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大量阅读(儿童的后阅读时代)
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
——曹文轩
孩子喜欢看书,不再是一件让父母放心和欣慰的事。
武汉童先生的孩子刚上小学,读物中竟然出现了杀人、抛尸的细节,“尸体不见了,你听过这首歌谣吗?”这本叫做《恐怖童谣》的书写道。
童先生描述,书中到处是杀人、抛尸的细节,还包括心理扭曲的犯罪行为,成人看了都觉得瘆人,孩子却并不觉得恐怖。
01
他们阅读着,只是为了快乐
同样不觉得杀人场景恐怖的还有中关村三小四年级的学生刘恩祺,她最喜欢的书是《福尔摩斯探案集》。
侦探故事里她最喜欢案发时候的情节,凶手作案时的环环相扣让她觉得着迷,她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杀人犯把蛇从管道里放进去的案子。
在她复述这个情节的时候,旁边的同班同学激动地一直在点头,“对对对,我也记得”,这也是该同学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
侦探推理故事是中关村三小四年级16班接受采访的同学一致认同最受欢迎的图书种类之一。
王梓昀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位男生,根据其他同学的说法,他引进了雷欧幻像(一位作家的笔名)的《查理九世》之后,全班开始传阅这本书。
《查理九世》故事讲的是幻想成为冒险家侦探的蹩脚小学生墨多多的冒险故事。一本怎么也扔不掉的“亡灵日记”、一张画满扭曲眼睛的蜡笔画、一首恐怖的鹅妈妈童谣……
这本书的介绍中,这些看起来恐怖的元素对于孩子们来说一点都不可怕,包括王梓昀在内几位接受中国网采访的同学都认为“非常好看”。
侦探故事之外,同样具有冒险内核的《盗墓笔记》《鬼吹灯》也被一些同学列为最喜欢的图书,其他受欢迎的图书种类还包括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历史故事。
其中,武侠小说在闹哄哄的非正式采访中被提及也不止一次。王梓昀在给中国网记者分析金庸和古龙小说的差异时,另一位女生在旁边附和,她最喜欢的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停不下来,就想赶紧看完”,是孩子们看这些书的感觉。问道“书好看还是电视好看? ”“书,现在电视内容太幼稚了。”孩子们的回答让人既吃惊又能够理解。
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认为,
“孩子们喜欢这些书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里面悬念的因素能吸引住孩子,而这些书正好迎合了孩子的趣味,“它跟看电视唯一的区别只是在于阅读花的时间更多一点”
她认为阅读娱乐化是现在儿童阅读中最大的问题。
娱乐化阅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小学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现。以四年级为代表的小学高年级孩子喜欢武侠、侦探、科幻、历史故事,而一年级左右的低龄儿童则喜欢搞笑故事。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个不同班级的一年级学生接受了中国网采访,从最喜欢的书开始讲述一直延展到笑话大赛,场面一度失控。可见,孩子们共同的趣味是“搞笑”。
《疯了!桂宝》是他们几个人都看过的漫画书,问到内容怎么样时,孩子们几乎是齐呼:“特别搞笑!” 谢融天是其他同学讲笑话时最捧场的人,每次他都报以能掀翻屋顶的“哈哈哈哈”给予回应。谢融天介绍说,桂宝是书里的主人公,喜欢说很冷的话,他每次看了都要笑一天!
《米小圈上学记》也是在孩子们中流行的使他们感到快乐的漫画书。谢融天在图书室里找来了这本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来介绍书的内容。原来米小圈和他们一样,都是既快乐又烦恼的小学生,翻开米小圈的故事,马上就会被里面好玩的情节,搞笑的插画所逗得前仰后合。
六个孩子中唯一的小女生薛翼唯还喜欢看《暴走漫画》,她能举一反三根据别人讲的故事随时带出一个笑话来。讲到“爸爸”和“粑粑”的同音时,所有人都 “哈哈哈哈”大笑起来。读书对他们大部分人来说,是空闲时与踢球、逛公园一样让自己轻松的事情。
02
快乐不等同于真正的兴趣
朱行言是这群“咋呼”的一年级孩子里看起来较为成熟的一个。他也喜欢搞笑类的书籍,不过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他什么书都喜欢看。
据老师介绍,他目前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了三年级的水平。朱行言每个月都会跟着爸妈逛一次书店,采购十本书,看完了下个月再换新的。问到选书的标准,朱行言的爸爸给出的答案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因为除了自己专业方面的书以外,朱爸爸已经不太看别的书了。
在回答怎么为孩子挑选图书的问题时,“兴趣”几乎是家长给出最多的答案。
郭敏丽是名科研工作者,她本意希望孩子能看些科普类书籍,但她发现女儿任书琪最喜欢看的是公主书。喜欢公主书的还有西贝(化名),她们家精简之后的书柜里还摆着好几本公主书。
公主书顾名思义,就如名称所示,讲述的都是套路的故事:“公主碰到了困境,然后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最后获得拯救。”与女孩喜欢公主书对应的是,很多男孩喜欢战争故事的书。
对于孩子按兴趣选择阅读图书的现状,任书琪和西贝的妈妈都没有过多干涉。西贝的妈妈刘乃(化名)思路很清晰,她觉得孩子只要看书了,就会有积累,而过了这个兴趣阶段,孩子自然会喜欢别的类别的书了,比如慢慢长大的西贝就对公主书一点都不感兴趣了。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西贝一样顺利度过迷恋公主书的时期。刘乃说,她逛图书商城的时候就看到有的孩子已经很大了还跟妈妈嚷着要买公主书,而那位妈妈也只是粗暴地教训说,“都这么大还看这么幼稚的书!”
但孩子度过初级的兴趣阶段不是自然而然的,娱乐的需求也是永无止境的。
《娱乐至死》中写道,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能够感受到,电视的娱乐性是显而易见的,殊不知,到了阅读的语境之中,“兴趣”往往容易和阅读的娱乐性混为一谈。
作家曹文轩就对这种停留在“兴趣”阶段的阅读表示出了担忧:
“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种阅读的过程是片刻的、短暂的,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
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
像看电视一样的娱乐化阅读或者只是停留在兴趣阶段的浅阅读除了“合上书就熄火”,更大的危害还在于影响孩子的全面成长。
童喜喜将阅读比作孩子吃饭,因为书是孩子的精神食粮。那显而易见地,只看让人快乐的书无异于只吃美味的垃圾食品,而只读感兴趣的书无异于严重挑食。
真正有价值的深阅读和停留在初级兴趣阶段的浅阅读区别并不在于年龄的界限,而在于阅读的内容和读书的方式。
童喜喜认为,即便是读绘本的孩子也可以有深阅读的方式,重要的是看完书之后的后续反馈。
从“兴趣”阅读到深阅读如何实现呢?需要跳板!
童喜喜对此提出了建议:
最好是用半步进步法以免损害孩子读书的积极性。半步进步法指的是孩子平时自主阅读依然可以读兴趣之内的书来获得快乐,但家长推荐一两本好书,读完之后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讨论,获得孩子的反馈,无论孩子如何信口开河,都坚持一个原则“只听不批评”。
03
课内课外,时间不够分
如果说阅读的娱乐化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阅读习惯更多地停留在兴趣阶段的话,那阅读时间不够是另外一个显著的原因。
在采访中,记者对每个孩子报的课外班做了一个调查,几乎所有孩子都有三个以上的课外班。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保证身体健康,有足够的运动量。
以任书琪的周六一天为例,上午半天逛公园,然后写作业,下午游泳、写作业, 自由阅读的时间只有睡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
每天半小时是大部分孩子的平均阅读时间,有的甚至只能抓住碎片的几分钟翻翻书,家长将孩子阅读的期待放在学校的课堂上。
江苏省南通市的严子萱有包括钢琴、绘画、舞蹈、轮滑等六个课外班,她爸爸说,她的阅读活动只在学校进行。
但中关村三小四年级接受采访的学生提到,他们每节课几乎没有课余时间,一堂课接着下一堂课,他们能挤出来片刻的阅读时间是因为“不自律就不能在这班上活着”。
在补习班、兴趣班、锻炼身体的多重需求挤压之下,阅读是唯一自由的时刻了。
这个时候,孩子们选择兴趣所向,让自己娱乐一把,似乎变得“情有可原”,但这也恰恰说明在阅读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同的当下,儿童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04
选择好书是个技术活
自由阅读的时间有限,是要读一些快乐的书,所以要读一些好书?
显然更理想的答案是后者。
选择好书是个专业的技术活。将孩子与图书中的暴力和恐怖元素做隔绝并不难,只要家长付出了部分精力,翻翻孩子在看的书,含有恐怖与暴力元素的书就能够很快地被识别、被舍弃。但如何选择一本真正的好书却是不小的挑战。
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图书市场上针对少儿的图书多达15.28万种,“选书难”变成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会通过公众号的推荐、作家本身的名气等途径来为孩子选购图书。
很多家长认为,名著简写版也是这个阶段孩子读物的重要来源。通过这些努力,家长能够对孩子的精神食粮有一定的把控,但这远远不够,有限的推荐书目就像土郎中开药,每一贴药都跟推荐人自身的水平有关。
童喜喜将儿童图书的阅读环境比作一个完整的生态,从源头的作家写作到出版社出版图书,从国家监管再到读者选书,目前整个图书生态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积累过程。
多数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由于自身的局限,难有足够多优秀的养分提供给孩子;出版社由于逐利的目的,只会出版最畅销的作品;家长大多数也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于是图书分级显得十分必要。
除了对自己把控能力十分自信的家长,大部分人对于图书分级是持欢迎态度的。
景山学校的语文老师王海兴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图书分级的两个标准:
一个是根据孩子的认知程度确定文本的难易程度,另一个是从心性成长的角度来给孩子提供真善美的东西。
但更专业的标准还需要组成专家团队进行更系统的研究才能得出,并且这个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图书分级只是给家长为孩子选书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和参考,这个时候每个孩子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成长速度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春教授说:“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的途径是在对阅读进行分级之后,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权。”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这被视为儿童分级阅读的方向,但其并未对“分级制”提出了更详细的方案。
问题又回到了起点。童喜喜建议在图书分级方案出来之前,用深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避过“坏书”的陷阱。
比如鼓励孩子读书之后说些什么,从说再到写,用这种方式获得孩子反馈,是帮助筛选好书的一种方式。因为通过把孩子的思考暴露在父母的面前方式,家长才能真正判断一本书对孩子产生了好或者坏的影响。
深度的阅读同样可以是愉悦的。
曹文轩说,不同于浅阅读的愉悦来自于阅读的此刻,深阅读的愉悦来自于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
浅阅读只带来一种愉悦,而深阅读带来的是两种愉悦,而这两种愉悦中的无论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
作者 | 祝颖丽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小编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