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丁姓家谱(乾隆19年的丁氏家谱)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见闻,相比门票昂贵的全国各大知名景区,古村古镇游更吸引我。今天我们来到山西省襄汾的丁村,去探访这里丁氏家族的悠久历史。
说起山西襄汾丁村的历史,还有这么一段小故事。元朝末年,河南发生战乱。一个叫丁复的人为了躲避战乱,只身从河南来到这里。当时这里已经有任姓和阴姓两户居民,汾河岸边到处是成片的荒地。但如果开垦出良田,以后良田的归属必然会成为三户人家的隐患。这样一想,丁复找到任姓和阴姓两户人家,一起协商如何开垦这片荒地。后来,他们效仿三国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村头建起了三义庙,立志兄弟同心,共同开垦这片荒地。从此兄弟同心,和睦相处,成了丁村数百年的治村理念。
40多年前,老陶来到了丁村,从事丁村的文物考古和民俗学研究。40多年来,他与丁村相濡以沫,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老陶展示了他收藏的地契、书信,这些都是丁村发展历史的一个见证。这是一些清代的家谱,讲述了丁村的历史。
这是乾隆十九年丁村的一个武生,他撰写的一部《丁氏家谱》。这个家谱反映了从明代早期他最早的始祖丁复,只身从河南来到这个地方来创业的第一页。这是丁村年代最早的家谱,它记述了占丁村总人口70%的丁姓族群的传承关系。其中以家谱撰写人丁比彭的家族传承最为详细。丁氏家族从始祖丁复到丁比彭一共12代,家谱中不仅记录了家族的传承关系,而且还记载了家族内部生产生活的详细内容。
丁村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丁村民宅分北院、中院和南院,这里是中院。进入中院之后,可以看到这个地面,地面上的图案很有意思,能看到些什么?有铜钱,有银锭。丁村在明代的时候是耕读为主,到清代开始经商。但是商业还离不开那个“农”字,主要是农商,卖它的粮食、布匹、大枣,卖到西北。赚了钱之后,它还是拿回来离不开“农”,要买地、建房,养一方水土。
丁村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从明初建村到清康熙年间主要以农耕为主,清康熙以后开始经商。不过,不管是种田还是经商,兄弟同心、和睦相处的祖训,始终教导着丁村的后人不断进取。以丁比彭的先祖丁谞为例,当时丁谞看到丁村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家族的发展,就和兄长丁诚、二哥丁诏、三个丁谦商量,兄弟四人一起联手收购周边的土地。后来近丁谞一家就新增土地200多亩,加上原来的,一共拥有土地800多亩。靠耕田和地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仓朴实而知礼节,丁氏家族在过上富裕生活之后,更加重视文化的传承。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等古圣先贤的格言、警句,被镌刻于家庙、厅堂之上,丁氏家族的后人在先贤的教化中成长。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丁村中院的丁溪贤考中举人,成为丁村历史上第一位举人,丁村丁氏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家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