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日落的诗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伺)
立秋已过,天气开始凉了红衰翠减,草木渐渐零落,而西风漫卷,更带来一种苍茫阵阵凉风吹过,心中涌起的是杜甫的这句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晨曦日落的诗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晨曦日落的诗句
立秋已过,天气开始凉了。红衰翠减,草木渐渐零落,而西风漫卷,更带来一种苍茫。阵阵凉风吹过,心中涌起的是杜甫的这句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凉了,会思念远方的朋友、亲人,而真正的思念,岂止是因为天凉?任何风吹草动的时候,任何环境变化的时候,任何触动情绪的时候,都会立刻想到对方。
古诗里关于思念的诗句比比皆是。比如看见春天的杨柳,闺中少妇的心理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看到秋天的枯草,家中妻子感叹的是:“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遇上夜晚的暴雨,远方的游子想的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望月怀远,有人期待着“何时倚双幌,双照泪痕干”;而有的人想的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思念是人世间最复杂的情愫,有时如微风吹拂脸面,有时如洪水滔滔,有时如久旱逢甘露,有时又如寒冬阳光普照。思念是风筝线,思念是莲藕丝,牵挂着你我的牵挂,惦念着你我的惦念。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出自杜甫的《天末怀李白》。杜甫思念李白的诗,不仅在秋日,他还写过《春日忆李白》、《冬日怀李白》、《梦李白二首》、《赠李白》等。感觉他在任何时候,都会思念李白。而他的思念,是真挚而深切的,不仅是朋友式的思念,更像是手足、或是亲人般的惦记。
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他对李白的思念和赞美是由衷的。比如《春日忆李白》里,开篇第一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有人说写谁的诗就像谁。果然杜甫这首诗,一改自己素来沉郁顿挫的风格,而有了李白诗句的清新飘逸之风。就像李白写孟浩然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也有点像李白写贺知章的“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都是没有任何铺垫,不遮不掩,直接了当地表达要赞美人物的特点。李白赞美孟浩然和贺知章的是“风流”,而杜甫赞扬李白的是“飘然”,两者何其相似乃尔。
杜甫赞美李白的诗风——“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像南北朝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南宋文坛顶梁柱之一鲍照的诗一样俊逸。在另一首诗里,杜甫赞美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杜甫这个人是非常自信的,甚至在写诗方面还颇有些自负。他曾因为自己丰厚的家学渊源说过自己的“诗是吾家事”;也说过自己“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评价自己的文采时,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形容。在这种情况下,他能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来形容李白,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说明他是由衷地赞美李白的。
不仅是赞美,杜甫对李白的关心,更是超出了一般人。比如李白如果想念朋友,就会用特别美的诗句,带有风花雪月的色彩。他送给王昌龄的诗是“我寄愁风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写给杜甫的诗是:“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美则美矣,却不那么走心。而杜甫思念李白的诗,是针对李白的特点,像亲人一样的关心。比如他在《梦李白》里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他担心的是李白被贬的那个地方,瘴疬横行,担心李白能不能染上病。又说“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意思是你来到我的梦里,一定是知道我常常把你记忆。可是你现在明明身处罗网之中,怎么会有羽翼逃出来?这分明是一场梦啊!后面又提到了“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意思是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这一字一句都表达了亲人般的深切关心和思念。
当想念亲人的时候,就会惦记他的处境怎么样,他是不是生病了?他的脸色好不好?在另一首《梦李白》里,他说到“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在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而只有才华盖世的你却是容颜憔悴,流露了真挚的惦念、心疼。确实,之前李白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可是在写这些诗的时候,李白已经落魄了,这种惦念只有真正的亲人才会有。后面杜甫还写过“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意思是李白站错队投奔了永王李璘之后,很多人都想让李白死,而自己特别爱惜李白的才华,期盼着李白的生。
杜甫爱慕李白,不仅在于他的才华,在他的心里,“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更难得的是,他即使明明知道李白的缺点,还是爱慕着他。他眼中的李白狂傲、寂寞,又是个缺少赏识他的人:“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爱慕一个人,不仅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还在他落魄江湖的时候;不仅欣赏他的才华横溢,更理解他的天真和不靠谱。这种真正的朋友,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如果机会让杜甫为李白两胁插刀,我想杜甫一定会慷慨而为。
可惜在那个乱世,杜甫和李白只见过两次面。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们各自为自己的理想和生计奔波,有着各自的苦闷和际遇,却再也没有相见。“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样美好的愿望,在他们的人生中,却再也没有实现。“春树暮云”成了遥望而不可及的思念,真是令人唏嘘而又可惜。
说完李白和杜甫,我倒想起诗人中另一对情深意重的好兄弟:元稹和白居易。他们二人因为有过同窗的经历,在仕途中又有相同的际遇,因此总是惺惺相惜。
在他们20多年的友情中,相互唱和的诗歌据说有一千多首。他们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写信的时候都舍不得停笔,有时候写着写着天就亮了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鸣夜,一点窗灯欲灭时。”这是白居易给元稹写的诗。而元稹呢?收到信后马上泪流满面,妻子不明所以,见状大惊,女儿都吓得哭起来,但是仔细一琢磨,就知道这一定是白居易的信来了:“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在听说白居易被贬到江州的时候,元稹写诗:“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而白居易被贬江州时,从长安途经商州,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所以他每到一个驿亭就停下来,看看有没有元稹留下来的诗句,所以他写了一首诗:“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想想在那局势动荡、个人命运飘浮不定的时代,在被贬的路上,每到一处驿亭如能寻觅好友留下来的诗句,凄苦之中也带有一丝温馨,这也是古代文人特有的浪漫。
白居易有两句诗,把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诗歌交往说得十分清楚:“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意思是说,元稹写给我的诗,在全国各地一些寺庙的墙壁上都能看到。而我给元稹写的诗歌,也被人抄在许多屏风上,这已经成了唐朝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后来元稹五十多岁就去世了,白居易悲伤地写道:“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他说,今生是不能再相见了,但是只要自己不死,就不可能有片刻的时间忘记元稹。多年以后,白居易还是梦到与元稹携手同游,早上起来眼泪打湿了他的枕巾。他悲伤地写道:“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这句诗而伤怀。
在元稹活着的时候,他们写了无数的诗句来表达不能相见的思念和怅惘,但是那时毕竟还有相见的期待。而现在元稹已死去这么多年,此生不能再见了,白居易却还一遍遍回忆着逝去的时光。每每回忆一次,都是一遍强于一遍的无奈忧伤!死亡,切断了所有一切可能的思念!生离和死别,令人无限感伤。
古代迢迢山水,通讯不便,人们之间的思念无法表达。正如黄庭坚所书:“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于是诗歌里所抒发的思念就会非常多。
韦应物的“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像一幅淡淡的山水画,淡雅、空灵,思念和被思念的人都有画面感。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虽是思念,却有一种明快的期待。
同性朋友之间的思念是如此,而异性之间的思念,有的是夫妻,有的是恋人,还有的是情人,在古诗词中的表达更是令人煎熬。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这句关于思念的诗句,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每一寸相思都会化成寸寸的残灰,写得令人绝望,不忍触碰。而同是李商隐的“直道相思了不益,未妨惆怅且清狂”,也表达了明明知道相思无望,却仍然惆怅不已的心境,就像当年的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明明知道相思苦,为何对你牵肠挂肚”,真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词则让人有一种缠绵之感,充满了两地互相思念的无限忧伤。这种思念不是一个人的思念,而是两个人之间的心心相印,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这样的思念,因为“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因为“花自飘零水自流”,而显得无限美好。
我特别喜欢一句关于思念的诗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深闺女子,于明月下、倚楼时,茫茫远望,人仍未归,恨亦难休。想想古时的明月下,曾有多少痴情的女子,她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她们“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她们盼望“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她们在诉说“思君如满月,夜夜减轻辉”……
那时的一切都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所以这种思念,很美,很纯,很长,“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