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难理解的一首诗(很多人只知道一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今天我们最为熟悉的诗人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诗作,譬如《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等,有《李太白集》传世而除了这些经典以外,其实李白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作如李白早年间写的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李白最难理解的一首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最难理解的一首诗(很多人只知道一句)

李白最难理解的一首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今天我们最为熟悉的诗人。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诗作,譬如《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等,有《李太白集》传世。而除了这些经典以外,其实李白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作。如李白早年间写的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曾经在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从清代黄锡珪的《李太白年谱》来看,李白写这首诗时应该在十八、九岁。相对于李白的很多经典之作来说,这首诗并不出名,而且很多人也只知道其中一句“树深时见鹿”。那么它的全诗究竟写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首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通过诗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可以得知这首诗的两个重点。即“访”和“不遇”。所以这首诗的前六句,便是李白“访”戴天山道士途中的所见所闻。重在写景,优美动人。而诗的最后两句,则着重描绘“不遇”。重在抒情,所表达的情致细腻婉转。

首联“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向读者展现了一派优美的桃源景象。淙淙的流水声中夹杂着几声犬吠,盛开着的桃花上浮着几点露珠。山路旁边往往会伴有溪水流过,所以这里李白是沿溪而行,进到山中。而溪水旁带有露珠的桃花,不仅体现出了道士居住环境如世外桃源,还点出了李白进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文中的“溪午”互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则是李白进入山中后的所见。“树深”二字既表明李白所走的路程之远,也阐述了麋鹿出没的自然规律。所以这里李白沿着溪水边的山路,一路前行,看到了树林深处的麋鹿,等到了道士所在的地方,却没有听见道院的钟声。“不闻钟”说明了道士不在道院中。这两句主要刻画了道士居住环境的清幽。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对道院前对景色描写。即绿色的野竹与青苍的山色交相辉映,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上。可见李白笔墨的巧妙与细腻。仿佛在这里可以看到王维诗的风格,即动静结合,绘声绘色,宛如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同时也从侧面,衬托出了道院这片土地的淡泊与高洁。

诗到这里,写景之句便结束了。而尾联“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则是本诗的抒情之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所以李白只好靠着几株古松犯起愁来。李白这里的“愁”,自然是因为“不遇”,所以在层层景色的烘托下,最后李白怅然若失的情怀便婉转的流露了出来。

综观李白的这首诗,因为还是他年轻时所写,所以风格没有后来的豪放洒脱。更多的是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但其所描写的景色,以及抒发的情致,却是令人神远的。对于李白的这首诗,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