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挣扎(朱文震曹雪芹的影子)
朱文震,字青雷,号去羡道人,平陵外史山东济南人《易经》之《说卦》云:“震为雷”又:“震,东方也”东方主春,其神为青帝,故以“青”饰“雷”平陵,济南章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曹雪芹的挣扎?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曹雪芹的挣扎
朱文震,字青雷,号去羡道人,平陵外史。山东济南人。《易经》之《说卦》云:“震为雷”。又:“震,东方也。”东方主春,其神为青帝,故以“青”饰“雷”。平陵,济南章丘。
1、汪启淑《续印人传》卷四,有一篇《朱文震传》,这是目前最为全面最为权威介绍朱文震的资料:“朱文震,字青雷,号去羡,山东历城人也。早孤,家徒四壁,然岐疑好学不倦,尤肆力于六书八分,不屑于作科举文字,独游曲阜,遍观孔庙秦汉碑刻,如欧阳率更之见索靖书,布毯坐卧其间累月,由是篆隶益精。归复就学于族叔祖冰壑先生家,更得指授,用笔用刀之法益进,名亦鹊起。慕太学石鼓,杖策来京师,为紫琼岩主人所赏识,而所见古人法书名画随广。初学写意花卉翎毛,继则擅长山水,几夺麓台石谷之席,其卓荦不羁,之才一寓于诗,以太学生充方略馆誊录,仪叙州同,选授广西西隆州同知,政声甚美,上游方器重,欲卓异之。去羡以路遥母老,不能迎养恒感戚。及乞养归,斑彩板舆,奉侍数年,克尽子职,旋丁内艰。服阕北来候铨,会开四库全书馆,需善校篆隶之员,本馆总裁保奏改授京员,得詹事府主簿,充篆隶校对官,卒年六十。予恨相识甚晚,仅同官者数匝,故所得无多,著有《雪堂诗稿》若干卷(但是目前已经查不到这部诗集了)。
左为永瑢 右为朱文震
2、现有资料证明,朱文震与“红学家”袁枚是很熟悉的。袁枚所著《随园诗话》卷六第一六则:山左朱文震,字青雷,在慎郡王藩邸;善画,能诗,兼工篆刻。偶宿随园,为镌小印二十余方。余惊其神速。君笑曰:“以铁画石,何所不靡?凡迟迟云者,皆故作身份耳。”记其《红桥晚步》云:“西风开遍野棠花,垂柳丝丝数点鸦。多少画船归欲尽,夕阳偏恋玉钩斜。”《过扬子江》云:“笑对篷窗酒一罂,黄梅时节恰扬龄。凭君说尽风波恶,贪看金、焦漫不听。”《雨霁》云:“雨霁碧天阔,夕阳蝉复吟。偶然行树下,余点湿衣襟。”
袁枚在八十岁时有一封信,《答赵琭亭先生》:所引松裔夫子、让山高僧、青雷词客俱已身归道山,坟留宿草。而枚与先生傫然尚存。。。。缘枚年已八十矣,精神暓乱,文债太多,长于构思,短于考证。又贪于搜寻佳句,有得即书,以致道听途说及梓人错刻者不一而足。。。。奈此书(指《随园诗话》)业已二省翻板,市贾居奇,一时不能家喻户晓,只好将自家藏板悉照来示改正。(王云五《乾嘉名人手札》、《小仓山房尺牍》)
新红学开山鼻祖胡适,认定《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自传,认定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包括后来的周汝昌等并为此做了大量考证,至今为社会多数共识。这一观点就主要来自袁枚。
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二第二十二条记载: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刊行的随园自刻本)。《随园诗话》后来的版本中,又加入了“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一句。
这里可以看出,袁枚和胡适、周汝昌等红学家一样,认为《红楼梦》是曹寅后人曹雪芹所写,但是曹雪芹究竟是曹寅的儿子还是孙子,意见是不统一的。
3、 纪晓岚与朱文震不但是《四库全书》编辑部的同事,上下级关系,更是好朋友。他们也都是乾隆第六子永瑢的部下。《阅微草堂笔记》中有数则关于朱文震的故事记载,而且能看出朱文震深受聊斋志异和济南朱家影响,也是很喜欢谈神说鬼的。
朱青雷言:有避仇窜匿深山者,时月白风清,见一鬼徙倚白杨下,伏不敢起。鬼忽见之,曰:“君何不出?”栗而答曰:“吾畏君。”鬼曰:“至可畏者莫若人,鬼何畏焉?使君颠沛至此者,人耶鬼耶?”一笑而隐。余谓此青雷有激之寓言也。
朱青雷言,高西园尝梦一客来谒,名刺为司马相如,惊怪而寤,莫悟何祥,越数日,无意得司马相如一玉印,古泽斑驳,篆法精妙,真昆吾刀刻也,恒佩之不去身,非至亲昵者不能一见。官盐场时,德州卢丈雅雨为两淮运使,闻有是印,燕见时偶索观之,西园离席半跪,正色启曰:凤翰一生结客,所有皆可与朋友共,其不可共者,惟二物,此印及山妻也。卢丈笑遣之曰:谁夺尔物者,何痴乃尔耶?西园画品绝高,晚得末疾,右臂偏枯,乃以左臂挥毫,虽生硬倔强,乃弥有别趣。诗格亦脱洒,虽托迹微官,蹉跎以殁,在近时士大夫间,犹能追前辈风流也。
朱青雷言,曾见一长卷,字大如杯,怪伟极似张二水。首题纪梦十首,而蠹蚀破烂,惟二首尚完整可读。其一曰:梦到蓬莱顶,琼楼碧玉山,波浮天半壁,日涌海中间,遥望仙官立,翻输野老闲,云帆三十丈,高挂径西还。其二曰:郁郁长生树,层层太古苔,空山未开凿,元气尚胚胎,灵境在何处,梦游今几回,最怜鱼鸟意,相见不惊猜。年月姓名皆已损失,不知谁作也。尝为李玉典书扇并附以跋,或曰:此青雷自作,砶之古人。然青雷诗格,婉秀如秦少游小石调,与二诗笔意不近。或又曰:诗字皆似张东海,东海集余昔曾见,不记有此二诗否,待更考之。青雷跋谓,前诗后四句未经人道。然昌黎诗:“我能层曲自世间,安能从汝求神仙”。即是此意,特袭取无痕耳。
(此纪梦诗和《红楼梦》大有关联,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意境相似。尤其是“袭取无痕”一词,道出了《红楼梦》和《聊斋志异》之间的创作关联。)
竹吟与朱青雷游长椿寺,于鬻书画处,见一卷擘窠,书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款题山谷道人。方拟议真伪,一乞者在旁睨视微笑曰:黄鲁直乃书杨诚斋诗,大是异闻,掉臂竟去。青雷讶曰:能作此语,安得乞食!竹吟太息曰:能做此语,又安得不乞食。余谓此竹吟愤激之谈。所谓名士习气也。聪明颖隽之士,或恃才兀傲,久而悖谬乖张,使人不敢相迩者,其势亦可以乞食;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可以乞食。是岂可赋感士不遇哉。
朱青雷言,其乡民家一少年,与邻女相悦。时相窥也,久而微露盗香迹,女父疑焉。夜伏墙上,左右顾视两家,阴伺其往来,乃见女室中有一少年,少年室中有一女,衣饰形貌皆无异,始知男女皆为狐媚也,此真黎邱之伎矣。青雷曰:以我所见,好事者当为媒合,亦一佳话。然闻两家父母皆恚甚,各延巫驱狐,时方束装北上,不知究竟如何也。
朱青雷言:李华麓在京,以五百金纳一姬。会以他事诣天津,还京之日, 途遇一友,下车为礼。遥见姬与二媒媪同车驰过,大骇愕。而姬若弗见华麓 者。恐误认,思所衣绣衫又己所新制,益怀疑,草草话别。至家,则姬故在。 一见,即问:“尔先至耶?媒媪又将尔嫁何处?”姬仓皇不知所对。乃怒遣 家僮呼其父母来领女。父母狼狈至。其妹闻姊有变,亦同来。入门则宛然车 中女,其绣衫乃借于姊者,尚未脱。盖少其姊一岁,容貌略相似也。华麓方 跳踉如虓虎,见之省悟,嗒然无一语。父母固诘相召意。乃述误认之故,深 自引愆。父母亦具述方鬻次女,借衣随媒媪同往事。问价几何,曰:“三百 金,未允也。”华麓冁然,然开箧取五百金置几上曰:“与其姊同价可乎?” 顷刻议定,留不遣归,即是夕同衾焉。风水相遭,无心凑合。此亦可为佳话矣。
朱青雷言:尝谒椒山祠,见数人结伴入,众皆叩拜,中一人独长揖。或诘其故。曰:“杨公员外郎,我亦员外郎,品秩相等,无庭参礼也。”或又 曰:“杨公忠臣。”咈然曰:“我奸臣乎?”于大羽因言:聂松岩尝骑驴, 遇一治磨者,嗔不让路。治磨者曰:“石工遇石工(松岩安丘张卯君之弟子, 以篆刻名一时),何让之有?”余亦言:交河一塾师与张晴岚论文相抵。塾 师怒曰:“我与汝同岁入泮,同至今日皆不第,汝何处胜我耶?”
三事相类,虽善辨者无如何也。田白岩曰:“天地之大,何所不有?遇此种人,惟当以不治治之,亦于事无害;必欲其解悟,弥出葛藤。尝见两生同寓佛寺,一詈紫阳,一詈象山,喧诟至夜半。僧从旁解纷,又谓异端害正, 共与僧斗。次日,三人破额,诣讼庭。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乎?”
4、朱文震与郑板桥
郑板桥《九畹兰花》题记:“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三日,予作一桌会,八人同席,各携百钱,以为永日欢。座中三老人,五少年。白门程绵庄、七闽黄瘿瘿,与燮为三老人;徒李御萝邨,王文治梦楼,燕京于文浚石缚,全椒七兆燕棕亭,杭州张宾鹤仲谋,为五少年;午后济南朱文震青雷又至,遂为九人会。因画九畹兰花以纪其盛。诗曰:‘天上文星与酒星,一时欢聚竹西亭;何劳芍药夸金带,自是千秋九畹青。’座上以绵庄为最长,故奉上程先生携去。”从题款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郑板桥对朱文震不远千里,突然赶到,前来参加聚会的惊喜、兴奋和重视,更表明了他们之间亦师亦友,厚重的感情与友谊。
《板桥先生印册》云:“郑为东道主”,朱青雷刻。“舍郑以为东道主”,板桥割去“舍”字、“以”字,便是自作主张。凡作文者,当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也。又云,“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朱青雷,名文震,能诗词书画,尤工篆刻。先为高西园门生,后为郑板桥门生,客潍县署中刻此。又云,“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济南朱青雷刻。又云,“二十年前旧板桥”,朱青雷镌。
郑板桥还有一段名言,是这么说的。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腴而雄,丑而秀。弟子朱青雷索予画不得,以是寄之,青雷袖中倘有元章之石,当弃弗顾矣。
这也说明他们都是爱石一族。
郑板桥在《再答朱生青雷》一文中:“承示文章三篇,所见良是,附语亦极其精当。若文章概以冗长芜蔓为胜,则拖泥带水,叠床架屋之作,尽可目之为佳篇,岂足尽文章之能事乎?恐未必也。是知文章之妙,犹如八面观音,横看,竖看,正看,侧看,遗失一面也不可。不但有字句处观看,尤须无字句处求之,此中奥妙,甚非易言。读文如是,作文亦如是,悟此妙旨,造诣自深,一旦下笔为文,自能探得骊龙颌下珠矣。
这一段非常重要,其中观点“文章之妙,犹如八面观音,横看,竖看,正看,侧看,遗失一面也不可。不但有字句处观看,尤须无字句处求之,此中奥妙,甚非易言。其实《红楼梦》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效果,可以说是“横看成峰侧成岭”。《红楼梦》中随便一句话,仔细品味,都很有深意和奥妙。
两人其他交往非常多,其中朱文震给郑板桥刻印多枚,多次去扬州、潍县看他,在郑板桥文集中均有记载。
5、朱文震与济南朱家
目前看,只知道朱文震是济南历城人,少孤,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爷爷是在莪。朱文震曾“就学于族叔祖冰壑先生家,更得指授,用笔用刀之法益进,名亦鹊起”。冰壑先生就是济南朱缃的堂弟朱令昭。朱缃的大儿子是朱崇勋,朱崇勋第三子朱瑀,又名衡,号介石,字莪圃,和朱文震的爷爷朱在莪,两人相差一辈,但有一字相同,看来不是宗族关系不是很亲密。但是朱文震和济南朱缃家族究竟什么关联,朱缃家族相关资料上没有记载。目前只知道是族人。看来关系比较远。朱文震辈分较低,和朱崇勋的儿子朱琦基本同龄,但是矮一辈,不过这说明朱文震祖上有钱,生活富裕,结婚早生子早,家族人口繁衍快。山东有“穷大辈”之说,穷人娶不上媳妇,生子晚,三辈子就会相差一辈子。另外穷人家的女儿做了小妾、丫环,由于生育时间晚,一般生孩子时,父亲已经五六十,七八十了,孩子年龄小,但是辈分都高。
朱缃家族是从明朝万历年间从青州到高唐,后来逃避战乱到过江南,顺治四年才从高唐再搬到济南历城,和青州衡王府有关,有资料说是明衡王后裔。朱文震是老济南?还是从外地迁来?是青州衡王府?还是济南德王府?或者兖州鲁王府?属于朱元璋后裔哪一支?目前无法确定。
《续印人传》只说明济南朱家的朱冰壑,字令昭,是朱文震的族叔祖,朱文震跟随他学习过。但是他们都是朱氏子孙,同宗是没有问题。当时朱家在明朝是国姓爷,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济南朱家绝对是济南名门望族,有多个省部级干部。朱冰壑曾住在趵突泉畔,优哉游哉,不过死后家族很快潦落了,趵突泉畔家园也转卖给他人。
不光济南朱家,《清史稿》中提到朱伦瀚,也说是明裔,朱孝纯是朱伦瀚的三儿子,其《海愚诗抄》有诗提到,在自家贫而无炊,侄朱文震提来酒肉粮食,解了燃眉之急。靖江王府家族朱依韩也是把朱文震当成一家人的。石涛和尚,就是靖江王府后人。
6、朱文震与清朝王公贵族
朱文震乾隆初年,先后离开曲阜、济南,到了北京。他先投靠的谁?国子监?允禧?黄叔琳?镶白旗教习、后神木县、安岳知县朱琦?和允禧关系友好的郑板桥?画中十哲中某位画家?目前不知道,不过他很快在北京站稳了脚跟,而且跟随康熙第二十一子允禧很久。
允禧,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日出生,他是康熙皇帝第三十一个儿子,序齿为皇二十一子。生母为当时仅为庶妃(无封号)的汉族女子陈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尊其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进位熙嫔,乾隆二年正月初二日卒,享年在4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允禧始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即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这年他只有19岁。雍正十三年进慎郡王,这年他24岁。允禧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二十一日,终年48岁,谥靖。 济南朱青雷(文震)《画中十哲歌》也说:“紫璚三绝名素彰,天机敏妙腕力强,尺幅动欲浮千觞”。允禧有多首诗歌,是和朱文震画而作。允禧儿子早夭无后,就在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乾隆把他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允禧这个叔叔为孙,封贝勒。三十七年,永瑢进封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质亲王。乾隆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叔侄年龄差不多,一起在康熙身边,宫内长大,感情深关系好。
《熙朝雅颂集》中允禧有《题青雷画册十绝》:春江渔艇破烟撑,隐隐遥山翠霭横。认取两行风柳外,红墙低映白鸥明。散花溪外水通村,叠嶂浮岚过雨痕,一叶扁舟千点雪,教人错认武陵源。 曲榭回廊近水斜,阴浓密树翠交加,日长幽客浑无事,坐对一池红藕花。...
题朱青雷江山清晓图:极目江城晓气昏,千林犹未上朝墩,菰蒲系缆岸边寺,鸡犬眠云湖上村。雨过烟岚山泼黛,潮回沙溆水留痕。一拳许我茅亭住,日日寻僧独叩门。
允禧礼贤下士,和郑板桥是好朋友,易祖栻、朱文震客邸间最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允禧已故去两年之久,朱文震作《盘山写景图》,描绘的就是允禧所极钟爱的京东盘山,并在画幅右上空白处,缓笔行书记下一百余字的长题,记述昔日慎郡王在盘山的遗迹及所作诗句,并感叹 “……他年有葺盘囗者,或可以共采乎!”从中可以看出朱文震对慎郡王的情谊之深厚及补写此图的良苦用心。
允禧生前出过诗集,郑板桥亲自参与抄写出版工作,去世之后还有一《紫琼岩诗钞三卷》诗集,朱文震参与了校对工作。在《紫琼岩诗钞三卷》中,允禧有诗四首提到朱文震。分别是《园居闲晚偕朱子青雷赋》、《为朱青雷作修竹吾庐图并题》、《晓过清濯亭同青雷朗山小坐》、《春日杏花庵同松冷青雷小饮》。由此可见朱文震和允禧等人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诗酒书画唱和。
永瑢,生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即一七四三年,卒于一七九〇年。高宗第六子,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袭贝勒,号九思主人。质庄亲王永瑢(1744-1790年)是清乾隆皇帝第六子,纯惠皇贵妃苏氏所生。他在十七岁那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冬天,奉旨过继为其父弘历之二十一叔父、慎靖郡王允禧之嗣后,封贝勒。乾隆三十四年十月管理内务府事务,三十七年十月封质郡王,三十八年九月充四库全书馆总裁,乾隆四十四年二月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十一月晋封质亲王,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初一日薨,享年48岁,谥曰庄。
当时没有照相机拍摄照片,但是朱文震却有和永瑢一张合影,实属难得。这是一幅画图,为华冠所画。华冠《为青雷作西园重到图》卷,作于乾隆三十三(乾隆戊子,1768)年冬,款“华庆冠”。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乾隆四十二年有记载“《四库全书荟要》主簿朱文震”,乾隆四十五年此位已经换人。
弘晓在乾隆乙酉年(1765)也曾有诗《赠朱青雷》,对朱文震评价甚高: 历下知名士,相逢慰所思。谢诗清且健,秦篆古而奇。鹤径苔痕浅,鸡窗树影移。还期花烂漫,折简待邱迟。
这首诗的含义是很清楚,弘晓早就知道朱文震是济南名士,一直非常想见面,直到今天才相逢,知道他诗歌、篆刻水平都很高,并认为朱文震和南北朝邱迟的文采一样好,写信都等待朱文震来执笔。
陈伯之是南北朝梁朝大将,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受了部下的挑唆,起兵反梁,兵败后投降北虏,受封“平南将军”。天监四年(505),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北伐。当时陈伯之在寿阳梁城(现在的安徽寿县)一带屯兵抵抗梁军。萧宏便让记室(类似于秘书的职位)邱迟写信劝他归降。其文章《与陈伯之书》彪炳千古。
《与陈伯之书》是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代表作,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招降文字,它是汉末建安以来言情书札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该作品发挥了四六句骈体韵文的优长、全文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流畅易懂的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环环相扣,鞭辟入里,步步紧逼。该文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弘晓家门客钱塘人张宾鹤(1724-1790),馆于弘晓府邸十余年,后来在乾隆五十六年,怡王府赞助,给张宾鹤出版一诗集《云汀诗钞》。此集中,张宾鹤的朋友明义做了序言,其中有也有张宾鹤写朱文震的诗,对其人、其印大加赞赏。张宾鹤和朱文震、郑板桥都是朋友,在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三日,就一起参加过活动,作画喝酒,当时张宾鹤还年轻。诗集中,也有很多诗是写敦诚、敦敏的。由此可见,朱文震和张宾鹤都是王府门客,和这些人,看来也不会陌生。
弘瞻,为雍正之六子,别号经畬主人,袭封果亲王。《啸亭杂录》:果恭王讳弘瞻,宪庙第七(六)子也,嗣果毅王后,善诗词。幼受业于沈悫士尚书,故词归正音,不为凡响。」雅好藏书 与怡府明善堂埒。《清史稿》中说他御下严,晨起披衣巡视,遇不法者立杖之,故无敢为非者。节俭善居积,尝以开煤窑夺民产。从上南巡,嘱两淮盐政高恒鬻人参牟利,又令织造关差致绣段、玩器,予贱值。
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九州清晏火灾,弘瞻后至,与诸皇子谈笑露齿,上不怿。又尝以门下私人嘱阿里衮,上发其罪,并责其奉母妃俭薄,降贝勒,罢一切差使。自是家居闭门,意抑郁不自聊。三十年三月,病笃,上往抚视。弘瞻于卧榻间叩首引咎,上执其手,痛曰: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恧如此?因复封郡王。旋薨。予谥。(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弘瞻曾撰《雪窗杂咏》一卷,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一册。半叶六行十一字至十二字不等,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题「经畬主人着」。无序跋。此本刻弘瞻咏雪诗三十首,后附慎郡王和诗三十首。前有弘瞻「冬夜积雪初晴,因约施静波、顾端卿二客咏雪窗杂诗,并请紫琼叔同作,得长律一首」,云:「促膝联吟擘彩笺,重帘灯火夜忘眠。已欣词客相如最,更有家风阮籍贤。深院茶香烟起户,虚窗人静月当天。他时记取今宵景,冰雪襟期翰墨缘。」次为雪意、初雪、雨雪、风雪、听雪、踏雪、雪径、雪屋、雪邨、雪寺、雪山、雪江、雪溪、雪篷、雪樵、雪渔、雪松、雪竹、雪梅、雪月、雪鸿、雪鹤、煮雪、啮雪、积雪、晴雪、残雪、扫雪、再雪、赋雪。是本共计二十八叶,行书,字大悦目,为朱文震所书,刻本末署「时乾隆着雍摄提格之菊月中浣五日奉经畬殿下教谨书。门下士朱文震。」下钤有「臣文震印」、「青雷」印。这个书写人,就是朱文震。汪启淑在《续印人传》记载,朱文震曾有《雪堂诗稿》,但是现在失传看不到了,这本《雪窗杂咏》可以从某些方面了解朱文震的《雪堂诗稿》,可能他也一起参与,和两个王爷,施、顾两个门客,同时做了雪窗和诗。另外也可能是受李白《别鲁颂》感染,“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集结了自己的作品。《红楼梦》中也多次写雪,尤其是芦雪庵联句,最为精彩。
永忠,生于1735年,卒于1793年,祖父为康熙十四子允禵,就是传说中被亲哥哥雍正夺了皇位的老十四王爷。现有红学观点认为,永忠虽与敦氏兄弟很熟,但未能结识曹雪芹。然在雪芹去世之后,因墨香(1743~1790年,名额尔赫宜,是敦氏兄弟的叔父,乾隆的侍卫)而较早读到《红楼梦》。并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赋诗吊曹雪芹,题为《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共三首,是“红学”界一致认为的研究《红楼梦》的重要史料。诗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永忠《延芬室集》)
永忠不认识曹雪芹,但是认识朱文震,而且时间比较早。在这本书中,乾隆二十九年,永忠有一首诗,是明确写给朱文震的,因为朱文震得到了一方卓文君的铜印,比较珍贵。永忠看后写到:
卓文君铜印歌为朱青雷赋
汉铜小印土花翠,红泥涂出文君字。玉指曾经几度拈,白头吟罢亲钤记。
千年之物质无亏,艳魄还疑左右随。芙蓉脸际远山眉,风流想象当垆时。
这首诗说明永忠亲眼看到了卓文君印,而且是朱文震在场,不然就只歌咏卓文君印了。永忠不认识曹雪芹,但是认识朱文震。而且,永忠和朱文震的上级永瑢,以及和弘旿等,在当时的宗室中都以能诗善画闻名,来往关系密切。在永忠《延芬室集》和弘旿《瑶华道人集》中,保留了许多他们与永瑢间往来唱和的诗作。 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华冠作《永忠像》卷。现藏南京博物院。 永忠《延芬室稿》,手写本;弘旿《瑶华诗抄》,清刻本。均藏于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库。
卓文君这个铜印,目前找不到了,但是却留下了一幅作品,在上海童衍方先生手中。新民晚报曾报道,童衍方介绍说,他有司马相如、卓文君印题咏册一本,为纸本,共22开,每开纵20.5厘米、横14厘米,内有黄易、陈豫钟、高垲、汪鋆、张鸣珂、吴昌硕、费念慈、郑文焯、吴湖帆等十九位名人题咏。红木面裱本,赵叔孺于1924年得后重裱,并题签曰:“琴心如印,司马相如及卓文君印真拓本,黄小松手集并跋,甲子中秋重装,叔孺答。”钤白文印“叔孺”。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别署秋庵、秋景庵主等。浙江杭州人。善画山水墨梅,工书,娴熟隶法,尤精篆刻,刀法浑厚,线条道劲,为“西泠八家”之一。雅好金石文字,官山东济宁府同知时,广搜碑刻,自绘“访碑图”十二帧,以记其事。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洛访碑目记》、《秋景庵主印谱》等。 乾隆丁酉(1777)年,清代书画、篆刻家黄易以家藏“司马相如”印蜕,配得“文君之印”印蜕,遂成合璧,又作考记,并遍邀名人雅士题咏。
1777年,是乾隆四十二年。这一年,正是朱文震去世之年,他埋葬在了济宁古柳。就是这一年,在济宁工作的黄易有幸得到了卓文君印真拓本。黄易亲笔写到:“司马长卿玉印扬州马征君秋玉所藏,家有拓本。文君之印,铜章,朱青雷得自高密单方伯者,印得一方,遂成合璧。乾隆丁酉秋八月钱塘黄易手装。”
这个高密单方伯就是单功擢,也不是简单人物,他是刘统勋的女婿,刘墉刘罗锅的亲姐夫。高密单家是当地大户人家,出了很多官员、进士、举人、诗人和名人。单功擢是一名贡生,做过河北正定知府,直隶布政使。不管是卖还是送,他能把卓文君印转给朱文震,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错。按照朱文震对于篆刻的造诣,估计卓文君这个铜印也不是假货,否则如此大张旗鼓送人题诗,如果让人识破,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后来被人穿凿附会,把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卢见曾和高凤翰的故事,转成了朱文震。大概意思是:高凤翰有司马相如一玉印,朱文震有卓文君铜印,朱文震想要来配成一对,高凤翰很严肃地说:不行,凤翰一生所有皆可与朋友共,惟此印及妻不可共。
这个故事是非常不可靠的,后人以讹传讹而已,证据就是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这则笔记记载。朱文震是高凤翰的学生,高凤翰不可能不顾师徒身份,和弟子朱文震说“妻印不可共”这样的话。
当时为卓文君铜印题诗的名人还有不少,例如:
古琴绿绮已无存,径寸犹摹汉篆痕。
黄竹箱中谁检点,欲持凤纽问王孙。(高铁农)
千金声价重长门,不及佳人小篆存。
欲觅临印鸿爪昂,酒旗零落日黄昏。(许柳丞))
(《味腴轩诗稿》校注--《广西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童山诗集》四十二卷,罗江李调元撰,清嘉庆十年(1805)绵州李氏万卷楼刻本。六册,半页十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单鱼尾。题“绵州李雨村著 童山诗集 万卷楼藏板”,卷首有程晋芳乾隆三十四年(1769)序。此集为调元晚年自订,诗集四十二卷,附《蠢翁词》二卷,分年编排。卷一自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起,到卷四十二嘉庆五年庚申(1800)止,基本上是一卷一年编排,也有少数一年分为上下两卷的。收诗歌两千余首,体裁上古今体、五七言俱备。乾隆间刻《函海》,此集为三十一卷。》,卷七《琉球刀歌并序》、《石鼓歌》、《秦镜歌》、《卓文君铜印歌》。
8、朱文震与广西桂林靖江王府
朱文震在广西工作三年,在西隆州做过州同,在临桂六塘司做过巡检,其中和靖江王府后人有着深厚友谊。他们亲如一家。朱文震在乾隆三十五年,在桂林隐山风景区,写下“朝阳洞”三字。靖江王府后人朱依真写了多首关于朱文震的诗,有一首诗如此描写朱文震:吾宗青雷子,嗜饮好似王无功,一月二十九日常不醒,醉语喃喃呼董龙。兴酣好书又好画,白眼矘天心胆大。另外一首《哭家青雷》:六尺遗孤在,千秋典籍名。竿鱼终蹭蹬,事业类宣成。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文震纵情诗酒,不拘小节,而且醉酒之后大骂奸臣,“醉语喃喃呼董龙”。董龙是谁呢?《资治通鉴》卷一OO晋纪穆帝永和十二年有记载:“秦司空性刚毅。右仆射董荣,侍中强国皆以佞幸进,堕疾之如仇。每朝见,荣未尝与之言。或谓堕曰:'董君贵幸如此,公宜小降意接之。'堕曰:'董龙是何鸡狗?而今国士与之言乎!'"南宋胡三省注:"龙,董荣小字。"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诗歌中:“孔圣犹闻伤凤鳞,董龙更是何鸡狗?”。
朱文震为什么要骂奸佞?何以对奸佞恨之入骨?看来是为历史抱屈,是痛恨奸臣误国。奸臣误国者谁?为哪个朝代皇帝抱屈?这也提醒我们,荣国府之“荣”,含义也是“龙”吗?“龙”是指明朝的皇帝?还是清朝的皇帝?看来是明朝皇帝。这些我们都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9、朱文震与山西王家大院王如玉
王如玉,字璞园,号岚溪。山西灵石人。他是山西王家大院发展奠基人。早年颖悟,喜好诗文,性格豪爽,广交朋友,于是终日与南北朋友唱和不绝。年长后,投笔从戎,曾官贵州按察使等职。乾隆三十八年,在贵州时,因镇压少数民族起义,跟随大学士温福等战死疆场。死后,朝廷念其忠,赠官太仆寺卿,时年四十一岁。荫一子入国子监,其家族随后快速发展起来。
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王如玉和朱文震相识于北京。王如玉请朱文震给自己的《岚溪诗钞》诗集做序。朱文震开始初以为先生不能为诗,“迨读其诗,始知其不自矜许如此,而造诣之高又如此也。”
朱文震在序言中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其认识水平类似于郑板桥所说的立体思想:“诗之道大矣哉,有清庙明堂之诗,有感时寓物之诗,有上论古人品骘流辈之诗,有风云月露缠绵绮丽之诗。诗之道难矣哉,有立意之苦,有命题之苦,有选字选韵之苦,有和韵之苦,此未许门外人知之也。余昔在家塾于佔毕之余,即学为诗歌,十余年来,无一精长之思,遂弃之去,殆后游历江楚燕赵,闲得交李客山、郑板桥、李眉山诸先生,顾澥陆、鲍步江、祝荔亭诸同人,偶作攘臂之行,闲为酬唱,佥欲引之入社而究未能,信之于心也。”可以看出,朱文震对于如何作诗很有研究,立意之苦,命题之苦,选字选韵之苦,和韵之苦,类似香菱学诗那样,基本都在《红楼梦》一书中得以实践了。
在诗集中,王如玉有《书朱青雷印谱后》、《赠朱青雷兼索其刻印章》等诗,对朱文震刻印技艺水平大加赞赏。
10、朱文震与衍圣公府
朱文震早年和贾宝玉相似,不屑于作科举文字,坚决不参加科举考试,根本就看不上眼什么举人进士功名。自己独游曲阜,遍观孔庙孔林秦汉碑刻,如欧阳率更之见索靖书,布毯坐卧其间累月,由是篆隶益精。归复就学于族叔祖冰壑先生家。在书法篆刻方面进步迅速。朱文震并且帮着衍圣公府的孔继浩校对了一部篆刻著作《篆镂心得》,由此可见,朱文震和衍圣公府关系也不错。
11、朱文震年谱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朱文震出生。
父亲不幸去世。 (朱依真 乾隆四十二年到四十五1780年,得知朱文震去世,三十五年别离十年后去世,但李文藻四十三年在世,朱文震已经去世。按照六十岁计算,在1720年之前,就是康熙五十七到五十九年生)
雍正六年 在济南 ,曾接受朱令昭、高凤翰指导学习。再迟,高凤翰已去江南任职,直到乾隆六年回胶州。朱文震已经在北京。
乾隆五年 1740 22岁,帮助曲阜衍圣公府孔继浩整理篆镂心得
乾隆七年 1742 25岁左右,在北京1740年 作画中十哲歌,已经认识接受多人指导
乾隆十一年 1746 30岁,已经与允禧等人熟悉 认识郑板桥 范县寄信朱文震论石。(是否国子监 太学生)
乾隆十四年 1749 开方略馆,归军机处。当时从国子监选拔人才做誊录工作,具体时间待定。
乾隆十五年 1750 之前允禧有四首诗,与朱文震有关。
乾隆二十一年 1756 2月3日,与郑板桥在扬州做九人会,郑板桥做九畹兰花。
乾隆二十二年 1757 三月,与允禧一起题 郑板桥竹兰画卷。为弘瞻抄写《雪窗杂咏》三十首,23年刻印出版。
乾隆二十三年 1758 朱文震刻弘瞻《雪窗杂咏》 再次书写李世倬图画中《画中十哲歌》
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在南京,与袁枚刻二十多个章,《随园诗话》有记载,到扬州未见到郑板桥。郑板桥6月12日有信,祝贺朱文震受新主人永瑢欣赏。之前还有两封信,谈论如何写文章,要如八面观音。
乾隆二十七年 1762 为王如玉诗集做序,谈论作诗之苦。
冰玉主人弘晓,有题青雷画三诗
乾隆二十九年 1764 永忠为朱文震卓文君印题诗
乾隆三十 年 1765 弘晓有诗 赠朱青雷 (弘瞻此年去世,此前有十一首诗写朱文震)
乾隆三十三年 1768 重到西园图 回到永瑢身边 华冠有图 青山红树图 朱夰合作(此年永忠读《红楼梦》题诗)
乾隆三十五年 1770 任临桂六塘司巡检 桂林刻字 朝阳洞 (在此前任职广西西隆州同等职,母亲去世服阕三年)
乾隆三十八年 1773 或1772年入四库馆,充校对篆隶员。(詹事府主簿 四库全书主簿?) 篆隶校对官 与永瑢 董浩合作 无声联唱卷
与永瑢 王宸合作异苔同岭 山水图
乾隆四十 年 1775 写隶书 北风万里白云渡河等句
乾隆四十二年 1777 永瑢奏折 四库全书主簿 。胡德琳云:济南朱文震为在莪之孙,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埋在济宁古柳。
12、朱文震作《画中十哲歌》。“画中十哲”指清代娄东画派的十位画家。即董邦达、高翔、高凤翰、李世倬、允禧、张鹏翀、李师中、王延格、陈嘉乐、张士英。朱文震说:“右余庚申(乾隆五年)学梅村先生所做《画中十哲歌》也。或缔交已久,或私塾淑诸人,意之所属,率而成篇。次序既已无心,轩轾敢云论定。后之览者,望有鉴于此衷,诗固不足论矣(其实这段话是朱文震在乾隆二十三年,又写了一次,书于李世倬一山水画卷上,此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广陵逸士高凤冈,画笔直欲追倪黄,萧然门巷无堵墙。(高凤冈翔)
老阜刻意摩群芳,有时图山更兀苍,病除尚左谁能方,一官漂泊浮江湘。(高南阜凤翰)
紫璚三绝名素彰,天机敏妙腕力强,尺幅动欲浮千觞。(紫琼慎清郡王)
南华山人江左张,磅礴下笔如癫狂,往往独自程明光。(张南华鹏翀)
李公初凤鸣叫朝阳,作图犀利刀剑芒,睇视凛凛含风霜。(李蝶园师中)
东山学士家法良,北苑玄宰分毫芒(董东山邦达)
青霞琅琊大道王,足茧万里胸包藏,蜀山粤水勤皴勷(王青霞延格)
陈生市隐同卖浆,鹊华秋色归湖乡(陈子显嘉乐)
建卿使酒时低昂,烟峦.晻霭草木香,丞兮空老双松旁(张建卿士英)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基本看出朱文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朱文震应该比曹雪芹更有可能写出《红楼梦》来。最重要的证据就是《聊斋志异》对《红楼梦》的影响,高凤翰的《人境园腹稿记》和“柴门临水稻花香”,其次是朱文震现有这些资料,关于诗文观点和袭取无痕,再就是红楼梦内容和当时北京大背景。笔者认为若果有曹雪芹,那么朱文震就时时刻刻在其身后,提供了各种帮助,而且多数工作都是朱文震完成的,如果没有曹雪芹,那么红楼梦最后的作者就是朱文震。除此之外,没有别人。(吴修安)
欲知红学真相如何,可订阅本头条号,小编将每天为您分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