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为什么和小s交往(小S姐姐好饿2独木难支)

蔡康永为什么和小s交往(小S姐姐好饿2独木难支)(1)

5月18号《姐姐好饿2》回归,首期节目就请来了大S夫妇,节目重现姐妹情深,话题不少,但人气堪忧。截止到目前,首期节目在爱奇艺获得4759.7万播放放量,与同期播出的《奔跑吧》1.4亿的播放相差甚远,和腾讯上线的《拜托了冰箱3》每期播放量基本持平。但25号播出的《姐姐好饿2》第二期,播放量直线下降,仅有875.8万播放量。即使请来了林志玲,有了常年小S怒怼林志玲的老梗,这档有点污的美食网综还是不好看。

想当年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在大陆年轻人中的火热现象,如今同样的配方却熬不出同样的味道,究竟为什么?

原班人马,没有打造出有网感的内容

蔡康永为什么和小s交往(小S姐姐好饿2独木难支)(2)

《姐姐好饿》两季节目都是由《康熙来了》原版人马打造——詹仁雄团队打造,舍去陈汉典、蔡康永两位男性,由小S一人挑大梁。看过节目的观众都表示“尴尬”。这个词足以说明这档美食 访谈节目的效果了。

新一期的《姐姐好饿2》中谈的是大龄剩女林志玲女神的恋爱话题。这个话题和小S亏林志玲的梗已经用了很多次了。在《姐姐好饿1》第一期节目中小S全程围绕林志玲与黄渤互动,画风奇葩。两个人都没能将这个梗玩出新花样、新高度后,如今又重新上演,可想而知,节目播放量自然不高。

除了林志玲这个梗,节目中大、小S姐妹情深话题、男明星绯闻、男明星婚恋话题都是以往访谈节目经常出现的内容,基本上也没能聊出任何新料。小S作为主持人,互动形式大于内容表达,很少能够展开有观点、有态度、有深度的对话。有时候,嘉宾与主持人互相接不住梗,画风就比较清奇了。

受众定位不清晰,过度依赖粉丝效应

蔡康永为什么和小s交往(小S姐姐好饿2独木难支)(3)

从《姐姐好饿》两季节目请来男神、女神嘉宾来看,这档节目将受众锁定在年轻观众之上,以粉丝为主。根据爱奇艺公开数据,《姐姐好饿》观众主体年龄层集中在“19-30岁”年轻具有一定购买力的群体,占比接近65%, 热播省份以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为突出代表。

《姐姐好饿》借助爱奇艺视频网站的资源整合能力,先后邀请黄渤、李治廷、佟大为、高云翔、吴奇隆、陈伟霆、大鹏、刘烨、黄晓明、李荣浩、冯小刚、蔡康永等不同类型的男神,试图挖掘男神身上的梗和亮点。但是,节目将重点放在挖掘明星隐私,弱化做菜环节,基本上还是小S在《康熙来了》对付明星的那一套。说到底,也是借助这些男神的粉丝效应,为节目增加人气。第二季同样如此,基本与美食没有太多关系。观众也无法通过美食看到明星更多的亮点。

虽然,这些明星有着固定的粉丝群体,但是如果节目内容单一、枯燥,也不能激起观众的兴趣。

那么,又该如何玩转娱乐网综呢?

蔡康永为什么和小s交往(小S姐姐好饿2独木难支)(4)

实际上,不管是网台同播的传统综艺节目,还是花样多出的网络综艺节目,吸引用户持续追看的因素都是日渐成熟的内容和基于内容的独特风格。另外,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节目走红,捧红了武艺姝这样的才女,可以看出国内观众欣赏口味在变动,从注重乐趣到追求质感变化。深度、有趣、有意义的综艺内容越来越受捧,而那些内容固化、偏于低幼、浅薄的综艺节目也慢慢被观众淘汰。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也不断更新,不再是传统的娱乐至上,而是追求内容有价值。

网络综艺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追随观众口味的变化,还需要考虑互联网用户的兴趣点。成功的网络综艺节目可以不要求全国观众都喜欢,但必须要让互联网用户都喜欢。

首先,转变思维,创新模式。如今网络综艺节目的含义不是:将有网络用户基础的嘉宾、明星填充到一档传统综艺节目的模式中,在视频网站播出。网络综艺节目突出的是网感,这种网感不仅要求内容符合互联网用户需求,还要求主持人、嘉宾风格有网感。如今《姐姐好饿》综艺节目难以让观众满意,也是因其背后团队用台湾综艺模式打造一档纯网综。曾经有台湾制作人直呼:“《极限挑战》太难看”。其实不是《极限挑战》太难看,而是综艺节目的市场环境已经变了,他们还抱着原来的综艺思路不放,自然不能理解现在的观众到底需要什么?

其次,重视内容挖掘,避免过度娱乐。纯网络综艺节目并不是脱离了传统电视台的束缚,在网络平台上就能随意发挥。根据近些年爆红的几款网络综艺节目来看,观众喜欢看的还是非娱乐综艺节目。《奇葩说》、《拜托了冰箱》、《放开我北鼻》、《饭局的诱惑》、《火星情报局》等都不是因娱乐八卦爆料而红的。在内容上,这些网络综艺节目都有自己的亮点,话题内容新奇,适当时候有深度探讨,赢得观众喜爱。2017年1月,多部网络综艺节目因内容不过关而被下架,其中包括《吐槽大会》、《姐姐好饿》、《美女与极品》、《黑白星球》等。

不管是从观众喜好,还是政策监管来看,网络综艺节目在价值观上也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至少不能挑战大众基本的价值观、道德观。

最后,深耕垂直领域,打造差异化。

普遍来看,网络综艺的主流是真人秀和访谈。但是随着这类节目数量的饱和,美食、时尚、旅行、健身、购物、音乐等生活服务类节目也异军崛起,很好的贴合了年轻观众的日常生活。以《约会吧!大明星》为例,这档节目是谢涤葵首部网综之作,突出网友的参与程度和偶像的互动作用。在偶像类节目中有与众不同的亮点,能够吸引潜在观众。而《姐姐好饿》将美食、访谈、竞赛混在一起,没有重点,也没有核心,反而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简而言之,网络综艺节目在某个领域将内容品质做到最好,让节目形式独树一帜,迎合年轻观众,也能成为网综界的“榜霸”。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 唐三彩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