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失败了八次(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

“武王伐纣”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讲述的周武王姬发带领诸侯反抗暴君商纣王帝辛的历史事件。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长篇演义小说《封神演义》,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当然,历史上真实的“武王伐纣”,并没有演义小说中描述的那么神奇,也没有神仙妖怪参与其中,这只是一场发生在人类之间的普通战争。

鉴真东渡失败了八次(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1)

1976年,考古专家们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了一件名叫“西周利簋”的青铜器,根据这件青铜器上蚀刻的铭文,历史学家们终于破解了“武王伐纣”的谜团。在“西周利簋”上刻着这样一段话: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从这句话上可以看出,当初周武王姬发率领诸侯讨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灭亡商朝占领了朝歌,也印证了古籍中“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记载。

商纣王帝辛是古代著名的暴君,不过现在也有史学家认为帝辛并不是暴君,是因为他对东夷的远征严重消耗了国力,才导致商朝的灭亡。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当初周武王率军攻入朝歌时,帝辛还是有着一丝反败为胜的机会的,如果远征东夷的大军能够及时返回朝歌,那么商朝也许就能够避免覆灭的命运。

鉴真东渡失败了八次(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2)

被帝辛寄予厚望的人叫攸侯喜,他在帝辛的命令下率领十万大军远征东夷大获全胜,还有林方、人方、虎方等十五万人归附。当诸侯联军进攻朝歌时,攸侯喜正率领大军回师勤王。可惜的是,因为距离太过于遥远,攸侯喜还没走到朝歌,商朝就已经灭亡了。

根据史书上记载,公元前1045年,武王伐纣,攸侯喜勤王未果,不知所终。在三千年前的中国,各诸侯的人口还十分的稀少,武王伐纣也只不过动用4.5万人。在当时来说,一支10万人的军队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存在,能够左右牧野之战的成败。不过,攸侯喜的大军最终并未赶到朝歌,而且这支大军后来还从史书上消失了。

鉴真东渡失败了八次(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3)

一支强大的军队突然消失数千年,攸侯喜和他的10万大军究竟去了哪里?在史书中并没有丝毫记载,这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不过,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人类在考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很多曾经的未解之谜也被纷纷破解,关于攸侯喜大军的踪迹,如今也终于有新发现。很多考古学家认为,攸侯喜大军很有可能东渡到了美洲大陆。

那么,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真的去了别的大陆?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这还真有可能是真的。

鉴真东渡失败了八次(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4)

考古专家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地区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处奥尔梅克文明的遗迹。在这些遗迹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不少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其中最令考古学家感到震撼的是,在尤卡坦奥尔梅克文明遗迹中出土的六块玉圭上,竟然铭刻着殷商时期的文字。经过古文字学家的解读,这些文字的内容是商朝历代祖先的名讳和谱系。著名历史学家许辉收集的200多片奥尔梅克玉圭,上面的文字经甲骨文专家鉴定后认为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同属于一种文字体系。

鉴真东渡失败了八次(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5)

考古学家们还发现,除了玉圭上的文字之外,奥尔梅克文明和商朝还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奥尔梅克人同商朝人一样都喜爱雕刻玉器,并且出土的玉器雕刻风格与商朝玉器的雕刻风格十分相似。在青铜器和陶器方面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出土的青铜人头像无论是容貌还是铸造风格,都与商朝时期的青铜工艺有着很深的关联,陶器上更是出现了同样的饕餮纹。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奥尔梅克人与商朝人一样,都崇拜少昊。

鉴真东渡失败了八次(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6)

除了上面这些考古领域的发现之外,在史学界还有殷人东渡的说法,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正是当初消失的攸侯喜大军所创建的。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随着奥尔梅克文明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同。比如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毓周就认为,“奥尔梅克文化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极可能就是商代后期殷人普遍使用的甲骨文。”

鉴真东渡失败了八次(当年勤王失败的攸侯喜)(7)

从考古学家目前掌握的考古发现和历史资料来看,当初攸侯喜的大军在勤王失败之后,应该是趁势东渡了。不然的话,如果攸侯喜的大军进入朝歌,必然会与周武王的大军发生交战,可是史书上并没有两军交战的相关记载,也没有记载攸侯喜的下落。虽然也有少数专家认为,殷人东渡论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印证,但是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殷人东渡论是解释攸侯喜失踪之谜的最佳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