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发女郎梦露(看电影金发梦露)
电影《金发梦露》改编自乔伊思·奥特兹的畅销小说。但电影上映以来口碑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电影被指责最多的是“物化梦露”、“对梦露悲剧人生的消费”、“失真且空洞”,这与电影内容的呈现方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之中,在绝大部分的故事段落之中,影片展现的都是梦露受男性摆布的一面,大量的镜头都在描绘梦露在男性凝视之下的“性感”,以及她因此发迹的最后成为悲剧的人生。只有在少数几段谈论文学作品的段落,梦露才是真正的自己——成为梦露前缺爱的诺玛。
作为20世纪争议最大的女星,梦露因为性感成名,但却也因为“性感”作为符号底层逻辑中的男性审美的本质,“性感”最终也成为了梦露一生悲剧的源头。
作为一部以展现梦露一生的电影,以物化梦露的方式展现梦露被物化的一生,这是电影争议的源头。它最大的指责便是全然失真的侮辱性杜撰。
导演视角对于这部电影的影响是很显见的。本片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再宣称 “我所感兴趣的并非真相,而是影像本身”,电影镜头的拍摄风格和剪辑手段故意引导观众站在男性视角去看梦露。
但导演视角凌驾于表演、事实的手段,却有意回避或忽略了当代观众视角非常在意的一个议题,那便是玛丽莲·梦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面前,任何女性都是有矛盾的多面体。
然而电影只给了凝视梦露的视角,对于她真实的生命意志表达非常之少,这种极度压抑的对梦露的展现,注定抹杀对梦露真实人格的展现,而是成为导演“自我”意志的舞台,导演在这种视角解构上的设计,成功地展现了导演强烈的设计意志,但却让梦露作为具体的、真实的人降格了。
观众相信玛丽·莲梦露,但观众也相信真实的诺玛。
当大多数人都打算把《金发梦露》当作一部严格的传记片去观看的时候,电影却放弃了传统传记片大多会坚守的真实性,而是以畅销书戏化、虚构、捕风捉影的方式去讲述“野史中的梦露”,这种臆想的当然会引起相当一大部分观众的不适。这和电影宣发定位的失误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这一定也是为了“追逐热度”的商业宣传考量后带来的问题。
而我们再认真反观这种观众的期待,这就回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观众都希望看到拥有真实人格的梦露?我们会看到很多当代性别平权化运动带来的新视角:不少人都希望看到梦露真实的内心,甚至是反抗男权的一面,因为任何有内容的女性都是有矛盾的多面体。
所以为了服务影像带来的导演情绪,将梦露降智,重点围绕着性和情色史来描写不太真实的二创梦露,反而消解了悲剧带来的极大冲击感,让人觉得只是不真诚的诋毁。梦露从近年开始由性符号转向反对男性凝视的标签人物,而导演则偏偏选择了男性凝视的视角,这本身是有思考意图的。
但认清这是一部虚构小说改编的商业电影,放下对于“传记片”的预期去看这部电影,思考满屏的符号“梦露”和封藏起来的诺玛自我生命意识的影像展现,或许其中的荒唐、荒诞、混乱、恐惧,也是一种有趣的深入。
梦露是个真真切切存在过的复杂女性,消解人的真实性和矛盾性,会让人不喜欢这部电影,但导演技法的某种思考痕迹,依然是可以探寻的。
·
影评人
安德烈大叔
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好读书,好写字,痴迷文学、历史和电影。曾在国有金融机构工作十年,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癫狂,逆行内容领域创业。
作品列表:剧集《将界》系列、《阴阳探》(入围2021年平遥国际电影节剧集创投单元)、学术纪录片《史瀚文在敦煌》、剧本杀作品《千佛梦》等。
编辑:雷蕾
作者:安德烈大叔
设计:徐红燕
新媒体监制:李慧
新媒体编辑:陈嘉
新媒体实习编辑:文佳静
图片来源:豆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