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方长一切向好(闲谈来)

“来日方长”这句成语的意思人们都知道,它是说将来的日子还很长,不着急,慢慢来,也就是告诉人们不必急于做某件事情或做成某件事情。不可否认地讲,对于这句话来说,在某种特定的范围,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还是存在一定的指望或者是期待的。

比如说吧,在人生考试这件事情上,对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内,不以一次或若干次失败定终身,不轻易言败,过去没考好不要紧,还有来日,以后继续考总会考上的。比如,我国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国藩,他当年在考秀才时考了七次才考上,在曾国藩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他当时如果不是抱有“来日方长”的想法是不会考那么多次的,所以抱有“来日方长”的想法对他来说起初不是虚无缥缈的,是有希望的,存在着一定的可确定性。假如他当时经历了三五次的考试没考上,就打了“退堂鼓”,不再抱有任何的信念,那他的人生结果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

还有清朝光绪年间的大学士康有为,考秀才考了三年,考举人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考到第七次终于考上了。在康有为的身上,也体现出了他当时是抱有“来日方长”的信念的。

再比如,两个人分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来日方长,后会有期”,这里的“来日方长”就饱含着以后还有时间见面的希望感。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来日方长”这个信念有时未必能让你的愿望得到实现。因为,世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让你慢慢等待着的,往往等待就意味着失去了机会或时机。

从个人层面来举例,就拿学业来说吧,一个人在少年、青年和壮年时期,如果不励志苦读,抓紧对知识的掌握,总想着“来日方长”,那就会毁了这个人的学业和前程;一个人在工作中,总是慢慢腾腾,不勤奋,不思进取,特别是在青春时期,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也总是想着“来日方长”,那么这个人随着慢慢的变老后,工作只会平平庸庸,最后也只能远远落伍。

从国家层面举例,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如果总是步人后尘,想着“来日方长”,裹足不前,就会始终被人制约,不得发展,最后受人排挤和打压;祖国统一,也总想着不着急,来日方长,统一就会遥遥无期。

所以,凡事不能无原则地讲究“来日方长”,不能事事都讲“来日方长”,小到个人和治家,大到治国、安邦、定天下。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来日方长”上面。在历史的旅途中,要想把希望变成现实,就要确立每一段的时间和目标,使自身有其紧迫感和压迫感,如其不然,就会毁在了“来日方长”这四个字上面。

来日方长一切向好(闲谈来)(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