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与汉服有什么不同(吴服唐装和服)
近日的武大樱花事件沸沸扬扬,有关中国古代传统服装与和服的区别也引起了争议。
吴服日本和服,初仿中国魏晋隋唐时期吴地的汉服,称为“吴服”,后又学习唐初衣冠制度,称为“唐衣”,男装为袍,女装为衣裙。平安时代后则不再照搬中国舆服,自行改变服制、发型。
近日的武大樱花事件后,中国青年网记者联系到了西安培华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副教授李媛,请她对和服与唐装做了专业区分。李媛表示:“但相关采访中提及当事人说自己穿的是吴服,如果从这一点来判断,他穿的应该是和服,中国服装史上没有吴服这个称谓。”
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将之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在日本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即公元8世纪,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最为重大,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得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对于和服的传入还有一种说法: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
汉服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有两个明显特点:宽松的衣裳和肥大的袖口。“汉服”不但宽松而且没有衣扣,所以必须用一根宽腰带把衣服束住。此外,肥大的衣袖还可兼作衣袋。把东西往口袋里一塞,用手捏住袖口东西就不会掉下来。宽衣肥袖的“汉服”在汉代得以普及被用作朝服,并且在唐,宋达到顶峰。
“汉服”反映的是安逸的人生观,即追求悠闲清净的祥和生活。它适合人们观月赏花,吟诗作赋,抚琴作画。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喜欢骑马涉猎的冒险活动,他们的服装是窄身紧袖的“胡服”。元代开元和天宝年间,“胡服”曾风行一时,但并没对汉服构成影响。“汉服”作为汉族的民族服装延续到元,明。“汉服”的绝迹发生在清朝。满清人入主中原后,施行强制性的剃发易服运动。汉族男人一直把头发盘在头顶梳成发髻。满清强迫汉人剃发留辩。此外,传统的“汉服”也被满清禁止,并强制推行满族的紧身长袍和贴身马褂。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汉服”从此灭绝。汉族人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开始为自己的民族服装大伤脑筋:沿用满族的长袍马褂不可,推广欧洲的西洋服装不妥,恢复宽衣肥袖的“汉服”不宜。从此汉族再没形成统一的民族服装。
在中国消失的“汉服”唐朝时就已在日本生根开花。奈良朝代的日本向唐代的中国派遣了大量的文化使者去学习中国文化。这些“遣唐使”最终把当时盛行的“汉服”作为唐代的服装引入日本。就这样原始的“汉服”变成为“唐装”,并最终在日本演变为“和服”。即使是现在的“和服”也依旧保持着“汉服”的宽衣肥袖的特征。如今,“和服”是世界公认的日本民族服装。
日本和服于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的区别花纹
日本有相当多的图案风格都是传自中国的,所以两者之间图案可能有类似,但是一些十分具有日本本土风格的图样我们可以认定为和服花纹,如樱花、日式风铃、和扇、桔梗花、朝颜、市松等等,这些是汉服不会出现的。
款式
第一,衿不一样。和服的衿,既非中国的交领,也与中国的直领不同,最典型的特征是衿头出在衣服外面。和服的衿内贴一层布做共衿,共衿不封口,用于插进领芯,已达到令让衣领形状变硬,汉服从来没有领芯。
第二,袖子不一样。和服大部分是方形袖,也有少量圆形的款式,比如说圆禄袖,现代的和服则一般都为方形袖。至于汉服,大部分是圆形袖,也有少量方形的,如唐朝的部分舞衣袖即为方形。
第三,袖后封口不同。和服袖后不封口,一直开到腋下是和服的特征。这与我国宋明时代的代表性服装是刚好相反的。早在秦汉时代,我国的袖前端底下也封一部分,只留比较小的口来伸手,称为悬壶袖,这种袖形进化到唐朝还有,后来逐渐被大袖替代了。
第四,系带不同。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是靠系带绑住,和服没有系带,完全靠腰带固定,如果腰带散了衣服就彻底开了,所以女式和服腰带才会绑的很夸张。
第五,腰带不同。和服腰带的长度、复杂打法和打出来的花样是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没有的。汉服腰带就是合腰身长,绑上再下坠一点就够了。女式和服腰带却需要长4米多,利用它在背后打出各种花样。
第六,配饰不同。中国古代传统服装上的环佩、香囊、桃符、彩缕、绶带、披帛等装饰,但是和服没有此类装饰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