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大智若愚的人(历史其实很有趣)

读史使人明智。——培根

“爱鹤失众”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因为爱好玩鹤,从而失去民众的支持。现多用于形容不务正业的人,将会失去群众的拥护。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闵公二年》,原文是:“狄人伐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历史上真实大智若愚的人(历史其实很有趣)(1)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懿公喜欢养鹤。本来人有爱好非常正常,但是做为一国之君,喜欢什么直接关系民众生存。卫懿公做事十分不着调,养了各种各样的鹤,还给风姿绰约的鹤吃山珍海味,并修建了专供仙鹤生活的林园。为了显示鹤的尊贵,他按照仙鹤的不同风姿封了不同等级的官职,领着丰厚的俸禄,出门坐着装饰华丽的车舆。他出行时,仙鹤作为骖乘不离左右,俨然一副将军的样子。对这样荒唐无道的君主,民众非常不满意。这就是成语“爱鹤失众"的来历。

当时,北方的狄人见周天子无力庇护天下,经常南下中原,像狡猾的豺狼一样肆意掠夺国力弱小的诸侯国。卫国危如累卵的形势被北狄人盯在眼里。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北狄人风卷残云来到卫国都城朝歌城下。当时诸侯国都不设常备军,卫懿公急忙发布公告,召募士兵前敌应战。伤心透顶的甲士们气愤地说:“派鹤将军去吧,鹤将军有官职有俸禄,本该参战,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可以去打仗呢?”卫懿公玩物丧志,尽失民心,令人扼腕痛惜。像卫懿公这样的人,盖棺定论时,应该是恶谥,但“懿”是美德的意思,懿公是个美誉。这是怎么回事?

卫懿公见无人应战,非常后悔过去的不当行为,他决定当一回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亲自披挂上阵,御敌于国门。他将玉佩交给心腹石祁子,把箭交给重臣宁庄子,对他们说:"这是卫国权力的凭证,我留给你们,你们全权代我处理国家大事,怎样对国家有益你们就怎么办。"他还把绣衣交给夫人,要她听从石祁子和宁庄子的安排。大敌当前,卫懿公的大义凛然的行为感动了不少人,于是卫国组织起了一支不小的队伍。由于平时战车都让给“鹤将军”,武备荒废,光有一股爱国之心的卫国军队抵挡不了北狄人的攻击。双方一交手,卫国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卫懿公似乎不希望失败的结果来得这么快,高举旗帜,左冲右突,四处奔驰,直至战死。北狄人将卫懿公剖腹挖心,尸身分吃殆尽。卫国人被卫懿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魄感动,他们原谅了他过去的行为失当,谥其为“懿”。

“过而能改,善莫大矣。”据史书记载,有一个叫弘演的人,出访邻国归来,见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心中十分悲伤。他听说了卫懿公的男子汉行为,被其大义凛然深深感动。他满战场上寻找卫懿公的尸骸,结果只找到了卫懿公的肝脏。弘演当场剖开了自己的肚子,把卫懿公的肝脏放进去,希望能为卫懿公做个人肉棺椁。弘演的故事充分表明卫懿公牺牲后得到了卫国人发自内心的敬重。

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荧泽之战,卫国除边远的两个城邑之外,被杀得只剩下730人。这就是爱鹤失众的惨痛教训。如果没有当初卫懿公的玩物丧志,卫国就不会有这样的灭国之祸。虽然被谥为懿公,但是如果卫懿公泉下有知,他一定会羞愧难当,重新做人。好在“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在齐国和宋国的帮助下,卫国很快复国,没有就此消亡于历史。

历史真的很有趣。欢迎分享读书感受,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