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谈天下(南腔北调何时休矣)

从遥远的南海彼岸走到偏僻的西北高原,感受了一些风土人情,也感受了一点地域风光,令我不禁领悟中华大地的别样风采真是独领风骚其中,语言沟通,我颇有感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南腔北调谈天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南腔北调谈天下(南腔北调何时休矣)

南腔北调谈天下

从遥远的南海彼岸走到偏僻的西北高原,感受了一些风土人情,也感受了一点地域风光,令我不禁领悟中华大地的别样风采真是独领风骚。其中,语言沟通,我颇有感触。

南方人跟北方人沟通,说是困难重重倒是有些夸大了,要说是“格格不入”则确是中肯的。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我出生在海南岛儋州市,我们有一种独特的古代方言,通称为儋州话,而在儋州市这个地方,不单单有儋州话,还有军话,客家话,白话,等等地方语言;其中,儋州话又因不同小镇而又有不同的口音。因此,我们这里的人,粤语不像粤语,闽南语不像闽南语,说起普通话来,没有像两广地区的人们那样带有天然的口音,也没有像台湾地区的人们那样温柔可爱,总是散发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因此,跟北方人们的沟通,就显得尴尬。通常的情况是,我全能听清他们说的每一个文字,也完全能听得懂他们表达的意思,而我通常要把一句话说两到三遍,他们才能在云里雾里间“领会”我的意思。

这种南腔北调的差异,无论是中国,或者是国外,总会由口音的差异带来一种“可笑”的成分,有的是天真的取笑,有的是无聊的玩笑,有的则是不由自主的歧视。

无论是在怎样的社会形态,也不论是在何种社会体制,更不管是在什么地域中,歧视,是人天生的肋骨,到了发作的时候,总会发作的。从看得见的来说,相貌的差异;从看不见的来说,文化的差异。历史上,相貌不同的非我族类的党同伐异之争的残酷的,目不忍视史,历历在目,信仰不同的求同除异的你争我夺的悲剧数不胜数。即便在文明社会里,歧视的细菌依然是“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这些我们暂且休题。下面,我们讲讲国语与方言以及普通话的关系问题。

谈到普通话,谁都会想到东北地区的普通话水准,还有以北京为中心的“京腔”,应该说这些地区是普通话的标本,甚至于东北方言中的“不造(不知道)”,“干啥”,这一类,都似乎是标准的普通话。对于北京人的普通话,要带有“京腔”那就更加标准了。南方地区的普通话水准,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乡土口音的气息。

这令我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到底普通话是国语,还是方言的本身是国语?或者是方言就是普通话?普通话,顾名思义,就是普遍通用的语言,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的差异等等因素的限制,在普通话的推广历程中,有些地方的语言被普遍通用,有些地方的语言则区域使用。久而久之,地域性的语言就会成为普遍通用的语言,即普通话,也就是你说了大家都能听得懂。于是,人们逐渐淡忘了“国语”这个语言体系。

我为什么要讲国语呢?那是因为国语是跟方言、普通话是有着显著的区别的。比如,“干啥呢”,这是方言,因为大家都能听得懂,所以,也勉强称之为普通话吧,但是,换成了国语,那就是“(你)干什么呢”或者是“你(在)干什么呢”、”你(要)干什么呢“;再比如,“啥玩意”,换成了国语就是“这是什么东西”等含义。换成国语可能会显得啰嗦,不干脆,但是,国语的好处就是,国语有相应的句子成分和语言逻辑。比如你说,“我轻易不骂人”,要讲成国语,就得是“我不轻易骂人”。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其实,政府开始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是以国语的形式来推广的,我们在小学,中学所学的句子成分,怎么表达,表达句子不但要对方能够听得懂,而且句子本身要有一定的结构、逻辑,就是国语,但是后来,电视机的普及以及电视剧的普遍商业化就使得普通话跟国语脱离了。事实上,早期的电视剧是有严格的国语限制的,要讲究句子结构,还要讲究语言韵味。可是,后来的电视剧,引入了方言,加入了地方口音,长此以往,观众耳濡目染了,也会去习惯和学习。特别是春晚,大肆使用口音,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南方人的国语水准,总体来讲是要比北方人的国语水准要好一点的,理由很简单,普通话推广之后,南方人几乎是要摆开自己原有的语言系统去学习和适应另一种语言系统,从两广地区的书面表达上看,也呈现出浓厚的国语气息,对于咬文嚼字颇有讲究。比如粤语歌曲,虽然说引用华丽的辞藻也有商业化的因素,但是对于文字的用法还是很有讲究的。而北方的整体语言系统基本要跟普通话一致,因此,在表达中不免添加自己原有的语言系统,即方言,这在国语表达上,就会有些差距,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留学生说英语时讲究句子结构,而美国人讲英语是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原因。

我之所以讲上面这一段话,不是说南方人具有很好的语言文学天赋,而北方人要略显低落一点,我并非此意,我要讲的是,普通话到底是国语还是方言?或许这么说有些唐突,那就说:我们到底推广方言,还是推广国语?我不喜欢看《新闻联播》,但是我却喜欢听他们的播音,因为总觉得他们似乎没有多少地方口音,而其他的节目,特别是小品,电视剧之类,方言可以说是“横行霸道”,无处不方言这对于一个全民族大舞台来讲,是不是有些不妥呢?或者说是不是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呢?有些时候,我就想,为什么我那个地方的语言不能上中央电视台秀一秀呢?

国语的推广,不但可以通过对语言逻辑的把握来影响我们的思维逻辑,还能够让表达“大一统”,也能让语言富有文化魅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可能会发现,语言表达跟一个人的思维逻辑是有着某种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好像说不清,道不明,反正就是感觉上有一种特别的关系。我在这里,特别声明表达的“大一统”,表达统一化了,也就只有地方口语的差异了,而这种差异是没有办法更变的。语言的魅力,在于怎么将文化镶于其中,正是古人云:文以载道。我想,语言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另外,我们也必须看到一点,那就是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大帝国,社会团结的一大元素就是统一语言。

最后,暂停以幽默的理由引入方言,从而推广标准普通话国语,我想是迫在眉睫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