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墓(明末真公子方以智)

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墓(明末真公子方以智)(1)

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墓(明末真公子方以智)(2)

在“明末四公子”中,方以智的名气,不如当时作为文坛领袖的陈贞慧,更远不如侯方域、冒襄二人,侯方域、冒襄因为与“秦淮八艳”中的美女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的香艳故事,流传至今。但方以智绝对是最值得一写的,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忠诚——连敌人都佩服的忠诚。

“忠孝两全”的极致

常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然而在明末清初乱世之中,方以智达到了“忠孝双全”的极致。

先说“孝”。晚明内忧外患,天下大乱,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任湖广巡抚时,正值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侵入湖北,方孔炤激励将士英勇作战,连战连胜。此后朝廷重臣杨嗣昌督师平寇,调度失宜,导致方孔炤在襄阳一役中战败,但杨嗣昌反借此弹劾方孔炤贻误军机,逮捕下狱。方孔炤凶多吉少。

时为1641年,方以智在京城任小官,挺身救父,“怀血疏讼冤”,蘸着自己的鲜血写下为父申冤书,长达一年多时间,每天替父亲奔走,哭号喊冤。这份孝心打动了崇祯帝,将方孔炤从轻处理,免去死罪,遣戍绍兴。方孔炤后来寿终正寝。

崇祯帝对方以智的印象本来就不错,方孔炤蒙冤前一年,30岁的方以智中了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甚至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再说“忠”。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自尽,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不愿离去,被抓住,“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却被腐朽不堪的南明小朝廷排挤,四处流浪,饥寒交迫,却始终不肯投降清朝。1650年,他在广西平乐被清兵抓住,清军统帅给了方以智一道选择题:左边是官服,右边是钢刀。方以智毫不犹豫走向钢刀。这么忠诚刚烈之人,连敌人都很佩服,方以智被释放,当了和尚。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方以智再次被捕,从江西押往广东时,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因疽发卒于舟中。但另有一说,更为后人所接受:方以智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江殉国。历史学家余英时著有《方以智晚节考》,对方以智在惶恐滩刚烈自尽进行了详尽考证。

身为僧人,为何又遭清军逮捕?越来越多的考证认为:方以智,是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创始人。无论多么绝望,他一直没有放弃基于忠诚的努力。

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墓(明末真公子方以智)(3)

“公子”光环下的学霸

“明末四公子”均以才华著称,但方以智不仅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堪称一位“旷世奇才”。

方以智文武双全,好友陈子龙(也是明末一位奇男子,名妓柳如是的前男友)评价说,方以智“六龄知文史,八岁游京师,十二工书法,隶草腾龙螭,十五通剑术,十八观玄仪,旁及易象数,无理不可欺”。

他是安徽桐城人,与其他三公子一样,均出身名门望族。方以智从小苦读诗书,随父宦游时,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值得一提的是,明末西学东渐,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方孔炤就是著名的易学家),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他跟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都有很深的交往,学习了解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也因此拥有了远超他那个时代同龄人的科学素养与世界观。

后人评价,方以智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其实,他还是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甚至,他还能称得上是医学家——他撰有多种医学著作,并撰文介绍西医之解剖学给国人。愤而离开南明小朝廷后,一度以卖药为生。

学者罗炽所著《方以智评传》一书,称方以智为明末清初中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熟悉他的网友则风趣地说:他是陈近南与王重阳的重合体。他确实有武侠小说的传奇:晚年将自己的学问分别传授给三个儿子和侄子,四人各学一样,居然都成了大家。

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墓(明末真公子方以智)(4)

忠诚与背叛

方家与东林党有很深的渊源,视阉党为仇寇。满清入关后,方以智辗转南下,投奔弘光政权,却遇到仇敌阮大铖把持朝政。

阮大铖是才子,人品却低劣不堪,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曾以附逆罪去职,在南京时四处活动,想东山再起,被“四公子”骂得不敢出门。但坏人总是能抓住机会,阮大铖在南明权倾一时,对东林、复社人员大加报复,见到方以智,开口就是:李自成入京后,你怎么还活着,没有“殉节”?把方以智列入“从逆六等”中的第五等。方以智只能继续逃亡。

明朝覆亡、满清夺得天下的过程,无时不在上演着“忠诚与背叛”的故事:

那个以为何没在北京沦陷时“殉节”之借口来打击方以智的阮大铖,南京城陷后,立刻降清,还随着清军去进攻明军,最终病死于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

那个名满天下、与“四公子”相交甚深的钱谦益,东林党领袖,当清军兵临城下时,如夫人柳如是劝他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他剃发降清了;

那个侯方域,铮铮铁骨的“四公子”之一,《桃花扇》的男主角,在大势已去后,他并没有像《桃花扇》中那样去当道士,而是动摇了,写了诗文阿谀新朝,还参加了满清的乡试,讽刺的是,并没考上。后人写诗讽道:“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

方以智的不平凡,就在于此:他理解同时代人的所有选择,包括背叛,但他不会这么选择,即使名利诱惑、生死考验,他仍然选择——忠诚。在一个背叛者遍地的乱世中,方以智,为何还要坚持忠诚?方以智又是忠诚于什么?

简而言之,应该就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士大夫精神吧,任沧海桑田,任天崩地裂,人在天地间,卓然而立,不失节操。

(摘自《领导文萃》2019年2月下)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萧源

新媒体编辑:宴一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墓(明末真公子方以智)(5)

阅读

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