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堂智能取餐(取餐机前扫二维码)

饭堂智能取餐(取餐机前扫二维码)(1)

饭堂智能取餐(取餐机前扫二维码)(2)

饭堂智能取餐(取餐机前扫二维码)(3)

■自助取餐机,APP上下单,刷二维码即可取餐。

对上班族来说,吃午餐是件颇为烦恼的事:去餐馆,免不了等候或排队;点外卖,又担心食品安全。如果有一家外卖,可以帮您消除排队难、送餐久、不卫生等问题,您愿意选择吗?在软件园二期就有这样一种机器,只要花15秒的时间,消费者就能取到一份热腾腾的快餐。

文/图 记者 林依文

送餐环节“最后10米” 由外卖机来帮助解决

如今,食品安全有隐患、配送成本过高、送餐时间不稳定,已成为外卖业的三大痛点。由于受够了不靠谱的外卖,厦门的几个年轻人辞去工作创立了一家外卖公司,决心利用“中央厨房 互联网 取餐机”的模式,瞄准外卖的三大痛点,解决送餐环节“最后10米”的难题。

“只需前一晚在APP上下单,就能获得一个二维码,第二天就可以到附近的取餐机前扫描二维码,15秒钟就能取到热乎乎的午餐。”上述外卖公司总经理王琳称,每天一早,他们的中央厨房负责采购食材并制作套餐,并采用热链运输的方式,用65℃的温度保温,让取餐者无论何时取餐,都不用担心食品变凉。每天午餐过后,如果午餐没有被取走,下午1点后工作人员也会将剩下的餐销毁。

因与其他的外卖平台经常用补贴来吸引消费者的做法不一样,且外卖价格上没有优势,一开始,也有人认为消费者对自助取餐机不会太感冒。不过,试着推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模式还是受到了软件园二期部分白领的认可。

王琳称,他们没有订餐平台给予的补贴,主要用创新来降低运营成本。比如,采用中央厨房,原料实行统一采购、加工,成本节省了30%。他们还考虑用玉米制作更环保的餐盒来代替纸盒,进一步降低成本。

另外,该公司用自主研发的“配送车+取餐机”取代人工送餐,也将外卖的单位配送成本大大降低。一台取餐机可以装下60份外卖,一台送餐车一个中午就可以轻松派送5台机,总计300份外卖。而传统的外卖配送,一个快递小哥一个中午能送30份就很厉害了。一台取餐机的一次性投入确实高,但若以3年的跨度来计算,平摊到每一天的成本就明显低于人工。

“此外,取餐机也能成为一个物联网技术的广告媒体,这也帮我们降低成本。”王琳说。

自助取餐机模式单一 业内认为推广难度大

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自助取餐机,消费者意见不一。有的使用者认为挺方便的,但有的使用者认为一份近20元的快餐价格较贵,也有消费者担心中央厨房的卫生问题。

“我宁可花些时间去食堂,毕竟实体店铺看着更安心。”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而且,自助取餐机存在食物味道及品种单一这一缺陷,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消费者也会慢慢对其失去兴趣。

一名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自助取餐机仍是新鲜事物,由于商家的前期宣传、推广未到位,导致市场接受度比较低,市场培育难度大。此外,提供的产品种类有限,也难以创造客户黏性。

“三大外卖平台现在虽然在食品安全把控方面暂时没有什么有效监管措施,但传统平台所拥有的优势还是这类新公司无法撼动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自助取餐的经营模式不进行更多层面的拓展,仅仅出售内容有限的自产食物,来自生产成本的压力将很难得到化解。

解决普通外卖痛点

各类“量身定制”试水

软件园二期、湖里高新区等地方有许多公司白领,每天中午,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要叫外卖。然而,三大外卖平台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少针对这些片区的人员量身定制的外卖就应运而生。

去年,有人创办了“妈妈外卖”平台,为的就是让软件园这些长期远离父母的上班族能吃上家里的味道。这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向周边社区大妈订购外卖的互联网产品,就用户端来说,它和“饿了么”平台的下单订购体验并无不同,只是烹饪者由周边餐厅换成了小区内赋闲在家的大妈们,因而用户会在“吃”的体验上多几分家里的味道。

在服务提供者这一端,“妈妈外卖”整合了周边小区的几十位年轻的全职主妇,她们都因为赋闲在家而有时间在中午或晚上做饭,以供应给周边写字楼的白领,从而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

“妈妈外卖”虽然也是从普通外卖的痛点出发,但因为其他平台竞争太激烈,再加上妈妈做的饭不像外卖做的有统一标准,有时会咸有时又太淡,每个妈妈做菜的口味也不同,有几个妈妈特别受欢迎,而有些妈妈则一直被投诉。在前一段时间,“妈妈外卖”也慢慢退出市场,但有些妈妈也把这种模式继续沿用,每天做五六份饭,在一些群里售卖。

此外,还有的外卖公司专门接受公司团餐,他们有的聘用星级酒店的大厨来制作一桌子的菜,然后再送菜上门,相当于把酒店搬进了客户公司。

  • 原谅我的粗心(2016.08.22)
  • 与爸爸妈妈一起读最幸福的阅读味道(2016.07.25)
  • 我知道当妈妈的辛苦了(2016.07.11)
  • 教会“星星的孩子”独立工作(2016.06.15)
  • “慢慢放手,相信他们可以做到”(2016.05.27)
  • 背起妈妈的行囊(2016.05.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