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物件收藏大全合集(寻找老物件90多年前的)

农村老物件收藏大全合集(寻找老物件90多年前的)(1)

农村老物件收藏大全合集(寻找老物件90多年前的)(2)

农村老物件收藏大全合集(寻找老物件90多年前的)(3)

徐先生家的《一百零八将》画与水桶 本组图片 新文化记者 白石 摄

新闻提示:岁月流转,为了追寻、寻找城市里那段厚重的记忆,2016年9月,“让文物在这座城市活起来”主题活动暨“老物件”征集活动启动,活动由伪满皇宫博物院联合新文化报社共同举办,交通之声和市民频道协办,旨在助力长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呼唤公众关注历史。同时,伪满皇宫博物院也向社会各界征集散落于民间的“老物件”。

“老物件”不仅还原的是过去生活的轨迹,也让我们回忆起和它有关的人和事。活动征集以来,不少读者都参与到我们“探寻历史 寻找民间‘老物件’”的活动中来,找出了家里珍藏多年的“老物件”,和大家一起分享它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长春市民徐先生收藏的一个“岁数不小”的水桶和55年前别人送的一幅画。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岁数不小”的水桶。

徐先生家的这个水桶是灰色的,上宽下窄,高约40厘米。徐先生说,桶身是铝质的,拎手是铁的,上面有一个木把,拎起来有4公斤左右。

这个其貌不扬的水桶,在徐先生家可有年头了,已经90多年了。徐先生说,这个水桶是姥姥留下来的。83岁的老母亲告诉他,这个水桶比她的年龄还大10多岁,至于怎么来的,姥姥也没提起过。当年,家里很穷,特别是长春解放前,母亲和姥姥逃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只带了这个水桶和一把伞。母亲还常常叫它“喂得罗”。这个水桶,母亲一直没舍得用。徐先生说,小时候,他在姥姥身边长大,从小就见过这个水桶。而这个水桶,搬了很多次家,也没舍得扔。看着它,总能想起姥姥。

再来说说那幅55年前别人送的画。

徐先生打开一卷有点泛黄的画轴。这幅装裱古色古香、尺寸长达4米多、宽约0.5米的《一百零八将》,画在丝绸上,每个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不过印章处稍有点模糊。除了题目,还有款“丁卯年秋月黄慎”。不过在画的最后面,还有一段这位清代杰出书画家黄慎的简介。

徐先生说,老父亲以前是一名中医,喜欢收藏一些中药。他听父亲说,这幅画是一位患者朋友送给他的。那是1962年,当时他给一名四平的患者看病,两人后来成了朋友。治好病后,那名患者送来了一些鹅蛋,还有这幅画。老父亲推辞不了才收下的。父亲已经过世20多年了,家里人也没怎么拿这幅画当回事,一直随便放着。“我感觉不太像真迹,但是放在家里这么多年了,也想了解一下这幅画。”徐先生说。

这次,徐先生看到我们寻找“老物件”的活动,就想到了家里的水桶和画。

征集启事

一件老物件,真实直观地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历程、人们生活的变迁、城乡风貌的更替,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许多有文物价值、有文化意义的民间器物在不断散失,特向您征集散落于民间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物件。

0431-96618(新文化报社);0431-82866611(伪满皇宫博物院)

微信公众平台: 新文化报生活圈(xwhbshq)

新文化记者 田玲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