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

防震减灾科普

恐慌源自不知,伤亡疏于防御。 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 减轻地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熟悉所处环境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

熟悉所处环境,了解所处建筑物是否进行抗震设防和周围避难场所位置,参与一些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地震发生时就近避震,或沿指定路线及时撤离。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

冷静判断地震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3)

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振动,数秒后才感觉到晃动。如果没有感觉到上下振动,或只是感觉到眩晕,说明地震较小或较远;如果振动或晃动并不强烈,也说明地震较小,对房屋不会有大的破坏。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4)

如果感觉到强烈乃至剧烈的上下振动或晃动,并站立不稳,头脑一片空白,则说明遭遇到强烈破坏性地震或大地震!此时,如处于未经抗震设防的低矮旧建筑物内会很危险,处于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高楼内则相对安全。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5)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6)

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实施了校园安全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国发生过多次强烈破坏性地震,地震时震中区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校园已成为地震中的“安全岛”。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7)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8)

我国高层建筑严格抗震设防,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地震时,处在高层建筑内的人会感觉到更强烈的晃动,但大楼倒塌的可能性极低。事实上,地震时,处在高层建筑内相对较安全。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9)

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低矮房屋或个别“豆腐渣”高层建筑。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0)

建筑物抗震设防需要责任意识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需要建筑承建商和设计、施工人员的严格执行。此外,房屋业主在装修时,不得破坏承重墙和柱,以免造成建筑物受力不均衡,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导致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1)

土坯房和老旧砖混结构房屋是地震中最危险的建筑,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往往会垮塌,先将人砸晕而失去逃生能力,再将人掩埋导致窒息而亡。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2)

地震伤亡情况分析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3)

国内外地震伤亡情况表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房屋倒塌砸压、掩埋;

(2)室内悬挂物掉砸;

(3)外逃过程中被倒塌的女儿墙、高门脸、装饰物等砸压;

(4)外逃过程中的踩踏事故。

地震伤亡多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重伤则主要为脊柱断裂。

避震措施

从地震发生造成地面剧烈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或稍长的时间。这段时间除非在一楼,否则你能跑动的距离不超过5米就会摔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感知地震后尽快依据所处环境,冷静地采取避险措施:首要的是尽可能保持身体平衡,适时避开坠落物或挤压物造成伤亡。在地震活动结束后,你可及时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以防更大地震或强烈余震。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4)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5)

跑?不跑?

强烈地震时,建筑物中危险的不仅仅是你所处的某一个点,而是整个建筑物内及其临近区域。因此,遭遇强烈地震,不论建筑物是否倒塌,除非处于地面一层,否则在建筑物内跑动路径中所遭遇的危险性往往高于就近避震。就近避震就是通过冷静观察周围情况变化,适时移动身体以避开坠落物、倒塌和挤压物,房屋倾斜乃至倒塌时,尽可能抓住承重墙体上的固定物,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伤亡。如跑离所在地,则很可能进入一些未知的危险境地而导致伤亡。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6)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7)

平时地震应急演练跑离建筑物的时间超过30秒(只有处于地面一层的人能做到不超过30秒),则在地震时仍将处于可能倒塌的建筑物内。因此,地震中大多数的人员伤亡不是因为没有跑,而是因为他们刚好跑到建筑物中最危险的过道、楼梯间和地面一层。在这些地方往往发现大量人员集中伤亡(尤其是在学校),主要原因则是逃离时有人摔倒并导致踩踏,阻挡了人群的疏散。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8)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19)

地震时,建筑物楼层越低晃动的时间越短,能够在建筑物倒塌前跑离建筑物的,绝大多数是处于建筑物地面一层的人员。处于高楼层人员之所以能够跑离建筑物,那多半是因为建筑物没有倒塌。跑一般适合地震时处于中低层建筑物的地面一层和临近建筑物的人逃离可能倒塌的建筑物,更多则适合于户外逃离地震可能引发的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或核泄漏,以及海啸等次生灾害,并不适合建筑物高楼层内的避震。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0)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1)

双手护头跑?

地震疏散演练时采用双手护头跑动是不可取的。首先,寄予双手能挡住空中坠落物是不现实的;其次,双手护头不利于适时观察以避开空中坠落物;最重要的是在跑动中双手摆动的作用是保持身体平衡而不致摔倒。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2)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3)

地震时要闭眼?

地震就近避震时闭眼和捂住口鼻,是预防粉尘进入眼睛和口鼻。这是在发现有粉尘以后采取的措施,但不能一味地在地震来时就闭眼,否则会使避震很被动,无法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及时改变避震措施,以有效避震。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4)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5)

桌下?桌旁?

躲桌下可防悬挂物掉落造成的轻伤,但会被限制活动空间,一旦重物坠落甚至楼顶坍塌会因桌子严重变形而受重伤或伤亡;将凳子迅速推进桌子下,再蹲桌子旁,可利用桌子缓冲坠落重物的冲击和桌椅支撑形成的三角空间,以尽可能减少伤亡的概率。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6)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7)

下蹲?侧卧?

下蹲:身体肢势高,头和脊柱易受伤,乃至伤亡。

侧卧:身体肢势低,肋骨易受伤,但不致于伤亡。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8)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29)

极端情况下避震

护头曲身侧卧”避震法

地震中,最易导致伤亡的部位是头部和脊柱,因此,最有效的避震姿势是:双手十指交叉紧扣护颈;双臂紧夹护头;曲身侧卧护脊柱;利用肩部和髋部支撑压埋重物,最低限度构成人体自身“三角空间”。这也是在拥挤的人群中一旦摔倒所能采取避免踩踏致伤亡的最有效应急姿势。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30)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31)

地震后最易脱险和被救出的人一定是处于废墟中最上面的人,因此,如建筑物垮塌,所处楼层越高则伤亡的概率相对越低,被救出的耗时也越短。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32)

正确的避震知识有啥原则(科普避震措施)(3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