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朝的对联(清朝妓馆对联曝光)

爱好书法的人,总是喜欢旧旧的东西,比如一些从前散在民间的账本、日记、手条,不仅仅是因为上面有前人的手迹,能够看到当时普通人的书法状态,还因为有了岁月的沉淀,这些东西显得愈加沧桑,让人有一种时空转换的神思。

古代清朝的对联(清朝妓馆对联曝光)(1)

有网友在河南焦作乡下老乡家里,看到了一本手抄的北京八大胡同的妓馆对联,小小的行书写在发黄的纸上,虽然陈旧,但字迹清秀;再看那书写的对联内容,文辞雅致,不禁让人感叹当时人们的风雅。

这是一本写于清光绪十四年九月的一本买粮食的总账,字迹应该是出自一位懂得文墨的账房先生之手。在写完账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又在后面饶有兴趣地记下了一些八大胡同看到的妓馆对联。

古代清朝的对联(清朝妓馆对联曝光)(2)

这些对联,虽然来自于妓馆,但格调并不低俗。自古以来,“娼妓”都是灰色产业,虽然有的朝代许可这个行业存在,甚至还有官办的妓馆,但自始至终都不能光明正大地存在,尤其是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认为这一行是有违风化、有悖人伦的。

古代清朝的对联(清朝妓馆对联曝光)(3)

对于这一行,一般人都会觉得肮脏丑陋,充斥着低俗。其实,古时候的青楼女子,并不仅仅是出卖色相,她们更多的是出卖才艺。如果一个女子仅仅靠容貌,在这一行也不能成为拔尖的人物。想要成为“花魁”或“头牌”,必须有不同寻常的才艺,尤其对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特别看重。所以,在古时候的妓馆,并非只是风月场所,还有可能是“文艺沙龙”。

古代清朝的对联(清朝妓馆对联曝光)(4)

由此来看,出自妓馆的这些对联能够写得好,就理所应当了。我们拣选几则来欣赏一下:

“舞态蹁跹回绕雪,歌喉婉转遏行云”,以雪、云来形容女子的舞姿与歌声,让人有美好的遐想,尤其是“回”“遏”两个动词用得精妙,一个表现了身段的柔美,一个表现了歌声的干脆。

“面目能迎隋苑女,腰肢可胜楚宫娥”,隋苑指隋炀帝所修的宫苑,以此指女子的漂亮;“楚宫娥”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典故,用以借指女子的身姿曼妙。这副对联就像一句广告词:这里的姑娘,赛过古时宫娥。

古代清朝的对联(清朝妓馆对联曝光)(5)

“红袖影飘妆镜匣,紫箫声断碧云天”,让大家感受到了对镜梳妆的优美以及箫声入天的凌厉,很有画面感。红袖添香,历来是读书人的追求,再加上悠悠的洞箫声,让人神往。

“一双玉腕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这副对联很直白,道出了青楼女子的职业特点,也隐隐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感觉。

古代清朝的对联(清朝妓馆对联曝光)(6)

这些对联出自烟花风流地,却工整、文雅,几乎没有什么尘俗气息。在这样一个行业,还能有这么清新脱俗的文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文思。相比之下,现在的人写诗作文,很难有古人那样的巧思。就拿诗来说,虽然爱好者众多,但大多不是靠文辞堆砌、毫无内涵,就是口号式的干嚎、了无意境,诗词的国度终究没有了诗意。

从书法上看,这个账本上的字仅仅是普通账房先生的水准,但仍能写得清秀可爱。当代的书法,尚奇斗艳,以狂怪当个性,满是燥气、狂气。相比之下,古人随手写出来的一些字,反倒是更加耐看。这值得我们反思一下:我们所谓的艺术创作,是不是太过用力了?

古代清朝的对联(清朝妓馆对联曝光)(7)

一个账本上写的妓馆对联,无论文辞还是字迹,都让我们感到惭愧。为什么古人不经意留下来的只字片纸,竟成了我们文化的天花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