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1)

黑色的polo领衬衫,镶边烫金,正面有大面积的金色印花,头发用发胶精心打理过,皮肤白皙,眉毛低低地压在眼上。许泽荣从工厂走出,让人很难将眼前的人与传统手艺人联系在一起。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2)

“你看这个,每一面都是一幅独立的抽象画,晶莹剔透,看得到山山水水。”许泽荣拿起手电筒,将光对准一个窑变釉瓷瓶,另一只手转动着底下的转盘,平面的釉纵深延展,凝固的色彩缓慢变换,像是打上灯光的溶洞。窑变釉之美,在于变化无常,难以估量,因而许多人一掷千金又往往竹篮打水,许泽荣是冒险家,也是幸运儿。

▍“陶瓷让我找到了可以发挥的地方”

我最终想要的是,这个价值可以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窑变釉的魅力。”许泽荣说话语速偏快,语气笃定,即使在面临这样宏大的命题时,也以明确的口吻表达。时光倒推到2007年,16岁的许泽荣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会与窑变釉有如此深的联系。

许泽荣窑变艺术陶瓷博物馆位于潮州市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这里是许泽荣的老家,按以前的区划属枫溪。枫溪做瓷,高厝塘虽无窑厂,但不少工人在枫溪的陶瓷厂做工。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3)

许泽荣和他的窑变作品《紫气东来》。

“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很差。读书不好就是挫折,老爸老妈打骂,老师骂,被同学笑。”2007年,初中毕业的许泽荣,进入陶瓷学校,学习造型设计。他想着,在陶瓷学校学东西,之后回家或许可以开个瓷泥厂。

进入陶校后,许泽荣仿佛打开了新的天地。偏科严重,数理化一窍不通的他却在硅酸盐相关的考试里拿到第一名,陶瓷造型设计理念也能短时间内吸收。“陶瓷让我找到了可以发挥的地方。”

学校的课程渐渐无法满足许泽荣对于陶瓷探索的欲望,零零散散上了一年学后,许泽荣跑出学校,到枫溪一家大陶瓷厂当杂工。时年17岁的许泽荣几乎做遍了当时所有的一线工作。从洗坯、烧坯,到最后上釉、烧窑、包装。许泽荣学得快,4个月不到,便当上了一个厂区的管理人员。

在厂里干了不到一年,许泽荣决定离开。老板想留下他,说能把工资从3000元提高到4000元。那是2008年,潮州的平均工资在1500元左右。

17岁的许泽荣拒绝了,转而溯源陶瓷的源头,到朋友介绍的瓷泥厂里跟一位矿师傅学看矿。当学徒工没有工钱,管一顿午餐,早晚餐自负。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4)

《星盈霁海》在2015第五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览会荣获中国陶瓷“大地奖”国家级金奖,作品以蓝色为花瓶的主色调,营造出蓝色深海的幽深神秘之感。

我是要当老板的,不是要当管理层”许泽荣出生在商人家庭,父亲许玉秦逼着他看各种企业家的传记。“李嘉诚为了学塑胶花,到欧洲的工厂打工,学回来就发财了。”他以李嘉诚成为“塑胶花大王”的例子类比。

许泽荣在瓷泥厂当学徒的经历虽然没有让他成为“瓷泥大王”,但成了当地最年轻的矿师傅。

每天来五六条矿,每条捶打20分钟,花几个钟头将矿料捶打成泥,手磨破皮是家常便饭。然后测试矿的白度、黏性、泥率。成就许泽荣作为矿师傅的,除了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信息的敏锐。“一边打一边听矿老板们聊天。那个厂的老板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土,有没有欠钱的习惯,品德怎么样。”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5)

许泽荣在制作窑变釉瓷器。

矿石知识逐渐积累,陶瓷行业的信息、规则慢慢领悟,在经手全国各地至少上千种矿后,18岁的许泽荣和师傅说想要单干。

拿着从全国各地送来的矿石,做成试片,然后拿去寄烧,统计数据,除了这些普通矿师傅做的工作外,许泽荣还承担起当时陶瓷行业信息交流的中介。介绍瓷泥给陶瓷厂老板,帮矿老板分析矿的开采价值和市场价值。22岁的许泽荣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大师傅”。

2013年,父亲让许泽荣回家办厂,干一份实业。拥有人脉、专业知识,许泽荣顺理成章地想办瓷泥厂,“做一个大厂,一个月两千吨泥巴的那种。”

▍窑变万千意外成功

如果没有那次偶然邂逅,许泽荣现在应该是一个瓷泥厂的老板。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6)

许泽荣往瓷器坯体上喷釉。

一天,许泽荣被朋友拉去枫溪陶瓷城看天目釉大师林礼腾的发布会,原本只想着去那里随便看看的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天目釉。“一个陶瓷瓶子能有多少成本?为什么能卖到十几万元?”

这个问题困惑了许泽荣许久。潮州陶瓷在市场上多为卫浴用瓷、日用瓷,物美价廉量大,一个瓷瓶卖到十几万元、上百万元是许泽荣从未想过的。他请教了许多陶瓷行业的老师,“他们说窑变瓷是天下最难的瓷器,你想去控制它是很难的。只能说运气好,就能烧出来。”那时候,许泽荣已经在瓷泥厂投入了300多万元,设备安置了大半。

父亲许玉秦有不少朋友世代从事陶瓷行业,他们连番劝说许玉秦不要让儿子碰窑变釉。“一不小心倾家荡产,成本摆在那,你随便烧一下就几十万元。有一点点效果之后,想提升突破又很难。”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7)

烧窑库。

案例也摆在那:无从师承,没有教材,林礼腾在决定研究曜变天目釉之时已经积累了数亿元资产,尚且研究了13年才步入正轨。

许泽荣也想过,如果继续把白泥厂办下来会怎么样,做泥巴、卖矿、压钱、讨钱,像他看过的许许多多瓷泥厂老板一样,“钱多一点,但是没有太大意义。”

众人反对,父亲却是全力支持的。“觉得不错,做这个是艺术。”

许泽荣又一次决定冒险。“我当时是钻牛角尖的,想试一下。人家五十多岁,都能去弄。我没有人家那么有钱,但我年轻可以慢慢做。”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8)

《瑞彩镂金》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国家级金奖。

许泽荣从书籍里寻找关于窑变釉的片段记载,利用曾经做瓷泥的资源,从湖南醴陵到江西景德镇,走访了国内顶尖的陶瓷大师和釉料专家。回到家里的工厂,自己设计窑炉,睡在集装箱里,开始了艰难的窑变釉起步之路。

购买原料,尝试配置,入炉烧制,然而开窑的时刻就是失败的时刻,出来的不是整个亚光,就是整个亮光的,一车车的废瓷瓶被推出去。从2012年年底到次年冬天,失败周而复始。

期间,许泽荣卖掉一套房子,还欠了几十万元。“每天要接十几个催还钱的电话,睡个午觉都做噩梦。”现在谈到被催债的日子,许泽荣仍然摇摇头,“再也不想经历了。”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9)

《楚天千里清秋》在2016年第六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览会荣获中国陶瓷“大地奖”国家级金奖;属结晶釉系列作品,灵感源于夕阳西下青山绿水之景。

2013年冬天,连续烧窑两天没有睡觉的许泽荣被朋友拉去聚会。回家路上,困倦与挫败感一同袭来,下坡路上汽车直愣愣地撞上电线杆,侧翻掉进池塘。许泽荣一下子清醒过来,心里骂骂咧咧地想着自己怎么这么惨,收拾东西从副驾驶爬出,从冰冷的湖水里游上岸。

那一天,倒霉透顶的许泽荣没有及时去开窑,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觉。然而,那次撞车除了让大半个村子停电外,还为许泽荣带来了与窑变釉的第一次正式会面。

第二天开窑炉,许泽荣竟看到了成功结晶的窑变釉!结晶虽简单,但已经呈现透亮的光泽和多彩的颜色。“后来我才知道有一个诀窍,烧好后不能立即开门,需要让窑炉慢慢自然降温到200多摄氏度才能开门。”

那次意外的成功仿佛是窑变釉为许泽荣设置的关卡,“完全提升了,一个天一个地,从那之后,我烧窑就很顺利。”

▍千金还复来

2015年,第七届广东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举行。首次参赛的许泽荣便斩获金、银、铜奖各奖项,一炮而红。当场就有买家想出8万元来买走他的两件获奖作品。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10)

《绝代双骄》在2019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暨第八届“大地奖”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之后,许泽荣在枫溪陶瓷城开了一家店,尝试商品化。“当时想,一天能烧40个成功的,其中20个好的能卖2万多元,一年我就可以卖几百万元了。”许泽荣终于等到窑变釉对他的回馈,急于结束被人催着还钱的日子。

2015年,市场发生变化,那些量产化的窑变釉价格下跌。许泽荣敏锐地感觉到市场趋势,停掉量产,转做精品。“那一年我把公司大部分员工裁掉了,只剩下3个人跟我一起做。”花大量时间实验不同的材料,几乎每天烧出五六个精品,每月从中精选出四五个。中国陶瓷“大地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等奖项随之而来。

2016年10月,许泽荣带团队去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的专家们看到许泽荣的作品,不相信这样纯熟的技艺竟出自一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之手,让许泽荣请出他的师傅。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11)

《物华天宝朝气红》对瓶在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国家级金奖。

之后到了潮州的工厂,亲眼看着许泽荣烧制一批他们做了标记的窑变釉出来,专家们终于信服了。通过一名台湾的陶瓷专家的翻译,来自美国、日本、西班牙的陶瓷大师与许泽荣交流他们关于陶瓷的见解。

那次交流,对于许泽荣是超乎想象的收获。“他们毫无保留地交流对技术的研发,对艺术的尊重。他们告诉我,艺术一定要交流,一定要无私、共享才能进步。”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12)

窑变瓷工序。

现在,这位“90后”的许泽荣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没有读过大学的他已经到过许多大学给艺术专业的学生讲课,还编写了一套窑变釉的教程。“一整套毫无保留。有了这套流程,可以让想弄窑变釉的人少损失上百万元。”

景德镇古窑设计师(潮人潮艺④叹为观止)(13)

窑变瓷作品《桂馥兰香》在2019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国匠杯”评比中荣获金奖。

坐在博物馆里,许泽荣一边给我们看设计图,一边讲未来陶艺共享平台的规划。“这个平台可以作为大学实习基地,陶瓷学校的学生可以来我这边创作,艺术家们也可以来潮州讲讲课,邀请本地手艺人合作。”

即便许泽荣对于“市场”“商人”这样的字眼分外敏感,几次强调“我不是商人”,但商业基因是刻在许泽荣血液里的。艺术与市场从来不是互为对立的关系,良性的市场永远鼓励优质的作品。许泽荣以商人的执行力和魄力完成一次次对窑变釉的突破与创新。窑变釉曾让他散尽千金,但从投资的角度讲,许泽荣又一次冒险成功。窑变复来,还的远不止是千金,从这个角度讲,许泽荣做的是永不赔本的买卖。

撰文:肖燕菁 苏仕日

摄影:苏仕日(除署名外)

海报设计:张芬

【作者】 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