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最美秋天(胡同中不只有秋天)
秋雨落,秋风起,寒露已过,凉意渐浓。伴随着秋叶染黄,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慢慢划入了深秋时节。《胡同·印象》中,作者将钢笔画与北京胡同文化元素相结合,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数十年前北京胡同生活的风情。本期的京华物语,就来看看画笔下胡同中的北京四季。
本文节选自《胡同·印象(典藏版)》,小标题为编者所起,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胡同·印象(典藏版)》,贾一凡 武金生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
过去,北京的四季分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季和冬季。
夏季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天儿了,到了这时候,胡同里有些男人索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手里拿把大蒲扇,呼哒呼哒地扇着,或是打一盆凉水,在院子里用毛巾擦洗,冲冲头,那就凉快多了。
吃完晚饭,女人们喜欢在院子里或胡同的路灯下,坐着小板凳儿,扎堆聊天儿。当然,每人手里也少不了一把大蒲扇。晚上,院子的大门要插上,但那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院子里家家户户基本都是夜不闭户,只挂一个竹帘子,即可安然入睡。我还记得每次夜里醒来,总是看到奶奶拿着大蒲扇轻轻地在给我扇风,也不知道她睡了一会儿没有。因为院子里种的植物很多,所以蚊子就特别多,奶奶给我扇风,一个是怕我热,睡不好,另一个是怕蚊子咬我。
夏天的雨季是最不好过的日子,胡同里道路泥泞,房间里潮湿的地砖上泛着白碱。深夜睡梦中,我梦见大雨淋湿了全身,着急之中醒来,发现房子漏了,我和奶奶赶紧起来把被褥卷好,把大盆小盆分别放在漏雨的地方。由于水盆的大小不同,材质不同,雨水打在盆儿里,发出了不同的滴滴答答声,好像一场“雨水叮咚音乐会”。我们坐在床上,一直熬到天亮,奶奶去找房管局工人来维修。就这样,我和奶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阴雨连绵的炎热夏天。
过去,冬天的北京特别冷,不穿棉裤是过不了冬的。到了冬天,人们都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笨重得像熊一样。在我的印象里,冬天里经常会有大雪封门的景象,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窗户上挂满了冰花儿,我就会哈一口热气,用手指来回涂抹,让窗户上的冰花儿融化一小块儿,那样就可以看到外面了。每逢遇到大雪封门的时候,我就会特别开心,兴奋地跑到院子里,在厚厚的白雪上踩来踩去,然后再帮大人们扫雪。邻居们都各扫门前雪,并把通往厕所和大门的路扫出来,然后把雪堆到花池子里。男孩儿女孩儿们都会跑到院子或胡同里,欢欢乐乐地打雪仗、堆雪人儿。
北京的春天是多风的季节,但在我的记忆中,那时没有过沙尘暴的天气。一到春天,我们都喜欢放风筝,那时我们管风筝叫“屁帘儿”。风筝是我们自己糊的,把小竹劈儿劈成细细的小条儿,再用线把竹劈儿捆成一个菱形或方形,用糨糊糊上一张适合的菱形白纸,再接上一条长长的纸条儿作尾巴,我们的风筝就做成了。
我们拿着风筝到胡同里放着玩儿,看到自己做的小风筝拖着长长的细线越飞越高,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北京的秋季比较短暂,是我记忆里最模糊的季节。但记得到了秋高气爽的时候,天空总是湛蓝湛蓝的。相比春、夏、冬三季,秋天是人们增加户外活动的好时候。在胡同里打牌、下棋,欢度悠闲时光。棋局大多是老爷们儿的“战场”,俩人下棋,往往要聚集一群人围观。常常是围观支着的比对弈者还着急,“该出手时就出手”,观棋者替人出着走子儿的事儿时有发生。要是替人走了一招“臭棋”,更会引起众人的“声讨”,或是笑声连连。
那时,人们每天早晨起来总要扫院子。隔壁院子里的那棵大核桃树,有三分之一探到我家院儿,秋风扫过,这棵核桃树的大叶子夹杂着果实,纷纷落下。我就边扫落叶,边捡掉在地上的核桃……
胡同·秋
南官房胡同 57 号。
西城太平桥大街 105 号。
西城裘家街。
夜幕下的北京胡同。
西城永宁胡同 3 号。
东城史家胡同。
西城西养马营俱乐部。
东城长巷三条。
西城机织卫胡同 29 号。
大盆胡同西口 39 号。
晚秋。
胡同·冬
东城奋章胡同 18 号。
隆冬。
东城鼓楼东大街。
东城草厂十条。
东城东茶食胡同168号。
胡同·春
东城东利市营胡同。
早春。
春。
邻家小院。
胡同·夏
东城东四四条7号。
盛夏。
西城丁章胡同。
西城新文化街。
原文作者/贾一凡 武金生
摘编/安也
编辑/袁春希
校对/陈荻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