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

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

二战后期,一度不可一世的纳粹空军已经“惨不忍睹”了:他们除了不缺飞机,什么都缺!(缺机场,缺飞行员,缺油料)。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德军也几乎完全丧失了制空权。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1)

空中轰炸

德国陆军面对疯狂砸下来的航弹,他们终于在痛苦中意识到:那个“胖子”(空军元帅戈林)已经完全指望不上了,接下来的战斗只能依靠自己,为德军地面部队撑起一张有效的保护伞。

当时德军的自行防空炮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安装在Sd.Kfz. 7型牵引车底盘上的半履带型防空车;第二种则是采用坦克底盘的全履带型防空坦克。

但这些自行防空炮在伴随装甲部队作战时,面对盟军的猛烈空中打击时已经无法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了。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不仅装甲薄弱,而且为了获得更开阔的射击视角,都采用了那种开放式的炮塔设计。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2)

“裸奔”的德军防空履带车萝卜

因此,德国陆军对自行防空炮的需求开始变得迫切起来。

费了不少功夫,终于解决了底盘和火炮的问题。

1944年时,同样使用四号坦克底盘的“东风”和“旋风”防空战车,已经组成了德军的中空和低空防御组合。但这两款防空战车的战斗室顶部却还是敞开式的,由于车组人员没有任何装甲保护,车组人员在和飞机对抗时伤亡极其惨重。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3)

“东风”防空战车

因此在1944年4月时,德国陆军新一代防空战车的研发迫在眉睫。当时德军希望军工部门能迅速研发一款使用坦克底盘,并且是全封闭式炮塔的自行防空炮。

由于时间紧迫,德军只得用现有的坦克底盘来研发这款新式防空战车。不过当时一号和二号坦克的底盘承载能力十分有限,而且它们的装甲厚度也不够!

而三号坦克的底盘当时也已经被大量使用在三号突击炮身上,因此德军剩下的选择依然是:四号和“黑豹”坦克的底盘。但“黑豹”底盘造价昂贵,而且它的产量本来就无法满足黑豹坦克的需求。因此德军其实也就只剩下唯一的选择:四号坦克底盘。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4)

底盘有了着落,接下来需要处理的难题便是防空火炮。德军原计划使用30毫米的Mk303防空炮,这种炮原本是装在德国XXI型潜艇上的,在每分钟400到650的射速下,其大威力的30毫米炮弹只需要几发,就足以干掉盟军的任何一款轰炸机。

另外还有德军最看重的一点,就是Mk303防空炮使用的全封闭炮塔。因此,这门防空炮几乎不用再做任何改动,便可以直接装到四号坦克底盘上使用。不过,Mk303防空炮在后来的一系列测试实验中,它却被证明并不适合作为自行高炮使用!

毕竟,这种高炮和炮塔是专门为潜艇量身定做的。在测试和组合过程中,这种防空炮和四号坦克的底盘根本就“格格不入”。于是,德国设计师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案,他们把目光重新移到了那款30毫米MK103/38机炮身上。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5)

MK103 机炮

MK103/38是一款机载的30毫米大威力机关炮,德国空军一直称呼它为 “战斗机杀手”。当时德军的很多大型战斗机都装配上了这种机关炮,用它打地面装甲目标根本没有问题。而陆军把它拆过来用在自行防空坦克上,从地面攻击装甲更薄的飞机更是“小菜一碟”。

球形炮塔设计很超前,但装到四号坦克底盘上时发生了小意外!

在底盘和高炮的问题“完美”解决以后,最关键的一个改进就是炮塔全封闭问题了:“全向装甲防护”和“全向射界”一直是相矛盾的两个重要设计指标,如何让两者实现完美融合,是让德国人颇为头疼的一大问题!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6)

球形炮塔

德国工程师们经过一系列思考后,他们认为:唯一能解决这两者矛盾的设计,就是把火炮和炮塔整合成一个可以联动的整体。于是德军新一代防空坦克的炮塔,便最终被设计成了一个可以旋转,也可以仰俯的球形体。

这种球形炮塔的设计确实很有创意,这也正是““球形闪电””防空坦克名字的由来!它是由多块弧形装甲构件组合而来的一个球体,而整个球形炮塔整体半埋在车体内,火炮处于水平时它的外露部分仅高60厘米。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7)

不过球形炮塔也不是完全的球状,在炮塔顶部有一些凹陷部分是用来做舱口的。

球形炮塔生产出来之后,德国人在将它炮塔放到四号坦克底盘时,还是出现了一些意外状况:由于球形炮塔座圈直径有1900毫米,而四号坦克的炮塔座圈直径却要小一些,是1680毫米。因此,四号坦克底盘车体结构要进行修改才能放下这个球形炮塔。

1944年11月,第一辆“球形闪电”样车终于完成并开始测试。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8)

它一共有5名车组成员,炮塔内可以容纳3名车组成员:两名炮手分别坐在火炮的两侧,而车长则处在炮塔中间。炮塔上设有三扇舱门,左右装填手前方各有一扇舱门,用于人员进出和补充弹药。

而车长坐的位置上方还有一扇左右都能开闭的舱门,舱门上还装有一个潜望镜。后来德军还计划为“球形闪电”坦克安装一个车长指挥塔,以改善车长的观察条件。但最终还是由于战局不利的原因未能付诸实施。

“球形闪电”防空坦克的装甲最薄处为10毫米,最厚处为80毫米。防空火炮的仰俯、旋转和射击分别由三名炮组成员来完成,而不是像以前的自行防空炮那样由一人操作。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9)

而防空火炮的理论射速一分钟可以达到450到600发,它在90秒内便可以消耗车上装载的1200发备用弹药。我们想象一下,这种火炮瞬间输出的火力是多么地强大!

德国人当时还打算给“球形闪电”升级雷达和红外瞄准装置,以便让它具备先进的夜战能力。但后来随着战局的崩溃,这一计划最终也未能得以实施。

产量极其稀少,是否参与过实战还是个谜!

经过一系列测试后,德军高层对这款“球闪”防空坦克的性能十分满意!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几乎完美”的防空战车。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10)

德国陆军当时计划在1944年9月生产出五辆“球闪”,并从1944年12月开始月产量30辆,最终取代“东风”防空战车。

但“球闪”在生产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至1945年3月时,可能仅有3辆“球闪”防空坦克完成了组装,再加上德军当时在前线一溃千里,至战争结束时“球闪”的最终产量可能不会超过6辆。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11)

另外据一些资料记载:这批生产出来的“球闪”防空坦克后来都被运到奥德福,分配给了后备营进行反坦克训练。但也有人认为:“球闪”防空坦克于1945年4月参加了德军的西线战斗,并全部损失在战场上。

“球形闪电”防空坦克毕竟只是一款地面武器,它根本改变不了纳粹德国的败局!因为制空权还是要靠空军来夺取。

波兰球纳粹球m35钢盔(告别裸奔)(12)

纳粹德国战败以后,英美盟军和苏军都没能得到一辆完整的“球形闪电”坦克。因此,很多人都误以为“球形闪电”只是图纸上的设计而已。“球闪”在战争中虽然未能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它还是给未来防空战车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技术参考!

图源网络,侵删!

点击关注一下《历史杂谈驿站》好吗?感谢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