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回京之谜(马连良评说关外唐)
摘自1999年7月26日《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本文原题:"北马"评说"关外唐",作者李麟童。照片素材转自网络。侵删。
1960年的夏天,沈阳京剧院正式成立以后,由唐韵笙先生首次率队一百余人进京向中央领导做汇报演出。我们一到北京就受到了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张君秋等先生的热烈欢迎。
马连良
唐韵笙
在北京期间,除唐先生主演的看家戏(刀劈三关》(根据汪笑依的剧本改编而成,但具有唐先生独特的风格)和《古城会》外,沈阳京剧院还在北京分别上演了由尹月樵、李春元、范成玉、管韵华以及尹月樵、吕香君和我主演的新编历史故事戏《海瑞背纤》和《西海郡王》。
而此时又恰巧赶上北京京剧院的《赵氏孤儿》彩排,于是在一天的早场,唐韵笙先生率领我们到护国寺附近的人民剧场去看《赵氏孤儿》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唐先生又带着我们到后台给马、谭、裘、张等诸位先生道辛苦。
马连良 赵氏孤儿
唐韵笙
当时马连良先生不无感叹地说:"我们当初在整理剧本的时候,就想到了赵盾在前边应该有一场'扑犬',当时我们就想到了您的《闹朝扑犬》,假如您能参加我们的合作,我们一定加上您的'扑犬',那么一定会使这出戏更具光彩。"
按:《闹朝扑犬》后由唐韵笙先生改名为《闹朝击犬》,它是唐先生的代表作之一。1932年首演于奉天的共益舞台,其中专有"扑犬"一场:唐先生饰演的赵盾内戴白发颗、外扣黑相纱、戴白三,内衬箭衣、外褶紫蟒、执圭、足蹬三寸的厚底儿靴,并有甩蟒、跪步、转身、甩三滑步、大滚等复杂高难动作且边舞边唱[斗鹌鹑],十分精彩。值得一提的是,唐先生的蟒、带、水袖、髯口、圭在翻跌滚打中干净利落、一丝不乱,互不挂碍,更令内外行钦服叫绝。
唐先生听马先生这样说也很谦虚地说:"我的'扑犬'也没什么特别的,倒是希望今后能有合作的机会。"
唐韵笙
马连良 赵氏孤儿
可惜两位宗师的这一愿望却始终未能实现,1966年,马先生首先离开人世。四年后的3月13日,唐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饮恨去世于自己的寓所,思之怆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