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脱离父子关系应去哪办(父子关系再好也要)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儿女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可是,如何经营好父子的关系,做一个优秀的父亲呢?

建议父亲们,模仿经商之道,凡事“打八折”,让利本就是“获利”。

想脱离父子关系应去哪办(父子关系再好也要)(1)

01

严肃教育,打八折,轻松相处。

很多家庭,“严父慈母”。男人显得很严肃,要么不教育孩子,要么就狠狠地教训一番。

看过一条信息:深圳的黄先生,担心10岁的儿子沉迷看电视。愤怒之下,砸电视机,还说“能改掉他这个坏习惯,我觉得超值”。

可是,电视砸了,有什么用?儿子真的会理解“用心良苦”吗?这是不一定的,儿子只会战战兢兢,从此和父亲保持距离。

作家汪曾祺的笔下,描述了父亲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当汪曾祺跟在父亲身后,到田野里放风筝的时候,两代人的交流一下子就变好了,欢声笑语还引来了左邻右舍的羡慕。

当然,父亲的付出,是有收获的——汪曾祺的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

因此,父亲要注重“严肃活泼”,而不是一直绷着脸。每一个人都要在轻松的环境下成长。

02

功名期待,打八折,退一步海阔天空。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一个孩子都有天性,虽然遗传了父母,但是不会和父母一模一样。

贾平凹在谈到父亲的教育时,这样描述:“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像蛇在蜕皮一样地始终是自己,但儿子却相当多的愿意像蝉在蜕壳的裂变。”

父亲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有出息,并且能慢慢超越自己。但是儿子却叛逆,做出了不让父亲满意的事情。

当儿子变成了写作的名人,父亲还是惊疑不信。

看过历史的人就知道,很多儿子为了王位,居然谋反,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

父亲的期待,终究会变成“一场空”。

聪明的人,一定会降低期待,不让自己失望,也让儿子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万一儿子混得比自己差很多,也没有关系,毕竟是可以接受的。平庸的儿子,不会去远方,在家门口做事,收入少,但是照顾父母更多,才是真正的天伦之乐。

想脱离父子关系应去哪办(父子关系再好也要)(2)

03

矛盾交锋,打八折,留两折“糊涂”。

我的一位老同事,谈起儿子的事业,就很痛苦。

儿子高考时,选择了英语专业。父亲说,不行,学英语,以后不知道去哪里就业。

父亲逼着儿子学法律专业。但是儿子看到法律就头痛,导致成绩很差。

儿子好不容易毕业了,却开始迷茫了。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把专业知识学好,也没有从业打算。

父亲和儿子都很固执,因此“话不投机半句多”,儿子选择外出打工,极少回家。

很多时候,父子矛盾,需要一笑而过。

1920年,朱鸿钧,通过熟人关系,拿走了儿子朱自清在扬州八中的工资,事前也没有沟通。引发了父子矛盾。

朱自清认为,父亲没有站在平等的角度看儿子,是极大的错误。

1928年,朱鸿钧拿到了《背影》这篇文章,戴着老花镜,在窗台前,一次次诵读,老泪纵横。他明白,自己错怪了儿子。

哪有什么深仇大恨,哪能把血脉关系掐断?糊涂一些,就能够轻松相处了。就是有过不去的坎,也会在爱的感染下,慢慢降下去。

04

帮助儿子,打八折,千万别掏空家底。

从现实来看,很多家庭,想办法留下房子、车子、票子给儿子,帮助儿子成家立业。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赚钱的一把手。因此帮助儿子的压力,落在了肩膀上。

在明代作家冯梦龙的笔下,有一个叫倪太守的老父亲,妻子过世后,又娶了一个农家女子梅氏,接着生了一个小儿子。

大儿子倪善继心想,父亲找一个外人来分财产,太可恶了。

当倪太守过世后,梅氏母子被倪善继赶出家门,占有了所有的财产。

幸运的是,倪太守悄悄在地下埋了一些金银财宝,才保证了梅氏的余生。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可是,反过来看,就不一定了,也许子毒会食父。也有一些儿子,娶了媳妇忘了爹。

帮儿子的时候,要留下养老的老本,为老夫老妻的余生作打算。更多的是,告诉儿子,如何在社会上谋生,而不是如何从家里得到财富。

惦记父母手里的钱的儿子,往往是败家子,需要扶志。

想脱离父子关系应去哪办(父子关系再好也要)(3)

05

打八折,在商人和顾客脑海里,都会想到了“八就是发,一路发财,吉祥如意”,因此很容易接受,促成交易。

打八折,在家庭里,会让我们一路发展,永无止境。总有两分余地,是新的高度,也是做人处事的弹性。

汪曾祺提出了一个观点:多年父子成兄弟。

像兄弟一样,互帮互助,一起成长,家庭才会和睦,父亲才会起到“左膀右臂”的作用。任何事情,都是父亲代劳,或者是父亲安排,相处就会很累。

教育家颜之推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家庭教育,有时是居高临下,有时是没大没小。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