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鹤王陈福炎(珠海鹤王陈福炎)

珠海鹤王陈福炎(珠海鹤王陈福炎)(1)

如今的陈福炎因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已不能舞鹤,他轻抚“鹤衣”恋恋不舍。 李凌 摄

如今的陈福炎因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已不能舞鹤,他轻抚“鹤衣”恋恋不舍。 李凌 摄

中新网广州3月19日电 题:珠海“鹤王”陈福炎:鹤之知音 余热生辉

作者 李凌

锣声震天,白鹤轻舞。在阵阵掌声与鞭炮声中,一个年轻人扛着鹤衣走到场中,拍了拍刚结束表演的老人的肩膀,“福伯,你真厉害,老当益壮,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跳不过你。”这是微电影《鹤无双》中的场景。电影曾在2013年国际电影节“魅力城市”中获奖,其中的领衔主演便是老人陈福炎。

现年87岁的陈福炎,2012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传承人称号,是珠海当之无愧的“鹤王”。

珠海鹤王陈福炎(珠海鹤王陈福炎)(2)

陈福炎展示鹤舞动作。受访者提供

朝夕相处 人鹤一体

三灶鹤舞兴起于宋代末期,兴盛于同治光绪年间,三灶镇逢年过节便会舞狮耍鹤,意在驱走邪恶,带来吉祥。作为非家族性舞蹈,鹤舞的传承以自愿为特征,以口传身教师承为主,是旧时大多数香山县人的业余爱好。

陈福炎对鹤舞的学习并非一时兴起。八岁时,他便在一旁静静看着村里人表演,观察他们如何做动作,直到十六岁拜师,才开始正式学习三灶鹤舞及舞狮的技艺。

学习舞鹤,他从扎马步、练武术开始,打稳基础;然后学习套路动作,戴上鹤衣,挥动鹤颈,配合鹤歌与锣鼓表演。上学之余,他也一边放牛一边注意观察河边白鹤。总结、模仿白鹤的动作、神态,研究白鹤的生活习性,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鹤舞动作:出巢、觅食、啄吃、洗嘴、梳羽、休憩、嬉戏、归巢,动作栩栩如生。

学有所成之后,陈福炎在逢年过节时三灶镇正表村的鹤舞表演队中演出,并承担舞鹤的角色。

改良传统 编纂教材

2006年,陈福炎的鹤舞荣获珠海市金奖;2008年,他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的传承人,2012年又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秉承着“不能断了传承”的信念,陈福炎从教师职业退休下来之后,扛起了传承和发扬三灶鹤舞的重任,带着弟子参加了香港、澳门民间艺术大巡游,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展演与展示,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珠海鹤王陈福炎(珠海鹤王陈福炎)(3)

陈福炎在制作精美的鹤衣前接受采访。 李凌 摄

2013年,珠海市金湾区文体旅游局启动教材编撰的立项,在招商投标之后,负责的公司便找到陈福炎,希望拍摄鹤舞教学视频,同时将老人所有的鹤舞动作逐一分解,绘图。于是,陈福炎对鹤歌鹤舞进行了系统总结、整理,用笔记下了鹤舞的发展历史、鹤衣的制作、鹤舞的表演程序等。陈福炎认为教材的出版打破了鹤舞传承700多年来完全依赖“言传身教”的历史,不再焦虑后继无人。

在陈福炎的推动下,女性也被鼓励参与到鹤舞的表演中来,扩大了民俗传承的群众基础。如今在三灶的鹤舞队,绝大部分的表演者是女性。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可以。”陈福炎认为鹤舞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已经过时。

桑榆未晚 为霞满天

作为好动之人,陈福炎称自己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

因为表演需要穿戴鹤衣,除了左手、右手控制外,表演者必须用头部、身体的背部顶住鹤衣内部,弯腰或半弯腰,以做到鹤身的平衡及保证鹤的形象和逼真。这样的要求对已是耄耋之年的陈福炎来说很难承受,他便把重心转移到了鹤舞教学上面。

珠海鹤王陈福炎(珠海鹤王陈福炎)(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受访者提供

为了培养鹤歌鹤舞接班人,除了在三灶镇的正表村、上表村、海澄村等地组建鹤舞表演队伍,陈福炎还亲自到金湾区海澄小学和海华小学与校长商量,挑选二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编班开展免费培训。

因为年龄渐长,加之腿脚不便,天气不好时,陈福炎就请同学到家里来学,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每一个步式、每一个动作。

对于教导,陈福炎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批评。“骂他他不来,两三个同学不来,你就麻烦了。”陈福炎笑着说。

“希望能一代代传下去。”老人说,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