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还有多少年灭亡?(从建立到灭亡只有52年)
文/世界人文通史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此文较长,读完约要花费2分钟时间。
导语:三国归于一统、司马氏篡位夺权、晋朝士族政治、空谈玄学、贵族斗富、入塞民族、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历史好似一面明亮的镜子,能够映照出古往今来的美丑善恶。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魏国权臣司马懿戎马倥偬、文武兼具,不失为一代枭雄。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铲除了曹爽家族,进而大权独揽,奠定了晋朝开国的根基。公元251年,风烛残年的司马懿在洛阳城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然后静静地闭上了眼睛,终年72岁。
司马懿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接管魏国的朝政,达到了权倾天下的地步。司马师废魏少帝曹芳,司马昭杀魏废帝曹髦,兄弟二人比其父司马懿更加专横,更加野心勃勃,其家族玩弄魏国皇帝于鼓掌之间,轮流控制着魏国朝政。
到了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执政时,再也按耐不住对皇帝宝座的渴望。他托用一套虚假复古的禅让说辞,废除了曹魏的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然后在一众利欲熏心的士族文官的搀扶之下,踉踉跄跄地爬上了新皇帝的宝座,春风得意地建立了属于司马家的西晋王朝(265-31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之后,西晋一度统一全国,成了继秦朝、两汉以后第四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可惜,晋武帝司马炎的后人碌碌无为,使这个国家被颠覆,黎民百姓沦为敌国屠刀下的亡魂。对于西晋快速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条。
这个极度短命的西晋王朝(265年-316年)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上的建树均不大,但却是古代中国在整个魏晋南北朝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仅有的昙花一现的统一时期,因为西晋真正统一全国的时间只有不到25年(公元280年灭吴,公元304年爆发永嘉之乱),几乎给华夏带来了灭顶之灾。第一条、主昏臣庸,挥霍无度,这是西晋从鼎盛走向衰亡的深刻原因
在西晋统一后,国家并没有步入正轨。司马炎年少时颇有作为,提倡全国节俭,但后来却由俭入奢,挥霍无度。
由于长子早殁,他一直在继承人问题上摇摆不定。按照嫡长子制,应该立次子司马衷为嗣君。可是司马衷品行低劣,智力有缺陷,只知玩乐和女色。
晋武帝司马炎最后下了他整个人生之中最大的一步昏棋,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
晚年的司马炎志得意满,却沉迷于女色,追求奢侈的生活。有资料显示司马炎后宫的女眷超过一万人,还包括从吴国俘虏的后宫娇娃。
皇帝都这么贪图享受,而贵族们就更加有恃无恐了,西晋上流社会充斥着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生活。
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西晋时期的石崇、王恺“斗富”事件,荆州刺史、西晋首富的生活比皇帝还要奢靡,家里的墙壁用玉石做材料。至于当时的西晋贵族,用人乳喂猪,用蜡烛煮饭,用蜀锦铺路的攀比事件屡见不鲜。
《世说新语》: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于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世说新语》还载: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王济喜欢以人乳喂猪,所以他家的清蒸猪肉味道十分鲜美。司马炎有一次到王济的府中尝过这道菜,对此惊讶不已,但却不加制止。
第二条、门阀当道,士族专权,这是西晋王朝政治腐朽的最根本原因
司马氏出身于士族,在政治上依赖士族,在政策上优待士族。西晋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垄断了官员选拔途径,完全保证了士族的世袭特权,这就是魏晋的门阀制度。
由于这种门阀政治大行其道,士族垄断官位,真正有能力的寒门士子难以出头。
问题就在这里,西晋时期,上层社会普遍流行于空谈玄学,排斥务实的风气,士族们执政反而导致国家管理趋于混乱。
可以说,九品中正制让士族当权,而当权的士族又不理政,这种恶心因果让国家深受其害。
第三条、分封宗室,八王内乱,这是西晋王朝走向崩溃的内部原因
西晋快速衰落的内因是宗室内斗,也就是八王之乱。晋武帝司马炎活着的时候,在国内大封叔伯辈为诸侯王。
他的本意是想让诸侯王掌握地方上的实权与军队来协助镇守全国,也就是想通过血缘关系来加强皇室屏障,即复制周朝那套“血缘屏藩”。可是他忘了,周朝分封的结果是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诸侯战争,而分封果然没给晋朝带来好运。
司马炎死后,所托非人,继任者晋惠帝是一位昏庸好色,无心朝政的昏君,放任后宫和外戚的火拼。
外戚杨骏专权与后宫贾后乱政,点亮了诸侯王们蠢蠢欲动的野心。
在后宫势力与外戚势力两败俱伤后,手握实兵的诸侯王们公然起兵对抗朝廷,挟持天子,都想过一把皇帝瘾,由此爆发了西晋建国以来最大的内乱,波及全国的八王之乱。
所谓的西晋八王:即《晋书》卷五十九所载的汝南王司马亮(司马炎叔父)、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赵王司马伦(司马炎叔父)、齐王司马冏(武帝的侄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成都王司马炎颖(司马炎十六子)、河间王司马颙(司马衷从叔)、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衷的从叔祖)。
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中起兵作乱,先后攻入洛阳挟持天子、傻子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对于八王之乱的惨烈,这本成书于唐代的《晋书》中有深切的记载!
《晋书》: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第四条、晋室衰微,五胡入侵,这是西晋快速灭亡的外部原因
如果说,一场内乱还不足以使西晋王朝完全倒塌,那么强大外力介入顷刻间就足以使西晋王朝粉身碎骨了。
事件的开端:从东汉末年以来就形成的游牧民族内迁现象,本就使得边疆的胡汉数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在秦汉时期,边境有大量的汉人驻守居住,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了胡人的侵袭。
但在经历过了东汉末年与三国的长期战乱后,边境汉人纷纷逃亡或者战死,使得胡人趁虚而入,占据了边境的大量城郭。
更致命的是,由于三国时期的战乱,晋代全国人口数量已经远远少于汉代(2世纪中叶,东汉的巅峰人口在6千万左右;3世纪末,西晋的巅峰人口才只有3千万)。
而西晋建立后不久又爆发八王之乱,进一步削弱了国本,社会还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就再次面临旷日持久的战争。
在晋朝极端虚弱之下,各游牧民族发动猛烈冲击,饮马长江,使得华夏民族濒临覆灭。
前面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导致西晋王朝直接灭亡的原因就是遭到了北方民族屠各匈奴(代表人物:刘渊、刘聪、刘粲、刘曜)、羯族(代表人物:石勒)的打击,此外如鲜卑族、西羌、氐族等民族也趁机作乱,这就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一场争夺土地人口的大混战)。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屠各匈奴才是灭亡西晋的主力,其他仆从民族属于跟着浑水摸鱼。
事件的开端:在八王之乱时期,被晋朝扣押在中原的匈奴贵族刘渊借口召集匈奴军队帮助成都王司马颖夺取皇位,因此被司马颖放回北方。
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回到北方后,洞悉西晋大致虚实的刘渊很快在离石起兵反晋,并得到其他民族的拥护。
羯族的石勒和氐族的李雄都依附于刘渊的势力,为刘渊牵制了河北和南方的晋军。
匈奴人刘渊死后,他的侄子刘曜和部将石勒、王弥等人攻杀晋军数十万,吞并了整个中国北方。公元311年,匈奴人刘曜会同石勒、王弥的军队对包围已久的洛阳城发起总攻,焚毁洛阳皇宫,挖掘西晋皇陵,残杀王公及百官以下三万多人,抛尸黄河,并霸占羊皇后。
公元317年,匈奴人刘聪攻破长安,最终灭西晋,杀害晋愍帝,残余的东晋势力退到淮河以南生存,从而进入了东晋时代……此时,距离司马炎篡夺魏国建立西晋仅仅过去了52年而已。真是应了那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资治通鉴》:刘聪使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将兵二万七千寇洛阳,比及河南,晋兵前后十二败,死者三万余人。始安王曜、王弥、石勒皆引兵会之,未至,晏留辎重于张方故垒,癸未,先至洛阳,甲申,攻平昌门,丙戌,克之,遂焚东阳门及诸府寺。六月,丁亥朔,晏以外继不至,俘掠而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