申请人40岁以下占97%

哪些年龄层的夫妇最渴望生育“单独二孩”呢?根据佛山市卫计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单独二孩”申请夫妇中,女性40岁以下的占97%,其中30岁~40岁占58%。相关负责人称,卫生部门暂时没有对35岁以上的产妇人群进行统计,但是从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的死亡率来看,“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引起相关数据的上升。

据悉,佛山去年婴儿死亡率2.97%。、孕产妇死亡率2.44/10万。与往年相比没增加,均控制在省要求的5%。、15/10万以下。

去年诞生10万新生儿 885名为“单独二孩”

据统计,去年佛山全市新生儿数量为107518人,比2013年减少了4341人。其中,户籍新生儿增加502人,流动人口新生儿减少较多,达到4843人。在这10万多名新生儿中,“单独二孩”有885名。

据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称,预计今年和明年将迎来更多“单独二孩”宝宝。

“单独二孩”将迎来小高峰,对佛山产科以及儿科医疗资源是不小的考验。据悉,目前除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南海区人民医院之外,全市的产科床位暂时未出现紧张的情况。而目前全市共有妇产科医生1270人,妇产科床位3987张。

二宝带来的甜蜜烦恼

大宝“醋意”浓浓 二宝频“遭殃”

大宝:女孩 3岁

二宝:女孩 1岁2个月

阿慧的二宝出生后,大宝对二宝吃醋的情况一直令她烦恼不已。“大女儿对二女儿会作出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比如二宝睡在床上时,大女儿会拿着被子和枕头,把枕头放在妹妹身上并枕上去。”这些“攻击”行为让大人吓得冒冷汗。

“现在她们在一起时最让人头疼,抢东西,一个哭另一个也哭。”阿慧说。

夫妻分居 爸爸开始“挑大梁”

大宝:女孩,4岁

二宝:女孩,3个月

“两个孩子都不大,碰在一起根本照顾不过来。”为了不互相影响,自二宝出生以来,邱女士唯有与先生“分居”:自己和二宝住在娘家,先生则和大宝、婆婆一起住。

“以前先生只是偶尔照顾小孩,现在,他下班后,得先到我妈家 看望我和二宝,然后回自己家就得带大宝。第二天一早还得送大宝去幼儿园。”

家庭矛盾“升级” 亲家同住难

阿云是一位80后辣妈,已经有一个7岁的女儿。去年12月,她生下一个男宝宝。大宝一直都是外婆照顾,二宝出生后,公公婆婆火速从外地赶来并称要住下来。

对于亲家这种“重男轻女”的表现,阿云妈妈很是反感,并且家里也住不下两家人。无奈之下,阿云只好在同一个小区租了一套小房子,让公婆住过去。

二宝家长的心愿

公益教育知识讲座

对于阿慧这样的二孩家长来说,她称,想得到更多教育知识方面的帮助。

她说,在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方面,她有很多困惑,如果有一些这方面的公益讲座或培训,会对她又很大的帮助。

医疗服务更优等化

邱女士称,在医疗服务方面,随着二胎的出现,不少家庭的负担无疑更重。

她希望医疗服务能更加均等及优等化,让家庭在这方面的支出能更加合理。

教育资源尽快跟上

随着二宝驾到,二宝的入学问题成了不少家长思考的问题。

有家长认为,二孩扎堆出生的这几年,未来一定会迎来入学高峰期,届时孩子们的入学能否顺利有序,希望教育部门能经得起考验,尽快配套相关教育学位。

其实,去年的10万新生儿中,885名为“单独二孩”,不到1%,未必对教育资源等方面带来过大压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