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为啥以黄梅命名(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吗)
众所周知,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湖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还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黄梅戏为啥以黄梅命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黄梅戏为啥以黄梅命名
众所周知,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湖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还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起源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等形式,最初是在黄梅地区的农村传唱,后来逐步流入城市地区,之后就发展成为了一个剧种,集合了采茶戏、汉剧、楚剧、京剧等多剧种的元素,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特点的剧种。
2021年,潘潘翻唱的《黄梅戏》,因为唱调不符合黄梅戏的腔调,被网友怒怼,说其是“有损民间精粹”,一时间将黄梅戏这个深受广大百姓喜欢的民间戏曲再次推向高潮。不过,让大家惊讶的是,明明所有的文献资料都证明了“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这一事实,网络上依然有人在极力反对这一说法,说黄梅戏与现在的黄梅县无关,是起源于安徽安庆的!完全可以说,争论得面红耳赤的!
黄梅戏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萌芽阶段,大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这个阶段黄梅戏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地方的小戏。这个时间段黄梅戏的曲目非常丰富,艺人能演出的本戏、小戏有200多本,被称作是“大本三十六、小曲七十二”。这个发展的阶段中,不少是取材于黄梅的真人真事,如《告坝费》《大辞店》《过界岭》等。这个阶段的演出、演唱,纯粹是自娱自乐、与人同乐的性质,并不是以此为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
第二阶段,也就是早期和后期阶段,大约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班社迅速发展,走上正规、固定,剧目增多,行当全,从农村进入城市黄梅戏到了清末民初,兼收并蓄,已经发展成比较完整、成熟的剧种。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
第三阶段,也就是近期阶段,是1949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安庆地区十三县也先后成立了专业剧团;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成功,还曾两度被摄制成电影,轰动海内外,深受海内外华人的喜欢。
黄梅戏起源地的黄梅县的异议黄梅县地处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襟鄂、皖、赣三省,连通华中与华东两大经济区,素有“鄂东门户”之称。
黄梅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
至于网上传播的“黄枚县”,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汉字简化的一个经历而已,二简字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酝酿,1960年向全国征集意见,1966年中断制订,1972年恢复制订,1975年报请中央审阅,1977年12月20日正式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
二简字在常用字范围内进行拟订,主要选用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简化汉字形体的同时精简了汉字的数量,淘汰了一部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使一部分汉字的偏旁和笔画结构变成了常用字,减少了一部分汉字的偏旁,不仅有利于识字教学,也为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机械处理汉字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1986年6月24日宣布废除二简字。
“枚”和“梅”在特定的时期,也会出现特定的写法!
黄梅境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黄梅,这是黄梅县最早用名的开始。
黄梅戏的起源争议前不久,看到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显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不过,所有的文献和权威认证是这样的,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相关资料显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黄梅戏等。”这是最有力的佐证!
因此,有网友调侃,那在安庆发展壮大的,改成“安庆戏”不就完事了吗?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友善的评论!
备注:本文内容参考于黄梅戏文献,图片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