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怎么过腊八(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子“馋嘴”在当下几乎被忘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儿童怎么过腊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怎么过腊八(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

儿童怎么过腊八

小孩子“馋嘴”在当下几乎被忘却,

现在的人不是没有吃的,而是吃的应有尽有的,

炙凤烹龙,山珍海味,味觉不是馋而是腻。

以前小孩盼过年,过年有新衣服穿,最重要有好吃的,

现在小孩子吃得每天像过年,穿得比以前过年穿得好,

现在大人愁每天怎么搭配,才能吃得更有营养,

生活今非昔比,天差地别

在这富饶的生活中,我却怀念儿时过年的情景

儿时候的过年,大年三十父母最忙,早上从来不下厨房的父亲,套上母亲给他缝的袖套,

系上母亲平时围的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

母亲在锅门口烧火,父亲站在灶前,望着大铁锅里的半锅香油,在母亲的烧火中,渐渐烧开了,

父亲望着油上面有白白的泡沫,用手拿一棵沥干的蔬菜,在油面泡沫上来回轻轻地划

不一会儿,油泡沫消失了,父亲说:“伢们(肥东土话孩子们的意思)拿碗装元宵过来”,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小人,迅速拿碗装做的二大簸箕和二筛子元宵,

元宵炸到金黄金黄的,

父亲用油刷捞在一个大瓷缸里,

我们把一碗生元宵放在锅台上,一边用手从瓷缸里拿炸好的熟元宵吃,

母亲看到已经炸完一簸箕生元宵,抽出二个伢们出来,用碟子装一碟一碟热元宵,让伢们送给左邻右舍,

一直送到离我家隔着十几道门的人家,半瓷缸炸元宵很快送完,

不一会儿,别人家伢子同样端一碗元宵送来我家,空了的瓷缸又满了起来。

儿时候不懂,同样食材炸的元宵,大人干嘛要送来送去,

长大了才明白,很多乡情并不是大是大非,而是一些亲昵的细节,

吃食上的你来我往,是感情上的纽带,乡土乡情系在一起,温暧着人心。

这种互送吃的乡情,自从在城里买房后,逐渐消失,但记忆犹存。

大年三十整天父母都是在忙着煮吃的,

元宵炸完炸圆子,圆子有糯米加五花肉葱蒜姜做的,

有挂面加杂料做的圆子,

有豆腐加杂料做的圆子

总之要炸二大脸盆圆子,等春节后,来人拜年吃饭算一道菜,

过年,父母亲破例,让我们敞开肚皮吃,圆子炸好,伢们可以随手拿一个吃,

平时非常凶的父亲会说,少吃点油炸的,等会中午吃老母鸡肉喝老母鸡汤,

每家养的几只鸡,在那个年代是平常人家的油盐酱醋,

平时除了女人坐月子杀鸡,一般天皇老子来了也不会杀鸡,

但每年的三十中午,家家都会选一只不怎么下蛋的老母鸡杀了,饨汤。

因为鸡与“吉”谐音

而今,时常与朋友闲聊,儿时大年三十中午的鸡汤,和鸡肉怎么那么好吃,

朋友说,不是以前的东西好吃,而是以前吃的次数太少,物以稀为贵,

想想也是,现在只要想吃,就可以天天吃鸡肉

小时候,非常喜欢过年,过年不仅有好吃好喝,更重要的是,平时经常争吵的父母,过年不但不吵,还笑着讲话

大年三十,父亲几乎一整天当大厨,母亲在锅底下当“火头军”,

三十中午吃鸡肉喝鸡汤,父亲总是斩一个大鸡腿连着肉给我吃,

父亲的这一不公平的举动,从我记事的七十年代中期,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我出嫁,

兄弟姐妹们在一起闲扯,抬杠,说父母最喜欢谁,不喜欢谁,

大家的矛头一致指向我,说有鸡大腿作证。

三十晚上吃年饭的时候,劳累一天的父母说让油充晕了,吃不下,让我们伢们尽情地吃菜吃肉,

不过有一碟整条红烧鲤鱼不要动筷子,

父母说:余着,年年有余

记忆中的大年三十红烧鱼,只是摆设,年初几有人来拜年,热一下端到桌子上,同样没有人对红烧鱼动筷子,

一盘红烧鱼到月半后才吃,

体现那时候人盼望美好生活的挚诚,不敢怠慢一丝一毫的风俗和讲究。

年夜饭后,母亲洗刷好所有的餐具,

父亲在煤球钢铜锅里烧了热水,让伢们一个一个洗澡,

里面穿干净衣服,棉袄棉裤外面套着新衣服,

父亲开始发压岁钱,

起初的压岁钱是每个伢们五分,后来一角,几年一角后,

随着责任田到户,父亲给伢们的压岁钱也在逐年上调,从角到块,从个位数到十位数。

红红火火过大年,有句顺口溜,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

小孩过年有吃有喝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大人过年还要挖空心思准备年货,让孩子们吃得开心,玩得开心,穿得开心。

七九年的春节,母亲把我做了一套新衣服,

大年三十下午我让母亲把新衣服给我穿上,我想穿着新衣服,跑遍隔壁邻家,炫耀一下,

出门就被小二婶拦住,

小二婶把我拉到一旁训教了一通,

小二婶说队上很多女孩子没有新衣服穿,只是把平时穿的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过年穿,你这样张扬,女娃们都要哭吵着穿衣服,年还过不,

我似懂非懂,还是听了小二婶的话,乖乖回家,

那年虽然穿了新衣服,母亲却没有让我出去玩,说法与小二婶一样。

儿时每年的大年初一清晨,喝了母亲泡的欢斗团红糖水,吃了母亲每人分二片的步步糕,早餐吃了母亲煮的鸡汤挂面,开始挨叔伯家拜年,差不多拜到父母做好饭,

小时候给亲戚拜年,既是贪好吃的,更是惦记着七大姑八大姨给压岁数,

虽然压岁数以分,角为单位,还是念念不忘,

但小时候拜年没有女小伢们的份,因为同一家门伢们太多,到姑姑家里桌子坐不下,到舅舅,姨妈家里长幼有序,只能派一二个代表去亲戚家拜年,而且是男丁才作为家庭的代表,

我未出嫁前,渴望拜年,却从未有资格去拜年

记得结婚后的第一年,去拜姨妈和姑姑年,老人开心得流了眼泪,

事实说明,亲情割不断。

现在过年拜年又简捷又热闹,亲情们不管是身在异乡,还是天南海北,打开手机,视频群聊,

祝新年,微发红包,云过年,云祝福,欢声笑语,

人们的内心丰盈着,不管以什么方式过年,都是红红火火过大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