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身边的直臣(唐太宗称赞的诚臣)

“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是古来很有名的政治格言这两句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首诗《赠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那么,唐太宗称赞的这位“诚臣”萧瑀,究竟是个什么人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唐太宗身边的直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身边的直臣(唐太宗称赞的诚臣)

唐太宗身边的直臣

“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是古来很有名的政治格言。这两句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首诗《赠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那么,唐太宗称赞的这位“诚臣”萧瑀,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要知道这位萧瑀身份,且看他在一次宫廷夜宴的表现。据《独异志》里记载,“唐萧瑀尝因内宴,上曰:自知一座最贵者,先把酒。时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相顾未言,瑀引手取杯。帝问曰:卿有何说?瑀曰: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太宗抚掌,极欢而罢。”

由此看来,萧瑀的身份十分高贵显赫。他既是前朝帝王之胄,又是现今的皇亲国戚。萧瑀的高祖父是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萧统,父亲是梁明帝萧岿。他的亲姐姐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他的妻子和唐高祖李渊是表兄妹,而儿媳妇是唐太宗的女儿襄城公主。

不仅如此,萧瑀还在帮助李家打天下、特别是帮助李世民登上宝座立下大功。《旧唐书•萧瑀传》记载,唐太宗曾说:“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也。”由此可见在玄武门那场生死攸关的兄弟决斗中,萧瑀是冒着生命危险、坚定不移地支持了李世民的,这正是所谓“疾风”“板荡”之意。

按说,萧瑀有如此深厚的政治背景,他完全可以养尊处优,安享富贵,但萧瑀却没有如此“明哲”。他长期担纲朝政,却并不看皇帝脸色行事,而是以天下社稷为重,刚正不阿,屡屡逆忤圣意。他曾经五次拜相主持朝政,又五次被唐太宗罢免,至死不惜身家性命,这在历代王朝宰辅大臣中是少有的。

萧瑀在李渊的武德朝和李世民的贞观朝一直处于权力中心。在武德年间,唐高祖草拟了一份政令,交给萧瑀承办。萧瑀阅后,发现其中有几处考虑不周,于是,就暂压了下来,没有发布。按当时朝中规定:“在皇帝命令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妥之处,臣僚应该向上奏明,加以改正”。萧瑀的做法是符合上述规定的。但唐高祖闻后,心中不悦,于是召见萧瑀,责问他为何不按时发布政令。萧瑀慷慨陈词,用隋朝“内史宣勅”、“前后相乖”,致使:“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的史实,来说明唐高祖所拟政令“不经审勘”的危害。接着,萧瑀又陈述了他在皇帝“每授一勅”之后,“必审勘,使与前勅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迟晚之愆,实由于此”。李渊听后,也只好说:“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忧”。

而在贞观年间萧瑀当宰相时,上朝言事每每言词简括直率。一次他与副相陈叔达意见不合,两人争论不休,相持不下,居然在朝堂上动起怒来,太宗几次都制止不住,搞得很不像话。当时唐太宗初登帝位,有树威震慑大臣的心理,见二人如此放肆,顿时怒不可遏,推倒御案,拂袖而去,随即传出一道圣旨:“萧瑀、陈叔达身居相位,然言语失态,皆有对皇上不恭之罪,一并罢免所有官职,回家闭门思过。”这是萧瑀第一次被罢相。

萧瑀罢官回家,气愤难平,竟然大病不起。太宗得知后,想到他毕竟也是为了自己的社稷江山,觉得自己有些过份了,便传下圣旨,任命萧瑀为太子少师,后来又诏任为尚书左仆射。于是萧瑀再次出任当朝首相。

可是萧瑀秉性难移,依然经常逆忤圣意,以后又经历了三次罢免和复出。唐太宗一方面对他极为怨愤,却又念他忠诚耿直,不忍再度废黜,希望他能自动辞职,以保全面子。但是萧瑀却始终牛气不改,最后唐太宗只好罢免了他的相位和全部封爵、封邑并且贬出京城。

不过到了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萧瑀仍然位列第九。

萧瑀身为皇亲重臣,五起五落,都始终忠诚亮直,犯颜直谏,真可谓少有的“诚臣”。不过萧瑀之所以能这么牛,也是因为遇到了唐太宗这位开明的君主。所以《旧唐书•萧瑀传》里魏征有言:“臣有逆众以执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执节,明主恕之以劲。昔闻其言,今覩其实,萧瑀不遇明圣,必及于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