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曲目(名曲广陵散是怎么来的)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琴曲。它是魏晋著名文学家嵇康最喜欢、最擅长演奏的曲目。据说,嵇康临死之前,演奏了此曲,围观的群众无比落泪唏嘘。嵇康死后,《广陵散》就绝迹江湖了。那么它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1、结交知己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我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而来。同样如此,《广陵散》也是由故事改编而来,只不过《广陵散》的故事来源于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民间传说。这个历史故事就是聂政刺韩。

广陵散曲目(名曲广陵散是怎么来的)(1)

韩烈侯时期,丞相侠累独揽大权,一手遮天。朝野上下,愤愤不满。碍于侠累的权势,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大夫严仲子被侠累陷害,逃到齐国,隐姓埋名。他不甘于“寂寞”,发誓要报仇。但是他势单力薄,硬来就是鸡蛋碰石头——自寻死路。于是,他想到刺杀的方式。

他听说当地有位杀猪卖肉的侠士聂政,此人武艺高强,重情重义,就想去收买他。一天,严仲子带着黄金十两到了聂政的家。聂政的母亲年岁大了,眼睛看不见,便“不问世事”了。家中的事务由聂政的姐姐操持,聂政只管杀猪卖猪挣钱。

严仲子去聂政家的时候,聂政在集市卖猪肉,还未回家。聂政的姐姐接待了严仲子。严仲子奉上十金并说:“聂政是侠士,我愿意与之结交。一点小礼物,还望笑纳。”

聂姐推辞不收,严仲子放下黄金就走了。

没过几天,严仲子又来了,还带了黄金十两。这次,聂政在家。严仲子奉上黄金说道:“聂老弟武艺高强,远近闻名,不知愿不愿意追随与我,侍奉左右。”

“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谢谢你的好意。钱你拿回去吧!”聂政说完,把上次给的钱拿在手里,准备递给了严仲子。两人都捧着黄金,四目相望,惺惺相惜。

严仲子把自己带的钱放入口袋,没有收下聂政手中的钱,转身就走。

时间飞逝,转眼过了三年,聂政主动找到了严仲子,说愿意为其效力。严仲子说出了自己蓄谋已久的计划,聂政爽快地答应了。

2、聂政刺韩

聂政携带长剑,只身一人,前往韩国的都城阳翟,即今天河南省禹州市,找到侠累的相府,面对守卫,毫不畏惧,拔剑斩杀。而后,直冲侠累的住所。相府的卫士虽然了人多,但是面对气势如虹,武艺高强的聂政,纷纷倒退。在住所的侠累听见府中,纷乱之声,并没有躲藏起来。他认为人多势众,没有人会明目张胆地到自己的家行刺,于是便到外面去观察一下,是什么情况。

当侠累到达侍卫群的时候,聂政早已认出绫罗绸缎,与众不同的人一定是侠累。他鼓足力气,直面侠累。由于侠累为人尖酸苛刻,气量狭小,侍卫并不真心为他卖命,而是“虚张声势”。聂政一剑穿胸,刺中侠累。当拔出剑的一刹那,侍卫的剑,从多个角度刺向聂政,两人同归于尽。

广陵散曲目(名曲广陵散是怎么来的)(2)

聂政死了之后,韩人把他的尸体暴露街头,以示警告之意。虽然侠累不得人心,但他毕竟是韩国的丞相,他的死必须有人来负责。

一天之后,有位三十来岁的女子跪在聂政的身边,痛哭流涕。众人纷纷不解:“这是杀人的凶手,罪大恶极,你哭什么?”

“你们不知道?这是我的弟弟。”原来年轻女子就是聂政的姐姐,巧得很,前两年她刚嫁到阳翟。她继续哭泣道:“我弟弟是忠义之人,当初他不肯为严仲子效力,是因为我未嫁,而老母还在。如今了无牵挂,才去投靠严仲子。没想到,严仲子居然让他去刺杀侠累。他死了,我活着必定被人唾骂,不如一起去见母亲的好。”说完,便抽出匕首,自杀在聂政的身边。

围观的群众闻言,感动落泪。

3、高人创作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后被司马迁收入在《史记》中。到了汉末,扬州有位隐居的高人,不知姓名。他根据这个历史记载,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琴曲。由于创作的地方在扬州,当时称“广陵”,因此命名《广陵散》。后来,嵇康在机缘巧合之下,受到高人的指点,学会了这首曲子。嵇康死后,这首曲子就失传了,今天我们听到的《广陵散》是明代人创作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