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门罗的诺奖作品(欲望自嗨与臆淫)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心神不定,在公共问题上我们备受折磨……(而小说)是当代的一舍棚屋,一个遮风挡雨的精神庇护所。”

——索尔·贝娄诺奖获奖演说

在契诃夫剧作《没有父亲的人》里,主人公普拉东诺夫对他的邻居们说:“哈姆雷特害怕做梦,我害怕生活。”在人生道路上,许多人有过类似的害怕,但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得了部分疗愈。

爱丽丝门罗的诺奖作品(欲望自嗨与臆淫)(1)

当读诺奖作家索尔·贝娄的作品《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时,我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作者的心灵独白,甚至可以说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呓语”。

在他的内心,住着在“性”方面强悍的父亲、躲避生活的母亲、一位可以看做“性启蒙老师”的舅舅,以及围绕在父亲和舅舅身边的,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女人。

为什么如此拆解这部作品,究其原因,在这部著作里,贝娄写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和身边景,尤其是与舅舅贝恩的交往与对话。他们所谈论的,无非就是几个女人而已,这与普通人一样,“女人”和“性”是最有趣味的话题,任何时候交流都不会过时。

爱丽丝门罗的诺奖作品(欲望自嗨与臆淫)(2)

贝娄在作品中曾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了我的父亲”。说明在血缘关系上,父亲和舅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经验、阅历,更多的交流,贝娄都是从舅舅那里获取。因此,可以将父亲看做是“精神领袖”,舅舅是“路引”,而“我”则是三者的结合体。

作为精神领袖的父亲,是有强大的基因。最突出的是“女人缘”。

父亲在生物学上却十足是个成功者,魁梧昂藏,快七十岁的人了,还是很有女人缘。两三年前他拿自己的这一点打趣,说以前的老情歌里唱的是“到了十二月,你还会像五月那样爱我吗?”,到了他这儿该把歌词改成“到了十二月,你还会像十一月那样爱我吗?”。

到底在这方面有多厉害?在爷爷的葬礼结束后就餐时,父亲就跟店里的姑娘们勾勾搭搭、眉来眼去。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具有强大的“性”。

然而,现实中的贝恩,只不过是一位天才植物学家,作为一名俄罗斯犹太人,贝恩身材高大,学识渊博,蓝眼睛看人时专注、纯粹,在专业领域内,他出类拔萃,声名显赫。但贝恩,并不擅长人情世故和爱情。

爱丽丝门罗的诺奖作品(欲望自嗨与臆淫)(3)

在全书中,贝恩是一个老实人,小时候跑到姐姐的床上却被大他十岁的姐姐误会并甩了他二十个个耳光;贝恩是呆萌的,根本不入海王鲁迪的法眼;贝恩是重情的,当十五年前他的第一个妻子列娜去世后,他便开始了周游世界。对他来说,世界犹如一个静电场,一台为他的粒子加速的回旋加速器。

那么,贝恩的出现与存在,到底想说明什么?倘若从贝娄所说的“在私人问题上我们心神不宁,在公共问题上我们备受折磨”这句话中去理解,便可顺理成章。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人最终都会被自己的欲望淹没,而不是死于疾病和战争。什么是欲望?权威的解释是:

“欲望(Desire)是由生物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简单的来说就是 爱与不满足。”

然而,按照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说法:“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生死根本,欲为第一”。从欲望的组成部分,“性”是第一位的需求。而“父亲”只是精神领袖,无法在现实中长期留存,要实现生存,只有另一个影子“贝恩”的出现,一方面,这样可以顺利地避免小说叙述的尴尬,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那么,小说中的“我”,其实是一个傀儡,一个皮影操控者,他把自己欲望、自嗨与臆淫,都交给其他两位长辈去完成。把与生俱来的人性,操控几张面孔展示给世人。从而实现本能的释放,把真善美、假丑恶,人前的光鲜与人后的阴暗,都在小说中一一呈现。

人生在世,诸多苦难。这与我们熟知的“佛魔两面”同理。我们在单位是逆来顺受的职员;在家是听老婆(老公)话的另一半;在孩子的老师面前是俯首帖耳的好家长……

爱丽丝门罗的诺奖作品(欲望自嗨与臆淫)(4)

然而,几杯酒下肚,我们就不是我们了,敢说、敢想、敢干,那么,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我”?“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谁又能说得清楚?

如同在网络上微信里,我们有了昵称这个“马甲”以后,见到陌生人聊天,我们格外话多,遇到“蓝颜知己”会兴奋不已(这主要得益于知己的体贴温柔与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幸福吗?快乐吗?开心吗?到头来,还是回归各自的生活。

爱丽丝门罗的诺奖作品(欲望自嗨与臆淫)(5)

“西方的苦难是欲望的泛滥,而东方的苦难的欲望的匮乏(剥夺)”。如果说这是书中的主旨,是纵观全人类的大彻大悟,那么,作为“小我”,在欲望的年代,保持“初心”,坚持“初恋”,保住自己的“第一次”将会成为难事吗?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欲望越多,心会更累。我们何不避开沉重的话题,放慢脚步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