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为何从直隶降为两江总督 直隶巡抚于成龙治理永定河的功绩

来源:廊坊云报

于成龙为何从直隶降为两江总督 直隶巡抚于成龙治理永定河的功绩(1)

历史上,永定河河道兴废与国运相连。元代大规模砍伐西山林木,“大都出,西山兀”,浑河流域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明末战乱频发,民不聊生,浑河改道频繁;清康熙七年,国内政局并未完全稳固,浑河从卢沟桥一带决口,竟然冲坍午门一角;清康熙三十七年,战乱消歇,民生恢复,清王朝走向鼎盛,康熙皇帝手下出现于成龙等一批能臣,浑河变成永定河。

“固安于成龙廉洁刚直,勤政爱民,所到之处百姓称颂……”9月12日,“书香廊坊”读书会历史文化沙龙2020年第1期在市图书馆举行,文史研究者孙东振解读于成龙治理永定河的历史功绩,并通过视频讲述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固安于成龙与山西于成龙的不解之缘。

深感无定河水危害多

固安于成龙治理永定河前,该河名叫浑河,始终为患一方,也曾被称为无定河。“1698年春,刚在征剿噶尔丹之战中立下奇功的中路督运官于成龙奉命护驾巡幸五台山,早晚陪伴康熙皇帝左右,等候垂询。巡视归来途经霸州苑家口,又在固安县驻足,康熙皇帝沿途实地查看了时称浑河的永定河泛区水灾情况,感触颇深。从明朝嘉靖年间到康熙三十七年,这条浑河毫无规律地改道九次,两岸顿成泽国,夺去无数百姓生命,田地房屋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据孙东振介绍,此时,三藩之乱已经平息,噶尔丹服毒自尽,其子塞卜腾巴儿珠尔被擒,治理威胁直隶甚至威胁京师的浑河成了康熙皇帝的头等大事,这次护驾便是于成龙治理永定河的起点。

永定河历次治理中,或是堵塞决口,或是疏通河道,都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当年二月,康熙帝召见曾任河道总督的于成龙,命其马上浚河筑堤,“于十日之内,即令启行。”康熙帝深知此次治河的难度,如果治理不善,恐危及京城,“至于怎样修整治理,让两条河分开流淌,要详细勘察、绘图、商议向朕报告。”

上书皇帝,改名永定河

时任直隶巡抚的于成龙领命后,以花甲之龄挂帅治水。他首先与洋人安多等勘察浑河,帮修挑浚,绘图呈递给康熙帝,建议:“有旧堤一道,约有七十里,尚可帮修。水溜亦在此处,可以挑浚。”于成龙的方案,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是一个极大节省人工物料时间的高明选择。康熙帝同意了于成龙的方案,并命于成龙加速疏浚河道修筑堤坝,他试探着问于成龙:“六月内可告成否?”于成龙坚定地回答:“六月内可以完工。”

四月,朝廷拨发三十万两帑银,于成龙治理浑河工程开始。他治理永定河在当时具有很超前的思想和意义,比较同时代人的治水理念和治水实践,他善于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提出自己的治水主张并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永定河水患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水土流失加重,下游河床淤积抬高和洼淀围垦过快综合作用的结果。于成龙采取清淤疏浚,使河道宣泄通畅;加固两岸堤防,筑堤束水,束水攻沙;疏通下游河道,使之不与其他河流同道。用了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就整治了浑河。

“当时赶上炎热的夏天,于成龙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日夜忙碌,选拔人才,丈量土地,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动工、完工,周边百姓的田地房屋没有受到侵害,于成龙却因劳累过度,原本健壮的身体每况愈下。”孙东振说。

七月十六日,于成龙在上书中向皇帝报告浑河疏浚工程完成情况,请求皇帝为新河赐名,并下旨建河神庙。新河开通当天,河水顺流而下,皇帝非常高兴,改掉了浑河这个名字,赐新名:永定河,并下令建庙立碑。《畿辅通志》称:“湍水轨道,横流以宁,三十年来河无迁徙,此古所未有也。”于成龙到朝廷复命。皇帝赐给他一顶东珠凉帽和亲笔书写的纸扇、对联、匾额以及亲自书写的绫子横幅以示奖赏。经此一役,康熙帝对于成龙信任有加,再次任命他为河道总督,总管天下河道。于成龙成为康熙仰仗的治水能臣。

明晰前后两“于公”

“清代康熙一朝出了两个叫于成龙的高官,他们均官至一品,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还曾一起共事。出生早的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谥号清端,即清端公于成龙,籍贯山西;出生晚的于成龙(1638年-1700年)为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号襄勤,直隶固安人。”孙东振介绍,这两个于成龙都生活在康熙年间,皆为廉吏,尤善断案,且都官居要职,得皇帝赏识,极易引起混淆,很多史料将二者生平事迹混为一谈。《清史稿》记载:“同时两于成龙,先后汲引,并以清操特邀帝眷,时论称之。”有人称两位于成龙为老于成龙和小于成龙,直隶坊间有民谣称颂道:“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山西于成龙敬佩这个“名姓相同志亦同”的于成龙,赞叹他为“斯民保障”。固安于成龙历任乐亭知县,滦州、通州知州,安徽按察使、直隶巡抚(两任)、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两任)、兵部尚书(正一品加四级)。他因让地痞恶霸闻风丧胆,成为《于公案》主人公。于成龙降职调离时,百姓不惜性命请愿挽留;于成龙高升离去,百姓抱紧马头痛哭不已;于成龙治理永定河,保证了京师安全,极大改善了永清、固安、霸州、文安、雄县水系结构,使得百姓生产生活环境得以改善。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秋,乾隆在文安县太保庄《淀神庙碑记》中说:“于是,两淀无浑流之患,而专清水之利,黍畴稻畦,既膏既灌,厥唯上腴。舟航是通,贸迁列队。而菰芦菱藕凫鱼之属,仰资生者亿计……”

记者手记:

莫忘“于公”功绩

于成龙治理永定河,结束了浑河频繁改道的历史,优化了华北平原水系分布结构,构建了永定河流域地形地貌的基本框架,对后世影响巨大。京津特别是京南地区地形地貌的形成,雄安新区、大兴国际机场位置的选择,实质上都是建立在永定河河道不再频繁摇摆的基础之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5月,永定河补水工程顺利实施,这条古老的河流焕发了新生机。

“冰清玉洁两于公,名姓相同志亦同。”大小两位于公在同一时期留下了不俗功绩,今人尊敬。

(记者 张甜歌 编辑 李雨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