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对王维的评价(唐朝大地主王维的初秋生活)

盛唐山居秋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唐朝诗人对王维的评价(唐朝大地主王维的初秋生活)(1)

虽然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大诗人王维,因为那一首《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已经名传千古,但是我们对于王维的生平和事迹知道得并不多。

其实王维这首诗的流传,得力于他曾经的身份。他曾经是唐朝的掌管宫廷音乐的官员,负责朝廷礼乐方面的事宜,这其中包括了祭祀音乐,庆典音乐,节日歌舞。这样他自己的一首诗,被编入乐府,在稍微轻松的正式场合歌舞配唱,歌词歌曲,洒脱深情,一时间从宫廷传入市井,成为盛唐时候的流行歌曲,宴会送别,每个人都要唱一段,可当祝酒歌,可当祝福曲,可高昂,可深情。所以《渭城曲》的流传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王维也就真正成名。

王维应该说是音乐和绘画的天才。当然无从知道他的背景。他出生在山西运城。那时候做官要经过科举考试,这是主要途径,第二,是受到贵族和皇帝的青睐,可以免于科考。15岁的王维就来到长安。

他家庭一定资产优渥,否则空手来到长安怎么站得住脚?相反他到长安很是顺利,因为写诗,作画还有音乐,他很快在京城成为了贵族的宠儿。可以肯定的是,他有人推荐,而他本人又才华过人,品貌气质都在上层。有人说,他在玉真公主府上做门客,这个应该是相对可信的。至少他是和皇帝身边当红的人比较靠近。而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胞妹。这位公主很有音乐天分,且和唐玄宗关系极好。李白就是玉真公主引荐给唐玄宗的。

唐朝诗人对王维的评价(唐朝大地主王维的初秋生活)(2)

王维至少是攀上了玉真公主或者类似地位的贵族,在一次又一次高级聚会上展露了他音乐和诗词的才华。首先他人长得不错,用现代的话说,小鲜肉离别,另外确实能够唱歌跳舞,还能创新。别低估了唐朝娱乐业的繁华和魅力,那是个开放包容,光怪陆离的歌舞时代。

然后他很轻松的获得了进士,且是状元。这中间有没有问题呢,肯定有,因为他起点比一般的学子都高,没成进士之间就在贵族圈有名了,中进士只是一个冠冕,而状元是皇帝钦点,王维的出道可谓一帆风顺。而且唐玄宗知人善任,他本身就喜欢音乐,所以直接让王维管朝廷皇宫的礼乐。这也是王维的诗词可以最快速度流传的原因,至少在乐坛上,他曾经占据最高点。

王维家不是穷人家庭,因为他还有一个弟弟王绩,同样中了进士,后来曾经官至丞相。所以王维在朝廷虽然官职不高,但是他不缺钱。这可比后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隐都滋润得多。他的额外收入是哪里来的呢?从事娱乐事业时的收入和馈赠,没准还有老家的土地利润。

所以他竟然不到四十岁,就在京城附近的辋川卖了大片园林和一栋别墅,实现了财务自由。因为这个别墅是前朝宠臣宋之问的宅地,宋之问为唐玄宗赐死,王维能买到这个宅院,一,他手里有点钱,第二,这是半买半送性质,证明了王维做人和人脉不错,没准是唐玄宗送他的。

正是有了如此优渥的条件,王维可以说过得神仙一样的日子,在这里写诗,作画,弹琴。他的诗呈现出一派空灵的禅意,而不是陶渊明的那种接地气的田园气。山水气和田园气是两个概念。而且王维不讨唐玄宗的厌,他没有那种现实做官的政治野心,至少表现得不明显。他没有结党,而是专门发展他的艺术天赋。

虽然安史之乱他被裹挟进叛军中出任伪职位,但是还是获得了当朝谅解。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左右朝堂的势力,且王维在艺术上的成就有目共睹,谁能像他把河山画得如诗,把诗写得如画,把盛唐的马屁拍得五方如醉,做一个富贵闲人,贾宝玉是假的,王维是真的。

唐朝诗人对王维的评价(唐朝大地主王维的初秋生活)(3)

在解说了一大段生平之后,我们来欣赏他的《山居秋暝》,你会更了解他是为艺术而生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官员,也不是一个隐士,而是一种士大夫生活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简练地描绘了初秋的雨后山色,这种空是一种大自然带给的幽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非常唯美而生动的意境。月光照在松林里,可以看见月亮,感受月光如水,但这月光转瞬成小溪的水花,一派灵动简洁天然的美。正是因为空山,行人罕至,那月光分外皎洁,流水的声音分外灵动清晰。而且水之清澈,是看得见水底的石头的。

辋川别墅在长安郊区,王维在此并非只是陶渊明篱边釆花,亲自下地耕田。他是打造了山水园林一体的别墅,至少有景观二十多处,有道路通往外界,这里类似桃花源,因为有农业渔业畜牧业,山林水果,种植。人丁不如京城繁华,但是各处都有家丁和农民。

所以王维是真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担心恐惧荒野无人,而明月与清泉也很可能被他围进了院落。在自己的后花园赏美景,有那么忖吗?所以这句被后世传为经典,是因为里面欢喜宁静的气息。至少别人做的,没他这么有底气。

唐朝诗人对王维的评价(唐朝大地主王维的初秋生活)(4)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是王维站在高处看水面,是地主看待早出晚归的渔民。刚才说是空山,这里却不但有黄昏洗衣服归来的妇女,还有采莲归来的船。这是山中小江南。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就是显摆了。我这个地方,不要仅仅只为看春花而来,这秋天也是迷人的地方,足以让红尘中向往清幽的王孙,当然也包括我王家之子弟长留在此。

王维的这首诗美在什么地方呢,简洁,说是诗,其实有立体画面感,大家可以看一看中国历来的山水画。山水人物相间,在这首诗里,有极好体现。你把这首诗画出来,就是一副初秋壮阔明净的山水画,甚至让人有代入感,那松风,那石头上的溪水,那不多不少的人烟气息,让人向往陶醉。

唐朝诗人对王维的评价(唐朝大地主王维的初秋生活)(5)

王维是真大地主,只是他的富贵气不露声色,令人向往那种空灵宁静的意境,但实际创作的源泉却是厚实的家底。

王维开创了所谓的神韵,影响了唐朝之后很多人的诗词创作。但只有王维是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精神,而且他非常取巧,不去抗衡现实的名利场,也就避开现实的政治风波。他的神韵自成一派。但是绝大多数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王维不是饿着肚子搞神韵,他有现实的基础,现实的考量。

当然清朝王世祯也搞神韵,不过那是浮光掠影,在别人的统治下打太极。况且,有王维的巨富未必有他的才华,有他的才华很多人绝对无他的财富。

他的诗难学好看,因为他是有才气的地主,而你不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是。

所以他成了神韵派的标杆,至少我是真的,羡慕嫉妒恨。

唐朝诗人对王维的评价(唐朝大地主王维的初秋生活)(6)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