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


“和风细雨”,“风雨同舟”,在我们平常的语言中,常常把“风”和“雨”一起使用。

昨天小编给朋友们讲了“雨”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风”这个无象无形的事物,古人又是如何理解和表达的呢?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1)

话说,这“风”字在甲骨文里像一只鸟,而且,是神鸟“凤”。

听到这里,估计大家都有疑问,怎么“风”(風)就成了“凤”(鳯)了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甲骨文的“风”字。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2)

从图片可以看出,这画的就是一个长了尾巴的动物,羽毛丰满,头上还戴着皇冠呢。

这是一只美丽的鸟,古人称之为:神鸟凤,它就是“凤”的甲骨文字。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3)

凤之所以在古代受到人们的尊崇,是因为她是百鸟之王,是不死鸟。在古人看来她具备“德、义、礼、仁、信”这五种高尚的品德”, 而且也是天下安宁的祥鸟,是祥瑞的象征。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4)

那么“凤”为什么被假借为“风”呢?

有的文学家认为,这种借用纯粹是因为二者读音接近,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关联;

但也有文学家认为,凤鸟振翅飞翔,引起空气流动,从而形成了风,因此,借用“凤”的字义,来表示“风”这样一种难以刻画的形象。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5)

还有人认为,神鸟能飞,但“人”却不能,那是因为神鸟能驾驭天空中神奇力量让自己飞翔,而这种力量就是“风”,所以“凤”被假借为“风”。

在商朝时期,人们已经在“凤”的基础上,加了天空的标识,“风”的字形出现了变化: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6)

左边还是画的神鸟,虽然头冠更复杂,尾巴也画得更繁琐,但是基本的形态还是没变。

注意右边这个小东西,像“口”字,但左右两条线都往上下延伸,是用来表示无边无际的天空。神鸟能在天空中飞翔,依靠的是人当时无法解释的“风”的力量。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7)

随着字体书写的演化,到了金文时期,将凤尾纹饰与凤体分离,并移置声符“凡”的下面了。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8)

到小篆时期,“风”的笔划开始被规范化,华美的神鸟,在小篆“风”字里不再被强调。

大概古人发现,很多鸟都能飞,不只是早先看到的神鸟凤了。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9)

古人对动物的崇拜逐渐消退,转而认为飞翔这件事可能跟天空中的云有关系,因此用“云”的形状代替了神鸟的样子。而声符凡,就化作风字的“外衣”。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10)

上面这是小篆里“云”的写法。因此“风”在小篆里写成这样: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11)

你还能看出“云”的样子,是吧?

但是我们现在的“风”字已经看不出云的意思,为什么呢?

原来规范笔划也会带来一些问题,“风”里的“云”和同时期的“虫”很像,看看下面这张图,小篆里的“虫”字: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12)

于是,“风”字慢慢就写成了这样了: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13)

这就很难再想到风字最初被命名的原因是:古人感叹是什么令神鸟能高高飞翔啊?是天空中神奇的力量,那神奇的力量令鸟直上云霄。

到了后来简化字时期,“风“字进一步被简化: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14)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风字模样。

“风”字和其它很多字一样,经过千年的演变,字体在不断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蕴藏着自己的故事和内涵,这就是我们古人的智慧。

风,一吹就是四季,再吹就是千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人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关于“风”的诗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两首吧: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15)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人笔下的秋风能令万物凋零,春风能让百花绽放。

百鸟朝凤是怎么由来的(在甲骨文中为何)(16)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笔下的风,能吹绿江南的田野,却解不了诗人的乡愁。

最后,我们就要和“风”说再见啦,也要和朋友们说再见啦,我们明天再其它字,记得来看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