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古代戏剧(扬州传统傀儡戏)

惺庵居士曾经在《望江南百调》之中描写过扬州的傀儡戏——"扬州好,傀儡戏登场。"作为让扬州人骄傲的传统艺术形式,傀儡戏最早可以追溯到楚汉时期。在唐代,扬州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增多,傀儡戏成为常见的街头艺术。表演者会在路人聚集处搭上舞台,观看者也大多是下层市民。

扬州市古代戏剧(扬州传统傀儡戏)(1)

在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的淮南节度使杜佑想要观看傀儡戏,无奈当时的达官显贵都不屑于这种下里巴人看的玩意儿。杜佑心里痒痒,只得换上便装,微服走进市井,只想要看一看这"盘铃傀儡戏"。盘铃傀儡戏,是一种特殊的傀儡戏,所谓"盘铃"便是今天的"钹",最原始是从西域传来的,是这种傀儡戏的主要伴奏乐器。由此可见,在唐朝傀儡戏已经十分普遍,而且是从市民阶级开始兴起的。如若达官显贵前往观看,便是不雅的行为。

扬州傀儡戏最为兴盛的时代是在清朝,街头巷尾来来往往的傀儡戏艺人们卖力地表演着,有扬州本土的傀儡戏班子,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傀儡戏表演者。按照表演形式的话,可以分为布袋傀儡戏、水上傀儡戏和杖头傀儡戏。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傀儡戏的奇妙之处。

布袋傀儡戏

布袋傀儡顾名思义就是以手指操纵布制的小偶人,在扬州本土也叫做"肩担戏"。因为人偶比较小,舞台也不必用非常大,所以表演艺人通常挑着个担子就能行走江湖。布袋木偶最为出名之处在福建漳州,在傀儡戏的历史之中,南北表演者的交流让木偶造型和戏剧题材更加丰富。

扬州市古代戏剧(扬州传统傀儡戏)(2)

布袋傀儡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大概在清代中叶才在民间慢慢流行。因为体积小的原因,这种表演形式最受儿童的欢迎。

在《扬州画舫录》之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每年的正月,会有很多凤阳人来到扬州表演布袋傀儡戏。这些表演者摆下场子,用一块布就能围起一个舞台,手指上套着的人偶只有三寸大小,无论是敲锣打鼓还是念白唱腔,都是由表演者一人完成的,不可谓不精湛。

水上傀儡戏

水上傀儡听起来十分玄妙,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机关,在水上表演傀儡戏的方式,扬州人也称之为"水嬉之戏"。在《扬州名胜录》之中有对水上傀儡戏的享尽描写:"髙二尺,有臂有足,底平,下安卯榫,用竹板承之。设方水池贮水令满,取鱼虾萍藻实其中,隔以纱障,运机之人在障内游移转动。"

扬州市古代戏剧(扬州传统傀儡戏)(3)

(现代表演艺术家尝试还原的水上傀儡戏)

有了"水"这个元素,可以表演出更加丰富的故事题材,根据史料记载,水傀儡戏大多是大禹治水、孙悟空大闹天宫、八仙过海、三宝太监下西洋之类的故事。以机关利用水动力配合表演,已经是傀儡戏艺术非常成熟的表现,也因为操控难度较大,到了清朝,这种表演形式逐渐失传,至今仅仅凭借史料,我们已经很还原表演场景。水傀儡的操作和表演,至今在中国戏史界还是一个谜团。

杖头傀儡戏

杖头傀儡戏是扬州最具代表的傀儡戏,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和漳州的布袋木偶以及泉州的提线木偶并称为中国三大木偶。扬州杖头傀儡戏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1500年之前或者更久,相比于福建两大木偶,杖头木偶的造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亲民且具有民族特色,"不是真人,胜似真人"。

扬州市古代戏剧(扬州传统傀儡戏)(4)

这种傀儡戏表演之时,表演者以竹木制作的细杆子来操纵木偶。扬州著名诗人郑板桥曾经以杖头傀儡为主题作《咏傀儡》,是一首极为著名的讽喻诗。

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

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

得意那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

纵教四肢能灵活,不借提撕不屈伸。

表演者在表演之时站在幕后,以操纵杆的形式,将木偶的表情和动作传神地表现出来。杖头木偶内部机关并不复杂,木偶里面是中空的,眼睛和嘴巴可以活动,木棒则是被安装在颈部。表演者必须一手操纵两根操纵杆来完成表演,也被称之为"举偶"。

扬州市古代戏剧(扬州传统傀儡戏)(5)

(清木偶道具·扬州博物馆藏)

杖头傀儡戏所表演的故事大多是民间神话或者童话故事,动作设计夸张但富有美感,生动活泼惹人喜爱。表演者一人饰演多个角色,不仅仅考验操纵木偶的技能,还必须具有扎实的真人戏剧表演的功底。这些游走在乡间市集的艺人们,大多以诙谐有趣的表演形式感染观众。

泰兴,傀儡戏之乡

扬州傀儡戏在城内市井阶层之中风靡,表演艺术都是以家族为单位传承的,表演者大多来自于今天的江苏泰兴市。在历史上,这片土地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家傀儡戏班子,他们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我们所熟知的著名傀儡戏班子田家班和成家班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扬州市古代戏剧(扬州传统傀儡戏)(6)

今天,民间的艺人们还有收藏着祖辈留下来的木偶,如果这些木偶已经超过了百年,那么家族中人会将它们当做神明一样供奉起来。这些木偶对于他们来说便是家传之宝,传闻如果丢失或者损坏,家中人必定会蒙受灾祸。

这些艺人们大多是半农半艺的状态,农忙的时候种地,而闲下来的时候就唱戏。在农村,傀儡戏基本出现在婚庆喜事或者节庆日的时候。直到今天,在泰兴,人们依旧可以看到傀儡戏的传人活跃在乡野之中,舞台之上,他们仍旧以精湛的表演给人们带来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结语

在扬州民间,傀儡并非是木偶这么简单,而是能表达喜怒哀乐的"人",是扬州百姓的精神家园之一。扬州傀儡戏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对扬州民俗风情的表现形式,值得我们探索和感悟。

扬州市古代戏剧(扬州传统傀儡戏)(7)

今天,对于扬州木偶的喜爱已经不会仅仅局限于下层市民阶级,因为它的亲和力,所以也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在动漫艺术越发为大家重视的今天,扬州傀儡戏将以更加创新的姿态走出自己的道路,彰显出属于它们自己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张莉——《浅谈中国木偶艺术》

封涛——《扬州木偶产业发展之我见》

陆苏华——《傀儡演真情》,广陵书社

常骥良——《扬州木偶戏的探索》,艺术百家

戴荣华——《刻木为偶 以偶演戏——扬州木偶造型艺术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