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冷静观察有所作为(知其白守其辱是一个后备地方官的必修课)
上一讲谈的内容是“‘知其白,守其黑’是修身的最高阶段”,修身者经过这个终极的德性修练,已经具备担任天下王的能力了。
不过,做任何正事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得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修炼。这就好比上学,你不能跳过初中课程直奔高中阶段的课程,那肯定是学不好的,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也。修炼的恒心是关键,要心无旁骛,三心二意,浅尝辄止,都是不行的。
这一节,我们就讨论《老子》中的“知其白,守其辱”。其中的“白”在传世本中作“荣”。我们还是先观赏以前学者的解释。
❶ 以往学者对“知其荣,守其辱”的解释
我们先把前面提到过的传世本第28章对应的《老子真经》中的部分内容展示在此: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贷,复归于无极。”
今天讨论的是中间段的内容。这段话在传世本中作“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两相对照就可发现,传世本把“白”改成了“荣”,这没有问题。“白”在这段话中的意思就是“荣”,与”知其白,守其黑”中“白”的字义不同。(如果还有缺乏古文常识的人坚持认为一段话中的同一文字只能有一种字义,就请他按照他的准则解释清楚这个“白”字吧。)
敦煌写本 S.6453《老子》片段(英国国家图书馆藏)
对这段话,任继愈先生的解释是:“看透了荣誉,却安于卑下,甘做天下的沟溪。甘做天下的沟溪,永恒的德得以充实,回到‘质朴’的境地。‘朴’被破坏,分散成具体的东西。圣人在‘朴’被破坏的形势(下)实行管理。”
陈鼓应先生的解释是:“深知明亮,却安于暗昧,作为天下的川谷。作为天下的川谷,常德才可以充足,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真朴的道分散成万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的首长。”
这两位老先生的解释,即使只按照解释清楚字面意思的标准来评判,充其量也只能说分别解释对了前后两半部分。
只要不是文盲就都能认全的这30多个文字,怎么这么难理解呢?这是因为,要弄明白这段话的真正含义,还要做些基础性的文字训诂工作,先弄清楚文字的字义。
❷ “朴”与“散”的字义
只知道“朴”字有“质朴”或“真朴”之义是不够的,那样只能导致前言不搭后语的解释,让人莫名其妙。要知道“朴”的基本字义是朴树,也要对朴树有所了解。
朴树,属高大落叶乔木。树冠大而茂,树荫浓密。果实近球型,直径4-5毫米。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及其以南各省区。
浓荫蔽日的朴树树冠(图片来自网络)
朴树的皮厚实,可作药材,名为“厚朴”。“厚朴”或“淳朴”正是”复归于朴”中“朴”的含义。
朴树的果实(图片来自网络)
从朴树的果实累累可以联想到“散”的字义。在这里“散”之义绝不是“散架”式的破坏。散者,落也。朴树果子成熟后会自由落体到朴树的树冠所能荫及之地,也就是说,朴树把厚朴的种子播撒了出去。
能够开花结果的朴树,就已经长大成材了,也就是“成器”了。“器”者,大材也,栋梁之材也。正所谓“朴散则成器”。
“官长”者,古代对“长官”的称呼也。挺拔的形象,厚朴的品德,这是老子心目中的地方官应有的德性。
❸ “知其白,守其辱”段详解
现在我们就可以把“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了:
“明知那被人褒扬的光荣,仍然坚持忍受那被人诟病的耻辱,甘做天底下的一条河谷(虚怀若谷)。做天底下的一条河谷,持之以恒,德性才能充足,达到(朴树般)厚朴。(当德行充足到能把)厚朴的种子播撒出去的时候就已成为栋梁之材,圣人可以任用其为一方长官。”
缺德官员的境界是趋荣厌辱,见褒扬则喜,见批评则怒。这样的官员,往往好大喜功,心浮气躁,虚情假意,败坏风气。一乡官之德影响一乡,一县官之德影响一县,可不修乎?
老子认为一个地方官最重要的品德是:做一个虚怀若谷的人,闻过则喜的人,冷静地抵制华而不实的赞颂,自觉地接受群众的批评,从群众的批评中找出差距,进而努力改进工作,让群众满意。把这种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好作风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习惯,淳朴的德性就不断增长,这就是所谓“修之乡,其德乃长”。长者,增长也。官员厚朴的德性能辐射多大区域的百姓,他就有资格做多大的地方官。
上次讲“知其白守其黑”谈到传世本中第78章中的“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訽,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时,只解释了后半段。而前半段“受邦之訽,是胃社稷之主”正是老子对“知其白,守其辱”的解释,其意思是:能够承受邦国民众辱骂的,才适合做社稷之主。
其中的“诟”义为辱骂、指责。东汉以后改成了“垢”字后,就让人不知其然了。
“社稷”本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常用来指代诸侯国,《礼记·王制》有“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的说法。实际上民间也有对土神和谷神的祭祀活动。
周朝时的周天子,实际上身兼二职:周天下的天下王,和直辖邦的邦主。老子的这个注释隐含着对周厉王的讽刺,暗示他连做一个地方官的厚朴品德都不具备,刻薄寡德。老子巧妙地以周厉王止谤”这一案例作为“知其白,首其辱,为天下谷”的反面教材。理解先秦经典,离不开对先秦历史的了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志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青年人,如果已经具足了修身齐家的德行,就接着修炼“知其白,守其辱”吧,首先学会做一个厚朴之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