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近日电影《少年的你》电影热映,裹挟着赞扬与非议,如火如荼的上映着。校园里的学生们再一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关于校园题材电影,校园暴力、谈恋爱等元素不可或缺,如何不落俗套的讲好故事成为难点。

很多校园题材的电影沦为了披着各种皮的爱情片,好像关于青春没有爱情就不配叫做青春。爱情从来不是青春的标配,更不是校园题材电影的标配。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

曾经有这么一部关于校园题材的优秀电影,聚焦于山区教育问题,反映了当年地区的现状,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它就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让群众演员本色出演、没有过多的镜头与情节渲染,却感动了无数人,魏敏芝这个名字,被无数人铭记。电影以半记录片的方式,让整部电影更加的贴近生活,也更加真实。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2)

同样是豆蔻年华,十三岁的女孩魏敏芝是成为了水泉小学的代理老师,教导学校的28个学生,确保一个学生都不能再少(辍学)。张艺谋的这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虽然略显朴实,甚至在今天来看故事情节显得老套,但重温之后,依旧是热泪盈眶。

1、魏敏芝:一个十三岁少女承诺

边远山区的一所小学,高老师因家中母亲病重需要请假一个月。但这所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于是村长从隔壁村子招来一个十三岁的女孩魏敏芝。虽然这个女孩唯一会的一首歌唱的磕磕绊绊,甚至年龄过小,但没有更好的人选,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了。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3)

高老师临走的时候仔细交代了每天如何上课、粉笔要省着点用等等事无巨细,临走还要魏敏芝确保一个学生都不能少。十三岁的女孩点了点头,做出了自己的承诺。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4)

也许这个承诺最开始是因为金钱,但一个十三岁辍学的女孩子,凭着自己的劳动与承诺获取报酬本来就是应该的。也许目的一开始并不高尚,但后面魏敏芝为了信守承诺而选择去县城找回辍学的张慧科,这一切又变得不一样。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5)

《一个都不能少》整部电影,都是由这个承诺串起来作为整个故事叙事的中心。魏敏芝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让人感动。

从古至今,关于信守承诺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品格。《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曾说过: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

张艺谋的电影镜头没有过多的渲染,却将魏敏芝执拗、幼稚、善良的性格展现出来。电影中的人物都是从群众中选择的,基本都是本色出演,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与电影中的身份基本重合。

2、魏敏芝:跳跃农村与城市的沟壑逆流而上

魏敏芝想要去县城去找辍学打工的张慧科,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车票。班里的同学和她一起想办法,去砖厂去搬砖,虽然帮了倒忙,但砖厂的老板还是给了他们十五块钱。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6)

从魏敏芝决定离开山村去县城的那一刻起,困难重重。也许在山村总体来讲是得到帮助的无论是学生还是砖厂老板。但之后开始遇到接二连三的挫折,先是车票钱不够而逃票被发现赶下车,硬生生走路到了县城。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7)

按照张慧科妈妈给的地址去县城里找张慧科,却发现领他来的人和他在火车站就走散了。又去火车站广播、花光身上最后的钱买了笔墨去写寻人启事却发现没有用、最后在别人提醒下去电视台见台长求助又一直受挫。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8)

魏敏芝从决定去寻找张慧科开始就不断的受挫,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打击。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女孩,凭着自己的倔强与对高老师的承诺,一次次的去化解所遇到的困难。

导演张艺谋通过魏敏芝一路坎坷受挫,也揭示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看不见的沟壑,想要越过这些沟壑所需要的困难是一个接一个的,并不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然后人生顺遂。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9)

3、魏敏芝:两难抉择中关于执拗性格的体现与承诺意义的转变

张艺谋导演善于用一个简单的事件去诠释小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张艺谋导演先期的很多电影《秋菊打官司》、《菊豆》、《我的父亲母亲》等,都是最普通的农村生活着手,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不同命运,揭示了人性中种种难题。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县里老师来挑选体育的尖子生,按照教育前途来说,对于小光这个女孩来说,作为体育尖子生要比在这个破破烂烂的学校要好很多。但魏敏芝这时候却和村长说答应过高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不想让别人带走小光,甚至她还藏起了小光。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0)

导演张艺谋给十三岁的带班老师魏敏芝设置了一个两难的抉择,信守承诺还是放小光去更好的发展。魏敏芝选择了前者,是她性格中执拗的体现也是对高老师承诺的坚守。

魏敏芝最初是为了五十块钱的带班费和外加十块钱承诺学生少而做了代理班主任的。后来班上学生张慧科辍学打工,魏敏芝班上的学生已经少了一个小光,她额外的十块钱其实是没有了。这个时候她想尽办法去找回辍学的张慧科主要就是对于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1)

有些人可能会抓住魏敏芝为了钱去代课这件事,甚至说一个都不能少这个主题就是为了钱的坚守的承诺。这样想是片面的,那句何不食肉糜体现的淋漓尽致。

魏敏芝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若是上学也不过小学六年级。她因贫困而辍学,这五十块钱对她重要不重要?是非常重要,所以她才在明知自己无法胜任这个工作而强迫自己去完成。

导演张艺谋不光是设置了让小光离开去做体育生还是留下来这一个两难的问题。学生张慧科的母亲病重,张慧科不得不辍学打工补贴家用。站在张慧科的角度上来讲,是辍学打工还是继续留下来读书,真的很难抉择。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2)

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许可以说小光去做体育生重要而魏敏芝的十块钱与承诺不重要。但张慧科辍学打工,是赚钱重要还是继续上学更重要?毕竟上学受到教育才能够有更好出路。

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中,地震后被压在石板两端的姐姐和弟弟两个孩子,救援人员说这种情况只能救下一个。一个母亲面对两难抉择是两个都救下,两个都是自己的孩子不能舍弃。

但救援人员催促说不要耽搁时间,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救助,如果不选择他们就走了。母亲选择了救弟弟,而舍弃了姐姐,这个决定成为她一生无法摆脱的负罪感。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3)

魏敏芝做出的两个决定,无论最后结果是否成功,无论对错。导演把她执拗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魏敏芝在面临这两个抉择的时候,对于一个都不能少这个承诺,也由最开始的侧重金钱转变为承诺本身。

4、这世上仍有无数个魏敏芝

虽然这部电影播出的时候是1999年,已经过去了20年。现在山区希望小学不断的拔地而起,国家各种教育政策帮扶,但需要帮助的人仍旧很多,还有无数个魏敏芝等待帮助。

教育部官网显示:2016年-2018年,东部地区援建西部地区5700多所乡村学校,资助13.75万名学生就读,选派包括教师在内的2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动员东部发达地区县和现有的部级示范职业学校与对口的贫困县职业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对西部地区结对帮扶的全覆盖;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地区的“两后生”给予补助,目前每年补助贫困家庭学生超过220万。

有人评价张艺谋的电影习惯性的揭开伤疤给人看。但正是因为更多的人看到,大家才能够聚焦正视甚至是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辍学,但因为国家教育方面的持续投入、社会各界力量的援助,这种现象已经比张艺谋导演拍摄电影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4)

也许是看到城市里的假乞丐让大家的善心被恶意的挥霍掉了。轻松筹水滴筹等软件让困难的人得到救助的同时,更引来了一堆苍蝇,很多人家里明明很富裕就是舍不得花钱来欺骗大家的捐款。

还记得当初的微信朋友圈的那篇文章《罗一笑,你站住别走》。这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以及文章打赏用来救助罗一笑小朋友。结果却曝出罗一笑爸爸其实很有钱,在深圳和广州都有房产,最起码比捐款的大多数人富裕,却不肯卖一套房子去救自己的女儿,因为房子是留给儿子的。但这样带有欺骗目的的人毕竟是少数,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魏敏芝”们。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5)

电影中魏敏芝得到了台长的帮助,成功的在电视节目中说出了对张慧科的话,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得到了帮助。现实生活中魏敏芝等人也改变了在农村的命运,上了大学有了更好的发展。与鹿在支付宝和腾讯的公益项目中有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6)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