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张郃第几集死的(虎啸龙吟从张郃之死)
原创 2017-12-21 R君 R君爱电影
从电影里看天下,看未来,看人生!
喜欢就关注我吧
R君说《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进入第16集,诸葛亮4出祁山,征西将军张郃最终死在木门谷......
张郃在曹魏历经三朝,算是元老,智谋战力出众,但最后却中伏而死。这一段过程,史书演义似乎都没有什么异议:
《魏略》中是这么记载这段故事的:“亮军退,司马宣王(司马懿)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所以,正如剧中所演,追击诸葛亮,张郃是反对的,但是却被司马懿逼得上前,中了埋伏,中箭身死......显然,基本后世都认定,以司马懿这种智慧和谨慎风格,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诸葛亮布下的局,显然是他故意要张郃去送死的.....
身为征西将军副都督,三朝元老又智勇出众,何以落得如此下场?
司马懿一生败仗也很多,随便怎么输,郭淮、孙礼等一众将领始终都没有被严加治罪或者作为替罪羊,怎么偏偏容不得一个牛逼猛将的存在,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其实那还真的要怪张将军自己不知道很多职场的规则了.......
职场上有哪些会要命的问题.......
在谈张将军的杯具之前,先可以看看我们在职场上常见的一些情况:
某些下属总是觉得公司(或者高层)这样做那样做,不对,不符合市场趋势,或者不如其他做法更合理......其实怀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但是往往,因为最终的决策不合心意,就开始口出怨言,推诿,甚至破坏既定方向策略,只是为了证明“你这个决定是错的”.......
其实这就是职场几个大忌之一:
这个世界能人很多,事物环境多变,没有人敢说自己的判断是100%正确的。何况,以不同的层级,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事物侧面,导致的判断也会产生很多质的差异,因此因为自己的判断而就盲目决断上级的判断的错误,是毫无任何逻辑基础的。 所以,不要过于自信。
其2,执行力永远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一旦决策制定,任何团队成员就需要不折不扣,想方设法去怎么做到既定的目标,而不是去推诿拖延,甚至使反力,让目标无法实现,从而证明“自己比老板更智慧”.......
最后,即使是有不同意见,更加需要的是给出解决方案建议或者更中肯的安排方案,而不是一味追求单一的对错对抗。
这就是常说的“知进退、度时势”,不要总是把个人价值和感知需求凌驾在团队整体利益之上,最终不但不利于团队,反而成为整体的绊脚石......
而如果不幸你还是个有能力的人,就更加不应该成为集体中的负面力量代表。因为有能力的人,做事情往往效果很强,但是,反过来,如果往负面使力,则破坏力也很强。所以有能力的强人,在集体中,如果被打了标签,不在上级甚至公司一条心中,那么恐怕比一般的庸人,更加的会成为“心腹之患”,要除之后快......
第3,祸从口出
诸葛亮、司马懿都是推崇“谨言慎行”的人,而在《军师联盟》中,郭嘉、荀彧中也都表现出了绝对的“谨言慎行”。 在这么凶悍的曹操管理下,绝世奇才都要时刻考虑自保而不是肆意标榜自己,何况经常喜欢抱怨的一介武夫?
最典型的“祸从口出”的代表就是杨修,过于张扬表现,最后因为一句“鸡肋”而被曹操以“动摇军心”借了脑袋......
太喜欢搬弄是非,评价不该评价的事情,尤其每每充满抱怨,还喜欢分享给很多人,都是职场大忌,必被管理者“除之而后快”。
第4,切忌独揽功劳
绝世名将大多死于非命,下场凄惨,比如李牧、白起、吴起、蒙恬、蒙毅、韩信、岳飞、袁崇焕、戚继光......数不胜数。 大多数似乎都被看来是奸臣所害,然而,背后其实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被主权者信任,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威胁”。
显然,光有功劳是不够的,甚至功劳太多还是有害的。所以,必须要学会把功劳分散出去,不要总是试图独占。何况,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个世界上,独吞太多好处的有哪个会有好下场的?
尤其忌讳的,是有了功劳还太过张扬,甚至口吐狂言,非我其谁,那这基本上就是自己找死的节奏了........
所以,审时、度势、慎言、谦逊,是职场必须具备的美德,甚至混江湖必须具备的美德。
名将就死在这些大忌上.......
现在可以说说张郃了:他向来都是军中重要人物,无论在袁绍军中,还是后来的曹魏,骁勇善战,又兵机无双,听起来当然也是当世将才,所以军绩很好,但是,偏偏在职场的这些大忌上,一而再再而三的犯毛病.......
首先,张将军一直都是降将,而且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弱点很突出.....而且一直再犯......
张郃原来跟的是韩馥(三国小势力),后来归顺了袁绍,也算立了不少战功。但是他和谋士郭图向来不和(分属当时袁绍手下的2个不同派别)。官渡之战,听闻曹操攻击袁军乌巢粮仓,就劝袁绍回军援救,但是被郭图驳回,让他去袭击曹操大营。 不得不说,张郃的观点的确是对的,但是,不知道他当时如何表达,让袁绍却听不进去。结果,袭击曹操大营当然是以失败告终,而谋士郭图又趁机说张郃口吐怨言,对袁绍不满,于是张郃害怕回去被袁绍追究责任,索性带军投了曹操.......(这一下也基本断送了袁绍的胜利希望,因为他带的都是袁绍军队的精锐)。
其实张郃一向战功不少,但是在这么大的战场上,重要的决策居然没有被袁绍采纳,可见他在袁绍心中地位并没有那么高。而被郭图可以反噬口吐怨言,出言不逊,可见显然也不会是张郃第一次展露这样的弱点(武将有时候口不择言也是常态......)
在《虎啸龙吟》中,张郃不管是在曹真帐下时,还是在司马懿自己麾下时,也是多次口没遮拦怼了司马懿,讥讽其文官出身,不会带兵,不懂打仗,躲着诸葛亮,贻误战机,影响士气,等等等等.......
其实他完全也不想想,连诸葛亮都忌惮得要死的司马懿,在审时度势判断大局战机上,会是一个他们认为的门外汉么?
何况,当曹真死掉之后,仍然经验丰富,阅历出众的老臣武将,就剩下他一个,他还因为对诸葛亮的行动判断准确,被曹叡大加赞誉(成语“屈指可数”就是出自他对于诸葛亮军粮不济的判断故事)。对眼红着要独霸雍凉军权的司马懿来说,张郃就是唯一一个潜在的内朝对手........何况,张郃还是公认的名将,可以和诸葛亮拼一拼,对司马懿来说,更加是一个可以替代他掌管雍凉军权的对手......
如果张郃懂得审时度势,收敛心性,也许还好一些,但是偏偏他还常常显出高人一等的感觉,甚至处处掣肘司马懿的安排,甚至私下送表文给曹叡,说司马懿躲避战事,不肯出兵.......(这里没有史书证据,只有剧集中的表演,但却有合理的逻辑),这当然让司马懿恨的牙痒痒,苦于没有机会出手。
在《虎啸龙吟》中,有一段有意思的细节,当诸葛亮最后退兵的时候,司马懿急招众将议事,准备来一段追击以彰显自己的功劳。张郃偏偏慢吞吞的来到军帐,显的非常的不尊重和不耐烦.......
而老辣的司马懿,在这个时候,肯定侯了好久的机会,终于可以借诸葛亮的刀,顺理成章的杀了张郃!
看到张郃被逼的自投罗网,显然是死路一条,连诸葛亮都叹了一口气:“这一次,再让司马懿借一次刀吧......”
于是,箭如雨下,一代三国名将张郃就这样死在了木门峡谷中.......
可以想象他长叹一声:命之所终! 却可能永远意识不到,祸害自己的正是自己的人格缺陷........
直到今天,木门峡谷中还有着张郃墓,在警示着各位:“不要妄自菲薄,切勿犯职场的大忌!”
R君,2017年12月20日,于上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