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来历详细 楹联的故事和传说

挽宋教仁联

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享年三十二岁。

宋教仁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中岛等。湖南常德市桃源县人,中国“宪政之父”。

宋教仁是在“国民党代理理事长”任内被刺杀的,他代理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职位,其重要性可知。国民党总部通告全体党员为他服丧,在他死后第三天,孙中山先生也从东京赶回上海,亲致诔词云: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这个“诔词”也有人当作对联收入专书的,但因它不是严格遵守平仄相对的规定,似仍以用“诔词”的名称较为恰当。

有人用袁世凯口气代拟挽联云:

既生瑜,何生亮?

卿不死,孤不安!

又一无名士挽联云:

桃源何处寻渔父?

博浪翻叫刺子房!

宋教仁系湖南桃源县人,号渔父。“博浪”是张良(子房)使力士錐击秦始皇处,现在“博浪翻教刺子房”则是秦始皇使人行刺张良了。联意是把袁世凯比作秦始皇,把宋教仁比作张良。

杨季威女士挽联云:

养虎果能贻大患

烹猿宁足祭先生

这更是直接指着袁世凯的鼻子来骂了。

楹联的来历详细 楹联的故事和传说(1)

宋教仁

蔡元培挽张謇联

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七十四岁。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挽以联云:

为地方兴教养诸业,继起有人,岂惟孝子慈孙,尤属望南通后进;

以文学名光宣两朝,日记若在,用禆征文考献,当不让常熟遗篇。

张謇曾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等企业,对教育事业也肯出钱出力,故蔡元培以大学校长的身份在这两方面表扬他。联中的“孝子”指张謇的独子张孝若,他曾任首任中国驻智利的全权公 使。张謇逝世后,他任段祺瑞政府的“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蔡元培和他的关系在师友之间。据说此联是蔡应他之请写的。

下联的“常熟”指翁同龢,翁是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遗著有《翁文恭公日记》,颇有史料价值。张謇和翁同龢都是状元,因此蔡元培把二人相提并论。张謇遗著也有《张謇日记》。“不让常熟遗篇”,是指二人日记而言。

楹联的来历详细 楹联的故事和传说(2)

蔡元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