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

大明湖南门路南有一池名叫百花洲,百花洲往南有一座百花桥,桥面不宽,以百花洲而得名。

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1)

小桥东侧的东西街明代以前叫百花桥街,因百花桥而名。这条街北靠大明湖,南邻德王府,西结文庙、贡院,东通县学,县属,始建于唐代的福慧禅林院,济南府最大的关帝庙和独具西洋风格的基督教堂都在此处。

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2)

明朝至民国时期,这里曾是摩肩接踵,一片繁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形成了一条商居混杂,又颇具文化内涵的街巷。

明朝天顺元年,德王朱见潾修建德王府。当时的德王府规模巨大,位置居于全城中央,面积占城三分之一,宫内殿宇鳞次,堂阁栉比。德王府共有四个大门,其正门也就是南门叫端礼门。东门叫体仁门,西门叫导义门,北门叫广智门,四座大门前皆有石坊矗立。

德王府的北门正名称为广智门,但依照元明时的惯例,王府的北门一般也叫厚载门。“厚载”一词本源自《易经》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语。

王府自有王府的霸气,德王府建成后不久,有着美丽名字的百花桥街就被改成了无生气的“厚载门街”,大概老百姓不会相信所谓“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神话,竟越传越讹,“厚载门”终究成了“后宰门”,并约定俗成直到如今。

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3)

后宰门街做生意和开小店的人比较多,在此居住的人反而要少一些。在后宰门街东首路南,有一个旧式门楼基址,这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同元楼饭庄,同元楼饭庄,店名取“同心开创新纪元”之意,是历城董家镇吕家庄吕本礼兄弟四人于辛亥革命那年创办的,同元楼最火的时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饭庄挂的招牌虽然是“京津小吃,随意便餐”,实则卖的是鲁菜,既有特色小吃,也包办酒席。

那时每天都有来开席的客人,不少到大明湖游玩的人都要专程来此吃饭,后院厢房、正屋、过屋等加起来有20多个房间,面积最大的南屋能同时摆放6张八仙桌。

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4)

当年珍珠泉的泉水汇入鸭子湾后,通过明渠流向百花洲,那明渠从饭庄院中穿过,店主将木质鱼箱放进泉水中,放养许多一尺多长的鲤鱼,供客人现场挑选制作。同元楼当时不仅是后宰门街最大的饭店,在济南餐饮业中也首屈一指。

除擅长烹饪糖醋鲤鱼,荷花粉蒸肉,罐儿蹄等当时流行大菜外,还经营大众胃口的蒲菜猪肉灌汤包,金丝卷,银丝卷等各色面食。尤其是精致的蒲菜猪肉灌汤包,采用大明湖新鲜蒲菜和刀切肉馅,用上好佐料“喂”好后,又创造性的加入高汤肉皮冻,出笼后清香扑鼻,咬一口香而不腻,相当诱人。

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5)

离同元楼不远,便是九华楼饭庄。九华楼店主杜氏曾是济南府的富商,特别喜欢九字,在济南开设了九家店铺,均以九字打头冠名。光绪初年,主人在自家店里招待客人,大师傅做了一道烧大肠,不料客人们对这道菜酸甜可口,肥而不腻,红润鲜亮的菜品大加赞赏,遂即席命名为“九转大肠”,一是形容其制作工艺,如道家炼九转丹,二是取悦于主人的九字癖好。以猪下货为原料的菜品上大席,这道荤菜成为开先河之作,济南府各饭庄酒楼纷纷效仿,名声大振。

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6)

因为后宰门街西接文庙、贡院、东通县学,自古以来颇具文化氛围。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条街上的书铺很多,其中有一家后宰门书店以经营古文献见长。1922年,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两次来到济南,教学之余,他忙里偷闲经常来到这里淘书。

而今,从曲水亭往东,漫步隐身于大都市古老的后宰门街上,你会体味到原汁原味的济南文化,那是甜美、平和更是静幽。

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7)

在这条街上不时有苍老的身影擦肩而过,淡淡的神情印在他们脸上,即便是蹒跚的步履也充满了生活的色彩;年轻的情侣旁若无人的依偎在百花桥旁的参天大树旁,抓紧时间享受浪漫的时光,玩耍的少年从他们身边路过,追逐嬉戏的笑声回荡在树影古桥之间;街上不时传来悠扬的叫卖声,还有夹杂在清风中声声的鸟鸣,这一切构成一幅古风古韵的立体画卷。

济南后宰门老城(后宰门源自厚载门)(8)

当然,后宰门街不仅有德王府的王气和泉水的灵气,而且还有种兼容并包的气魄。走在街上,蓦然间你会发现一座巍峨壮观的洋建筑,它卓尔不群,又妥帖安然,坐落在后宰门街西首的基督教堂,竟为这条老街增添了一笔浓郁的异域风情。这条老街留给我们的不仅有回味遐想,更多的是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