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完璧归赵的背后)

“完璧归赵”的典故妇孺皆知,并且从逻辑上看这个故事确实天衣无缝,不过由此引发的两个疑点却始终考验着人类智商的下限:

  • 第一,不管和氏璧多么珍贵,但拿十五座城池来换一块石头,先不要说志在天下的秦国国君会不会干,换你你会吗?
  • 第二,说蔺相如奉璧出使是因为赵国害怕秦国,可从后续的战争来看,尽管秦军略占上风,但双方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赵国有必要这么“害怕”吗?

完璧归赵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完璧归赵的背后)(1)

一层层地抽丝剥茧,当历史完全摊开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秦赵两大强国不能公诸于世的国策之争,而所谓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充其量只是用于掩盖整件事的噱头。“完璧归赵”的过程涉及到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秦昭襄王,另一个是赵惠文王,两位均是战国时期的一代雄主,论智商、论权谋、论才干都不是泛泛之辈。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蔺相如呢?他不才是主角吗?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后面会解释清楚,因为他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秦国向赵国提议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的背景发生在“五国伐齐”期间,也就是以燕国名将乐毅为首,秦、赵、韩、魏均派兵参加的那场灭国之战。在此之前,齐秦曾并称“东西二帝”,也就是说当时的齐国是足以单独同秦国抗衡的区域强权。可惜“东西二帝”本身就是对六国合纵的瓦解,齐国的外交失败很快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五国伐齐”一度将齐国打得只剩莒和即墨两个城池,这个时候国际局势出现了三个显著变化:第一,秦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第二,赵国跻身一流强国并大有取代强齐之势;第三,楚国成为秦国的头号打击对象。

完璧归赵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完璧归赵的背后)(2)

秦国受益最大不难理解,此战不仅夺取了关东的部分土地,更重要的是瓦解了六国合纵;赵国崛起则是得益于前期“胡服骑射”和如今伐齐战争的双重收益;楚国被秦国重点“关照”是因为拒不参加“五国伐齐”,由此被秦抓住口实。这三个变化看似孤立,但联系在一起就能要了秦国的老命。首先,从楚国的角度来看,今天是“五国伐齐”,明天会不会是“五国伐楚”?而且从楚国所处的位置来看,这种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很大。关东六国中紧邻秦国的就是韩、赵、魏、楚四国,其中赵国军事实力不弱于秦,自然不是秦军的首选对象;韩魏紧贴赵国,留下作为两强之间的缓冲未尝不可;仅剩的楚国地广人稀,相较之下就成了发扬秦军威力的理想之所。

而对于秦国来说,究竟是“五国伐楚”还是“单独伐楚”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快伐楚”。换言之,秦国需要争取一段不受国际干预的“伐楚时间”,而这段时间从哪里寻找?显然“五国伐齐”可以提供,只要把韩、赵、魏、燕四国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齐国战场上,秦国只需要派出很少的兵力配合联军伐齐,其主力便可从容不迫地收拾南方的楚国。而就在这个时候,赵国突然撤兵并且把齐国的战事全部甩给联军,这一举动令秦国始料未及,眼见赵军大举回撤,而秦国国内空虚,身在楚地的秦军不得不暂停攻势。对于赵军曾在赵武灵王时期试图自云中、九原攻入咸阳的军事尝试,秦人至今心有余悸,因此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最想要的显然是赵国重回“五国伐齐”的行列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的特使突然出现在赵国宫廷,带来了昭襄王意欲以15座城池为代价换取和氏璧的消息,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完璧归赵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完璧归赵的背后)(3)

赵国君臣几乎想都不用想就明白,这是秦王有意与赵国密谈“五国伐齐”之事,至于那15座城买的也不是和氏璧,而是赵国的回心转意。对秦国来说,用区区15座城邑换回整个楚国的买卖十分划算,可惜赵人对秦国的伎俩洞若观火,否则也不会急匆匆地从齐国战场抽身。以惠文王为首的赵国智囊集团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眼下秦国一家独大,任何一国都独木难支,因此最忌讳的就是被敌人各个击破。对于秦王抛出的谈判信号,赵人当然不能选择屈从,而最有力的回击就是当面拒绝。所以蔺相如奉璧出使非但不是示弱的表现,相反这是一种极为强硬的政治态度。在赵国人未亮出底牌之前,秦王又是斋戒、又是款待,为的不是那块破石头,而是此刻有求于赵国。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这么重要的大事秦赵为什么不明着说,而要用和氏璧做噱头呢?很简单,这种事情见不得光,在对方没有挑明之前谁先戳破窗户纸,谁就陷入外交被动。至于证据我们可以从《秦本纪》、《赵世家》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三方对比中加以印证。谈判破裂后秦国发兵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表明上看好像是秦王因和氏璧受到愚弄而迁怒赵国,这与《秦本纪》“二十五年,拔赵二城。”相吻合。但《赵世家》记载:“十七年……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秦昭襄王25年就是赵惠文王17年,亦即完璧归赵的次年,但请注意这里的原因是“秦怨赵不与己击齐”,压根儿对和氏璧连提都没有提。

完璧归赵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完璧归赵的背后)(4)

秦昭襄王少年即位,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三代强敌,怎么可能把石头看得比江山还重?所谓“以城购璧”从头到尾都是双方在闹剧掩盖下的国策谈判,赵国虽因得罪强秦而丧失一两城池,但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秦国貌似占了便宜,实则丧失了攻灭楚国的战略机遇期。后来秦赵战争不断,但秦军始终无法取得对赵军的绝对优势,旗鼓相当之下“渑池会盟”应运而生,而这一次才是两大强权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妥协。

本文由动图简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