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的由来(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

赵匡胤只坐了十六年皇帝就挂了在他之前可是往短里说53年(公元907-960北宋建隆元年),往长里说是82年(黄巢起义)的乱世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由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宋太祖赵匡胤的由来(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

宋太祖赵匡胤的由来

赵匡胤只坐了十六年皇帝就挂了。在他之前可是往短里说53年(公元907-960北宋建隆元年),往长里说是82年(黄巢起义)的乱世啊。

五代时期皇帝之废立生杀,皆操之于军队。不同王朝的兴废交替,多是不同军事集团之间较量的结果。后晋的安重荣筒子曾经指出:“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作者:大饼油条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08169/answer/527809381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总的来看,在53年的时间内,汴梁(和洛阳)换了个五个王朝(中间还不算辽太宗耶律德光打进汴京乱入了几个月),平均一个王朝也就十年七个月的寿命。实际上我们看一下,最长的也不过后梁,坚持了一十六年,最短的后汉,坚持了四年小皇上就让郭雀儿杀了。

从皇帝在位长度来看,一个皇帝能干过五年就算是优秀,十年的已经凤毛麟角了。印象中,梁末帝朱友贞当了十年皇帝,但这厮成了亡国之君。后唐明宗李嗣源当了大约七年,建设了一个稳定局面,但是挂了不到三年后唐就亡国了。剩下的像后周世宗柴荣这样的英主,大概也就干了不到六年(当然他是因为身体不好)。

再说皇帝的结局,后梁的三个皇帝两个被杀一个自杀,后唐四个除了明宗善终,两个死于兵变,一个亡国自焚。后晋高祖石敬瑭善终(也可以算是被契丹吓死的),石重贵则被契丹抓走了。后汉的刘智远善终,儿子被杀亡国,后周郭威柴荣善终,柴宗训禅让。这么算来,十四个皇帝里,安安稳稳地善终且没亡国的也就五个(40%不到)。

然后重点说说皇位继承的问题

五代时期的皇位继承,除了郭威传柴荣成功,石敬瑭传石重贵成功之外,其他全部失败,差的身死国灭,好一点的孤儿寡母被欺。

后梁太祖朱温,本想传位给养子朱友文(亲儿子太不成器),结果儿子朱友珪知道了,先杀朱温,,然后矫诏杀朱友文,朱温另一个儿子朱友贞又起兵杀朱友珪,继位。

后唐庄宗李存勖本来立了太子李继及,结果因为李存勖政治水平太低,抚赏失时,导致魏博兵变,拥立大将李嗣源,李存勖兵败战死,太子在从蜀地回来路上自杀,李嗣源继位,但他和庄宗没有亲缘关系,所以李存勖已经"身死国灭"。

唐明宗李嗣源在继位问题上举棋不定,临终前次子李从荣谋反,被杀。明宗受惊而死,宋王李从厚继位。未几,明宗养子李从珂起兵夺位,李从厚被杀。李从珂因为和石敬瑭闹翻,被石敬瑭联合契丹灭亡。

石敬瑭临终之前据说要传位给小儿子石重睿,重臣冯道,景延广等立出帝石重贵。

后汉太祖刘知远传位给隐帝刘承祐,隐帝年少,诛杀权臣,实力派军阀郭威趁机叛乱,隐帝被杀。后汉灭亡。

周世宗柴荣继位几乎是唯一成功传位的一次,但是柴荣也不是郭威的亲儿子,是养子。

赵匡胤夺取周家天下的手段大家也都知道,只要禁军高级将领点头,把军队开出汴梁三十里,把杏黄旗往身上一披,那就是天子了。

武人势力的恶性膨胀,文官集团过分边缘化,藩镇割据,礼法废弛,纲纪颓坏,是五代乱世的重大内涵,也使得北宋历代统治者看见阿兵哥就担心他们拥兵犯上。

赵匡胤当了皇上也不代表万事大吉,中央集权的问题也远远不是杯酒释兵权或是把藩镇的军权财权收回来就能解决的。人家藩镇军阀逍遥了一百年,回头你老赵一声令下,人家就只能回家养老了,傻子才干。所以被老赵杯酒释兵权拿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职务的石守信,又被安排了一个天平军节度使,当了十七年,期间颇是自在逍遥了一番,宋太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地方实力派藩镇没削藩之前就很不服气了。赵匡胤当皇帝第一年,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就造反了,太祖各御驾亲征一次,才算搞定了他们俩。结果,建隆二年夏六月,太祖的母亲杜太后又去世了,杜太后的去世直接引出了“金匮之盟”。下面给出《宋史 后妃上》的记载: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这是“金匮之盟”的正统说法,近年来有学者相信,真正的金匮之盟或许是三传,即太祖先依次传给他的两个弟弟赵光义和赵廷美。再由廷美传给太祖的皇子德昭。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如果存在金匮之盟,那么太祖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都是宋太宗赵光义。区别仅仅在于太宗之后怎么传。那么这个金匮之盟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我认为大概率是存在的。因为据《太祖本纪》记载,杜太后崩一个月,建隆二年七月,“壬申,以光义为开封府尹,光美行兴元尹"。开封府尹在五代和北宋前期是什么地位,对宋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简而言之,宗室亲王出任京城府尹的话,就是皇位继承人。我们上文提到的所有被设定为太子的人里,朱友文曾是东都(开封)留守,李从厚李从荣都是河南尹(后唐都洛,洛阳属河南县),石重贵是开封府尹,刘智远本来要传的长子刘承训也是开封府尹,柴荣继位之前也当过开封府尹。所以赵光义被封为开封府尹,其实就是为他继承皇位做舆论准备了。后来他又被封晋王,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储君了。所以金匮之盟多半是存在的,是太祖和太后商议的结果。

我们后人看来"金匮之盟"如此诡异的理由,无非是两点:第一,太祖还年轻(36岁),等他老了以后,德昭(时年11岁)也就成人了。但是天下尚且战乱频仍,太祖又好喝酒,能不能活到五六十再把帝位传给已经成年的德昭,实属未定。况且英明一世的周世宗就是三十六岁暴病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为宋太祖所乘。第二,传弟不传子于礼法不合,会引发混乱。大家想,汉景帝那个时代就掰扯过来的事情,身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会糊涂?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了。先前五个朝代大多都是二三世而亡,尤其是李从厚,石重贵,刘承佑,柴宗训这些少年皇帝,失去了父亲强大军队的支持,皇冠反而为他们招来了灭顶之灾。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太祖在建隆二年就去西天报到了,二十二岁的赵光义和十一岁的德昭,谁更有把握撑住局面?如果强行立了德昭,那么可能老赵家的江山马上就要凉凉,宗庙不能血食,而且老赵本人可能也死无葬地。后唐庄宗灭了后梁后,差点就把朱温的尸体挖出来明正典刑了。而赵光义虽然外战外行,被毛爷爷评价为"无能"和"不知兵",而且人品较差,但他内政还是靠得住的。北宋最终偃武修文,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功劳。可以说,老赵的牌位能在开封太庙里放个一二百年,有赵二一份大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