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托斯翻译英文(翻译翻译什么叫)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鹖冠子·天则》
文 / 巴九灵
01前天,加勒比海岛国巴巴多斯,度过了历史上特殊的一天——以共和国的身份。
当地时间11月30日0时,巴巴多斯正式改制为共和国,不再承认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而在此前的400多年里,巴巴多斯的元首都是大英帝国的君主。
本来,巴巴多斯换政体并不是什么大事,当事人伊丽莎白二世向巴巴多斯新任总统桑德拉·梅森发了贺电,查尔斯王储还出席了巴巴多斯的庆典。英国王室想用一次“漂亮的道别”,尽力扮演好“漂亮朋友”的角色,一如20多年前在“东方之珠”发生的故事。
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会见查尔斯王储
但是部分英国政客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这是大英帝国在世界面前,至少是在自己的子民面前,跌了份儿。巴巴多斯确实很小,但其示范作用却可以很大。比如,巴巴多斯的加勒比海邻居牙买加,就曾把“开除英女王”列入立法议程中,看到巴巴多斯的举动,难保不会有样学样。
想远一点,这一事件还可能会影响到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今天有成员国改换政体,明天就可能有成员国彻底退出英联邦,考虑到之前已经有冈比亚、马尔代夫做过类似的事情了,未来有更大的国家加入这一行列也不稀奇,别看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这几位浓眉大眼的,真要决定“背叛革命”那肯定是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所以,这些政客就觉得一定要出来做点什么,比如甩锅给中国。
今年8月的时候,BBC记者在采访巴巴多斯总理米娅·莫特利时,就试图含沙射影:
◎“为什么巴巴多斯如此迎合中国?”
◎ “为什么巴巴多斯和中国的交流如此深入?”
◎ “是不是在用一个新的超级大国替代另一个超级大国?”
图源:央视英语频道
稍加分析BBC的三个问题,就会发现一个比一个离谱。
◎ 巴巴多斯开掉英女王,跟中国有啥关系?怎么就变成了迎合中国?
◎ 中国在巴巴多斯有5亿美元的投资就叫深入交流,那中国在英国有数百亿美元投资算什么?巴巴多斯不能和中国深入交流吗?
◎ 为什么巴巴多斯就一定要倚靠一个超级大国,大家就不能平等交朋友吗?
但凡智力正常的人,都不能理解这事怎么就牵涉到中国头上,但英国政客们偏偏就这么做了,主要原因是实在没别的招了。
02英国想实质性地挽回同巴巴多斯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个选项。
在英国视角,巴巴多斯从1966年完全独立以来就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其官方语言是英语,国民运动是板球,政治制度与英国高度相似,还有大量侨胞在英国生活,两国间是可以叙一叙文化联系的。
但在巴巴多斯视角,英国从1620年以来,连续200多年不停地从非洲大陆运来黑奴,种植甘蔗,赚取利润,其绝大多数国民都是当年黑奴的后代,两国间得先谈谈深刻的历史仇恨。如今,国际黑人人权运动正炽烈发展,哪里有情可以讲?
图源:Daily Mirror
上个月,英国外交大臣利兹·特拉斯(Liz Truss)宣布,计划成立一个新的投资机构英国国际投资公司(Britis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负责对英联邦国家进行投资,到 2025年时每年的投资额将“高达 80 亿英镑”,是目前金额的5倍有余。
先不谈这个计划能否严格落实,光是想想英联邦有50多个成员国,就会明白分到巴巴多斯头上能有多少。何况,巴巴多斯还没离开英联邦呢,这个画饼暂且接着,等英国实现不了了,真要离开也不是难事。
巴巴多斯国土面积431平方公里,跟咱们大城市的一个区差不多大;常住人口在30万人左右,跟咱们普通县城的人口相仿;常备武装力量在1000人左右。对旗鼓相当的对手动武是展现勇敢,对远不如自己的目标动武则是展现野蛮,大英帝国还丢不起这脸。
和世界上许多迷你岛国一样,巴巴多斯目前第一支柱产业是离岸金融,也就是帮助跨国资本转移资产、避税。主要的客户是谁呢?美国和英国的大企业;第二支柱产业是旅游业,主要游客来源地是哪儿呢?还是英国和美国。经济制裁巴巴多斯,等于制裁大英帝国自己。
“毒舌评委”西蒙携家人在巴巴多斯度假
显然,三个方案都毫无可行性,这些政客便得出了结论: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甩锅——起码得让民众知道咱们还是做了点什么的吧?
甩锅嘛,这几年西方政客早已驾轻就熟:“中国威胁论”是个筐,啥问题都能往里装。
03在英国政客和媒体的卖力渲染下,巴巴多斯脱离大英帝国的怀抱,那一定是中国在背后使坏,《泰晤士报》发表的社论标题最为直接——《中国正在买下巴巴多斯》。
好嘛,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到底怎么买下了巴巴多斯。
图源:《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
从《泰晤士报》总结的资料看,中国的行动无非就这么几条:修路、造房、造酒店、卖车、捐船、捐疫苗。照这个逻辑,只要英国接受,莫说巴巴多斯,中国想“买下”英国也绝非难事。如果做这些事就能把巴巴多斯从英国的怀抱中抢走,那只能说英国的怀抱太不坚牢了。
所以,在报道发出后,连英国网友都忍不住发问:你们确定这真的不是在夸中国?
英国媒体还煞有介事地为中国的海外投资事业汇了个总:自2005年以来,中国总共在42个英联邦国家投资了6850亿英镑,其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投资了53亿英镑,占其GDP的21%;在牙买加投资了26亿英镑,占其GDP的16%;在安提瓜和巴布达则为10亿英镑,占GDP的60%。
这些数据被当成中国“商业掠夺”英联邦的“罪证”。
多么荒谬的论证!投资是掠夺,不投资反倒是好事,合着这些小国就应该只靠自己过苦日子?
在牙买加,有一条从旧都西班牙城到旅游胜地奥乔里奥斯的高速公路,由中国投资修建,是牙买加历史上最大的交通运输类项目。项目在2016年建成后,将两地的通勤时间缩短了50%以上,对旅游业和经济的推动更是无可估量,而牙买加方面的付出只是几十年的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一些沿线土地开发权益,以及一定的税收优惠。
图源:中国交建官网
问题来了,如果英国人觉得这生意太赚了,简直像是掠夺,那牙买加加入英联邦这么多年,英国为什么不去掠夺呢?是因为以前贩卖过黑奴,现在良心发现?
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难,二是不够赚。
以牙买加的高速路项目为例,最早这个项目其实是法国Bouygue公司承接,但因为地质勘探不充分,导致工程超过预算,这才有中国接手,由中国交建下属的五家企业联合完成了这个项目。
基建是一项苦活,从勘探、规划,到设计、施工,再到最后的运营,技术难度大、工作流程长、成本回收得特别慢,收益还不见得有多高。这种投资,偶尔做几个还行,在第三世界广泛铺开?太难为英国老爷了。
04
1875年,郭嵩焘出任大清驻英公使,三年后又兼任驻法公使。归国后,他把这段留洋经历写成了书,叫《伦敦与巴黎日记》。
书中记载了一段新闻:英国海军大臣派将领和工程师到巴黎参加展览会,考察各国海军武器,以求提高自身的武器制造水平。郭嵩焘对此点评:各国科研实力如此强盛,尚且“勤勤恳求,集思广益,不遗余力”,但中国却“漠然处之,一论及西洋事宜,相与哗然,以谓夸奖外人,得罪公议”“切切焉以评论西人长处为大戒”。
想不到140多年过去,这段剧情竟又再次上演,只是角色换了个位。
英国媒体连篇探讨中国通过投资对英联邦施加影响,分析有何居心,甚至泼脏水、甩黑锅,极少有人去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完成这些投资项目,纷纷以评论中国长处为大戒,原因也与当年相仿——“以谓夸奖外人,得罪公议”。
其实,在巴巴多斯事件中,有太多事情值得英国政界“勤勤恳恳”。
BBC记者一开口就是“加勒比是美国的后花园”,完全没有意识到对方也是一个平等的国家。反华政客一开口就是“新殖民主义”“商业掠夺”,极少反思自己的失败教训,分析中国的成功经验。
还是咱们老祖宗说得好: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作者 | 林克 |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