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点多、面广、传播链条复杂。秋冬季节也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为防范呼吸道传染病与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请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十大症状,不要自行购药,请立刻做好防护,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需要居家健康监测时,请主动配合防疫要求,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

什么时候需要戴口罩?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2)

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需要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3)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咳嗽、打喷嚏时不要摘下口罩。因为,打喷嚏或咳嗽,会产生大量飞沫,可能造成疾病传播,而口罩恰恰可以形成物理阻隔,避免飞沫影响周边环境。但是,由于飞沫会造成口罩潮湿,从而影响防护效果,因此建议适时更换口罩。

如何正确戴口罩?

洁双手佩戴和摘除口罩时要洗手,摘除口罩时不用手直接接触口罩外表面。

辨内外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

严密合金属条一侧在上,按压金属条使之紧贴鼻梁,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口罩要遮盖鼻、口和下颌。

常更换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应及时更换,废弃口罩应投到专用的口罩收集箱或收集点。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4)

应该如何选择口罩?

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5)

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建议家庭存留少量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6)

口罩使用后如何丢弃处理?

1.抓住耳带解下口罩。

2.避免接触口罩外面。

3. 内面朝外,沿中线对折。

4.再对折,露出耳带。

5.利用耳带捆扎口罩,再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

6.摘下口罩后立即洗手。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7)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8)

这些戴口罩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长时间不更换

口罩内部易附着人体呼出的蛋白质和水分等物质,长时间不更换会导致细菌滋生。

错误佩戴和存放

临时取下口罩后,不可拉至下巴处、挂在耳朵一侧、直接放在包里/兜里、挂在手臂或手腕上、随意放置桌上,而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盒子、保鲜袋或纸袋内,或悬挂在干净、干燥、通风处。随身携带口罩包装袋时,口罩朝内对折放置在包装内。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9)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0)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1)

佩戴变形、潮湿或有脏污的口罩

口罩在变形、潮湿或有明显脏污时,防护性能会降低,需及时更换。

多个口罩同时佩戴

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口罩的密合性。

为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佩戴口罩

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要以被动防护为主。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2)

一次性口罩循环使用

使用蒸、煮、喷酒精等方式都不能让一次性口罩循环使用,反而会降低防护效果。

哪些情况下口罩必须更换?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3)

在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

近距离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者、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佩戴的口罩。

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过的口罩。

当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4)

哪些情况需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

家中可备用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家人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应佩戴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

这些重点职业人群需佩戴更高级别口罩: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如乘务员、警察、快递员等,工作期间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5)

如何做好安全就医?

有症状早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可疑症状,须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6)

外出就医注意

1.外出就医时,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前往医院的路上,患者与陪同家属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不要乱丢纸巾。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7)

就医全程留心

1.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2.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请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

3.尽量选择走楼梯,若乘坐厢式电梯,应分散乘梯,与同乘者保持距离。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8)

主动报告行程

1.就医时如实详细讲述病情,主动报告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

2.诊疗过程中,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防疫知识大全小科普:防疫科普这些小知识(19)

如何做好居家健康监测?

完成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

居家健康监测是指居家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居家时做好体温、症状等日常监测。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需做好以下三点:

健康监测实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配合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流行病学史。

外出限制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核酸检测 居家健康监测人员需根据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检测。

图文采集:转自河南疾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