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刀叉的起源(汉字解密碗中餐用碗吃饭)
今天我们讲“碗”字。
目前还没有发现甲骨文里的“碗”。
金文表示碗的字是一个形声字,从金夗wǎn声。从金说明了这一时期金属碗比较常见。
《说文解字》收有两个表示碗的字:一个从皿,一个从瓦,声符都是夗wǎn。《说文》对这两个字的释义是相同的,都是小盂。
《说文》说:“盂,饭器也。” 说它是一种装饭的器物。典籍里也用“盂”来盛酒水。也就是说盂是一种进食时用的器物。盂大碗小,这大概就是二者的区别。因为本来就是差不多的两个东西,古代有些地区直接叫盂为盌,西汉扬雄的《方言》里说:“盂,宋、楚、魏之间,或谓之盌。”
《玉篇》说:“㼝,亦作盌。”认为“盌“和“㼝”是异体关系。从皿是从器物的功用来提示字义的,从瓦则是从器物的材质来提示字义的,只是造字的视角不同罢了。
小篆里出现从瓦的“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制瓷业发达。《说文解字》说:“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汉字里从瓦的字一般都跟陶瓷有关,比如甑(zèng)是蒸饭的瓦器:
瓮是小口大腹的陶坛:
瓶是腹大颈长的瓦器:
还有高屋建瓴的瓴、陶瓷的瓷等等,这些都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器物。
除了前面讲到的从金和从瓦、从皿的碗,碗有很多异体字。因为吃饭都要用到碗,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普遍,碗的制作材料自然就十分多样了。宋代的《集韵》里就收录了碗的五种异体:
它们的偏旁分别提示了它们的材质是金属的、土的、由土烧制而成的、木的、石的。
隶变后,楷书正体确定为从皿的盌。大概是因为碗的材质实在是太丰富了,不论是从金、从瓦,还是从木从石,都难以代表所有的碗,故而以提示功用的皿作为正体。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汉字整理之后,以碗作为正体。
中国人喜欢把职业比喻成饭碗,毕竟你要活下去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于是稳定的工作成了“铁饭碗”,待遇优厚的工作成了“金饭碗”,失业就是丢了饭碗,有意思的是,在英语里,谋生叫earn one's bread,直译就是挣钱买面包,也是我们说的养家糊口,看来“民以食为天”这条真理世界通用。
另外,中餐习惯用碗,而西餐习惯用盘子。
这是因为我国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农耕民族稳定的定居生活以炖煮为主。多有汤水相伴,食材也切成了易于烧熟的和食用的小块,所以需要用碗把小块的食物给聚拢在一起,汤装在碗里也不容易洒出来,而游牧民族以烧烤为主,因为烧烤不需要锅灶,有火就能烤,即使现在欧洲人已经定居超过500年了,掌握了煎炸炖煮的手段,食物也多是以大块为主,因为大块易于烤制,这样放在盘子里就更方便用餐刀切成小块了。餐具的使用与生活习惯有关,生活习惯又带来了饮食风格的不同。
明日预告:
有了碗盛饭,怎么能少了筷子夹菜?传说上古时期就有了筷子,但筷这个字很晚才产生,那它之前叫什么呢?筷字的产生和江南的船家又有什么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谭飞明天为您讲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