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真正的遗作在哪里(李小龙真正的遗作)
1971年,美国华纳公司电视部计划开拍一部讲述中国功夫题材的电视剧。而作为男一号候选人的李小龙,曾受制片主任汤·古恩之邀洽谈合作事宜。
但几个月之后,他收到的并不是该剧的开机通知,而是一封冰冷的回绝信。
此事对李小龙造成了一定打击,也直接促成了他回港发展之举。
同年,他终于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嘉禾老板邹文怀。而后来发生的事儿,想必很多人都非常清楚了。
1972年,由李小龙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使他真正得到了华纳公司的注意。
在后者提出的合作协议之下,李小龙首部进军好莱坞的电影就此诞生——《龙争虎斗》。
本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讲述了出身少林的功夫高手“李”(李小龙饰),为协助警方搜集少林叛徒韩先生(石坚饰)的犯罪证据,于是以武术大赛参赛者之名义进入韩的私人小岛。
最后,他不仅手刃了杀死自己姐姐(茅瑛饰)的仇人、韩的手下敖家达(罗伯特·沃尔饰),也顺利解决了作恶多端的韩先生。
美国华纳公司的介入,使得这部《龙争虎斗》与李小龙前三部电影作品比起来口味和叙事方式更加商业化和西方化。
像“少林”的故事背景,不过粗略地“点”了一下罢了,而“李”和“韩”这样的名字,也是便于让西方观众能够记得住的简化代称。
而反派韩先生的所在地定在一座神秘的海岛,亦是迎合和满足西方观众对于神秘东方猎奇心理的一种设计。
尽管如此,但本片仍然贯穿了不少李小龙的武道哲学。
譬如影片一开头,他教训董玮扮演的少年说:“武术并非表演,要有情感的体现,就好像将手指指向月亮,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指上,不然就会错过月亮的光华”。
李小龙通过这句台词意在告诉人们,要使出快、狠、准的功夫,有时信任直觉比思考更加重要。
要领悟到功夫的真谛,不在于你能看到多少眼前的事物,而是你的眼界究竟有多远多宽。
而片尾“李”在“镜阵”中寻找韩先生的“真身”并一举将其击败的高潮打斗,无疑呼应了影片一开头“摧毁幻象,你才能够击败敌人”的那句台词,
其巧妙之处,在于“李”必须先将迷惑自己的镜子打碎,才能找到反派所处位置,如此一来,“幻象”和“心魔”成了“李”最大的对手,韩先生反而退居次要。
结合现实来看,这场戏的设计初衷并不难以理解,在拍摄《龙争虎斗》时,李小龙在功夫片领域已占据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只有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只有自己能战胜自己,
所以,他将这种情感灌注到“李”这个角色身上,并以“打碎镜子”用作“忠于自我”的隐喻。
《叶问4》里,陈国坤饰演的李小龙回应挑衅的老外“门是不会还手的”,正取自本片中的经典台词——
“木板是不会还手的”。
李小龙电影的最大卖点就是功夫场面,这部《龙争虎斗》也不例外。
除了末尾的“镜阵对决”,李小龙与罗伯特·沃尔的过招较量以及以长短棍和双截棍大破牢房,都再次彰显了李小龙的个人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还增加了更多延长对手死亡时间效果的慢镜头,一方面加强了李小龙打斗的感染力,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让观众随着主角的“复仇成功”而发泄出情绪的作用。
而李小龙身穿白色唐装和紧身夜行衣的角色造型,也如同一个标志,一个图腾一般凝格在人们心中。
这里插播一个幕后花絮:
李小龙在拍摄与罗伯特·沃尔的打戏时,不慎被对方手里的碎酒瓶刺伤了手指,因此去医院缝了12针,
处理好受伤部位后,李小龙又立马回到片场,从而保证了电影拍摄进度的顺利进行。
《龙争虎斗》于1973年2月正式开拍,4月封镜,在香港和北美上映的日期分别是7月底和8月底,
可遗憾的是这一年李小龙还未来得及等到该片上画便与世长辞。
如果按照“遗作”真正的含义来解释,那么这部《龙争虎斗》比《死亡的游戏》更能称得上是“李小龙遗作”。
而李小龙的去世,也推动了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去一睹他在银幕上“最后的风采”。
虽然本片在香港上映后的票房成绩败给了楚原执导的《七十二家房客》,但在北美地区却大卖了2亿美元,后来还被美国《Total Film》杂志评选为“67部改变世界的电影”之一。
《龙争虎斗》的影史地位以及后续影响力已无需赘述,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有很多配角以及龙套角色,后来都成为了功夫片领域的扛鼎人物。
除了人们已知的在片头与李小龙对打的洪金宝,扮演李小龙姐姐的女打星茅瑛,被李小龙教训的少年董玮以及扮演挨揍打手的成龙以外,元彪、林正英、陈龙、孟海、钟发、徐忠信、太保、唐伟成、杨斯、火星等人都有出镜,这些人在李小龙去世之后,撑起了功夫片的半壁江山,而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就此到来。(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